以下是含有壽險業虧損的搜尋結果,共91筆
壽險業對今年獲利看法「保守」。本報調查六家大型壽險公司高階主管,一致認為「今年壽險業獲利不會創新高」,且難破2,000億元,更有壽險主管直指,「第四季更艱困」,認為決定第四季獲利主要變數是新台幣走勢,也有業者認為新台幣貶多,資本利得才是第四季獲利來源。
金管會公布保險業獲利及匯兌損益最新統計,受惠匯兌及投資收益、股利收入挹注,壽險業2023年6月顯著轉盈,產險業亦維持獲利,使保險業6月稅前淨利月增達40.93倍、年增近7.99倍,淨值回升至2兆1661億元,續創去年3月以來近15月高點。
新台幣從4月起連貶三個月,壽險業外幣資產未避險部位出現鉅額匯兌利益,並趁台股上漲積極實現資本利得,與6月現金股利入帳,前五月稅前虧損95億元,在6月可望一口氣翻正,估計上半年稅前盈餘約550億元,但仍是比去年同期少賺逾1,500億元,年減7成以上。
金管會公布保險業獲利及匯兌損益最新統計,產險業擺脫防疫雙險理賠陰霾,2023年5月維持穩健獲利,壽險業則受匯損及換匯成本增加拖累轉虧。不過,由於整體股債市回穩,使保險業淨值5月底重返2兆元關卡,為去年3月以來近14月高點。
金管會公布金融三業最新獲利狀況,雖然銀行業受惠升息及股債市回穩、證券期貨業受惠交易量能回溫,整體獲利表現顯著回升,但保險業受匯損及避險成本增加而轉虧,拖累金融三業2023年前5月稅前淨利2500.54億元,年減達1131.95億元或31.16%。
台美利差擴大,壽險前五個月避險成本飆高到1,395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5月避險工具成本高達295億元,應為史上單月次高紀錄。所幸5月股市有稍回穩,前五月壽險業扣除避險成本後的海外淨收益為2,018億元,比4月增加435億元,但比去年同期少掉高達2,880億元。
據金管會29日統計,前五個月金融三業獲利達2,500.5億元,較去年同期3,632億元年減31%,其中銀行業獲利達2,208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證券業也受惠台股5月大漲獲利365億元、年增34%,但保險業飽受避險成本所苦,累計稅前虧損73億元、年減逾1倍。
據金管會今(29日)統計,前五月金融三業獲利達2,500.5億元,較去年同期3,632億元年減31%。其中銀行業獲利達2,208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證券業也受惠於台股5月大漲獲利365億元,年增34%,但保險業則飽受避險成本所苦,前五月稅前虧損73億元,年減逾1倍。
金管會公布保險業獲利及匯兌損益最新統計,在新台幣貶值及防疫雙險理賠陰霾消散下,2023年4月壽險業及產險業同步轉虧為盈,稅前利益207億元,較3月虧損41億元顯著轉虧為盈,淨值亦持續回升至1兆9848億元,月增0.37%、年增7.5%。
興櫃公司2022年財報4月底出爐,去年來受疫情紅利逐漸退去、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影響,部分科技股壓力相對沉重,目前已公布之302檔興櫃股去年獲利合計158.83億元,惟個別公司業績仍有表現,盤點興櫃去年財報「五大天王」,吸引市場目光。
金管會公布保險業獲利及匯兌損益最新統計,受匯損、避險成本墊高及防疫險理賠等3大因素拖累,壽險業2023年3月稅前虧損10億元、連6月出現虧損,產險業稅前虧損擴大至則31億元。累計首季保險業稅前虧損合計達295億元。
台美利差持續擴大,避險工具價格暴漲下,保險局25日公布,壽險3月外匯工具成本逼近新台幣300億元,首季外匯工具總成本824億元,兩者都應是史上新高,壽險業首季外匯總成本飆升至1,045億元,創有此統計以來的同期新高。
新台幣升值,避險工具又貴到咋舌,六大壽險公司首季即便賣股、賣債實現逾500億元的資本利得,依舊抵不過沈重的匯兌壓力及資金成本,六家公司首季合計稅後虧損近65億元,創2010年、即13年來同期「最慘」表現。
金管會公布保險業獲利及匯兌損益最新統計,由於投資市場震盪帶動避險成本攀高,壽險業2023年2月稅前虧損34億元、連5月出現虧損。產險業則因確診率波動、部分公司防疫險理賠損失高於預期,2月稅前再度轉虧13億元。累計前2月保險業合計虧損254億元。
台美利差持續擴大,壽險外匯成本加重。金管會28日公布,2月壽險業單月花在避險工具(即換匯CS、無本金遠期外匯NDF)的成本,達新台幣(以下同)256億元,從去年12月開始,已連續三個月破200億元,前二月新台幣兌美元升值近2.3角,壽險整體外匯成本飆上773億元,創近六年新高。
壽險業今年「負重前行」。台美利差持續擴大,新台幣匯率波動加劇,壽險業今年匯兌成本是獲利沉重負擔,六大壽險2月兩家虧損、兩家稅後各賺逾10億元、兩家小賺,合計稅後虧損11.77億元,是從去年10月連續第五個月的合計虧損,應也是壽險史上罕見。
壽險業今年「負重前行」。台美利差持續擴大,新台幣匯率波動加劇,壽險業今年匯兌成本是獲利沈重負擔,六大壽險2月兩家虧損、兩家稅後各賺逾10億元、兩家小賺,合計稅後虧損11.77億元,是從去年10月連續第五個月的合計虧損,應也是壽險史上罕見。
金管會公布保險業獲利及匯兌損益最新統計,受新台幣持續升值影響,匯損拖累壽險業2023年1月稅前虧損219億元,連4月出現虧損。不過,產險業受惠核保利益大於防疫險理賠,1月稅前獲利12億元,則終止連9月虧損。
股債能實現資本利得所剩不多,且避險成本及保單成本沉重,使得壽險業2月獲利「不樂觀」。根據壽險業者分析,六大壽險公司除富邦人壽2月有可能維持獲利,其他公司都面臨極大挑戰,若不積極實現股票獲利或控管成本,2月很可能又出現虧損。
股、債、匯市波動劇烈,讓壽險業今年罕見未能創造「開門紅」,債券無利可實現,股市一直未見進場撿便宜的時機,新台幣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急升逾2.1元,壽險業三個月未避險匯兌損失估計逼近1兆元,2月至今新台幣雖回貶,但一籃子貨幣避險部位成本上升,讓壽險業大嘆今年「壓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