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外匯占款降幅的搜尋結果,共38筆
人民幣匯價自2020年下半年起加速狂飆,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大陸外匯占款已連續六年出現下降,其中2020年12月的外匯占款更是大幅減少。市場分析,這代表人行逐步退出匯市常態化干預。
2020年12月人民幣兌美元實現連續第七個月升值,不過升值幅度明顯低於同期歐元等發達國家貨幣,2020年末市場波動日漸收窄,不少交易員認為央行出手緩升,外匯占款可能繼續正值,但最終央行公佈的數據反而出現25個月最大降幅。
中國人民銀行昨(17)日公布最新統計,11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餘額21.26兆元人民幣(下同),較上月減少571.3億元,餘額創近8年新低。儘管是連續第4個月出現下降,但降幅顯著趨緩,顯見資本外流的情況已得到控制。
大陸11月外匯占款餘額減少571.3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第4個月下降,餘額21.26兆元,至少創近8年新低。
中國人民銀行17公布最新統計,11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餘額21.26兆元人民幣(下同),較上月下滑571.3億元,餘額創近8年新低,且是連續第4個月出現下降。
中國人民銀行昨(22)日公布10月份外匯占款較上月大減逾900億元人民幣(下同),儘管降幅較9月份略有收窄,但仍創下年內次高。不僅如此,外匯占款餘額也降至21.32兆元,降至2011年1月以來低點,顯示人民幣趨貶的情況下,資本外流情況仍然嚴重。
中國人民銀行昨(1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外匯占款較上月驟降1,194億元人民幣,不僅較8月減少的23.85億元明顯擴大,更創下去年1月以來最大降幅。在人民幣兌美元即將逼近「7」字頭大關之際,分析師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資本流動趨勢,在受到中美貿易戰、人民幣持續貶值壓力影響下,資金加快流出。
記者梁世煌/綜合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18日公布9月份外匯占款餘額減少1,193.95億元人民幣(下同),至21.4兆元,降幅較上月明顯擴大。
中國國家外管局昨(18)日公布8月份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38億美元,較上月的155億美元大幅下降75%,不過仍為連續第26個月出現逆差。市場人士分析,數據顯示外匯供求繼續呈現基本平衡,跨境資金流動形勢正在改善。
中國人民銀行昨(16)日公布7月外匯占款數據,雖然連續第21個月下降,但下降規模較上月大幅減少逾8成,顯示市場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已大幅減弱。此外,7月份銀行結售匯也呈現相同趨勢,儘管連續25個月出現逆差,但規模收窄,跨境資金流動趨於穩定。
大陸人行14日公布2月外匯占款統計,雖再創連16個月下降,但降幅已收緩至9個月來最小,具體金額減幅更比上月大減逾7成,專家分析這顯示2月人民幣貶值預期和資本外流壓力都有所緩解,才讓外匯占款降幅進一步收窄,也能減輕人行投放流動性的壓力。
大陸資本外流管制出現逆轉號角,大陸外匯局副局長方上浦日前表示,大陸外匯形勢在平衡中朝向穩定的趨勢沒有改變,下階段將開始對大陸外匯流動性與跨境資本流動,逆勢進行精準調控,並在審慎原則下設定負面清單,逐步取消微觀領域的匯兌限制。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下稱人行)17日公布1月分外匯占款餘額為21兆733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12月減少2088億元,雖然為連續第15個月下降,但受到人民幣貶值壓力緩解的影響,其降幅已是近5個月來新低,顯示大陸資本外流壓力正在減輕。
中國人民銀行昨(17)日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1月底的外匯占款降幅雖有所收窄,但仍為連續第15個月下降。分析認為,收窄原因是人民幣貶值壓力緩解,但在美國聯準會繼續收緊貨幣政策,以及對美國經濟增長回升的預期下,中國資本仍持續外流。
根據華爾街見聞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發布數據顯示,7月底外匯占款由上月的23.63兆元人民幣(下同)下降至23.44兆,連續第9個月下滑,月減幅達1,905.08億元。
今年以來,大陸經濟下行壓力至今未減,從5月工業產出等經濟數據來看,民間投資意願依舊薄弱,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對此,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駐新加坡經濟師周浩13日認為,第2季前人行降準和降息可能性升溫。不過,大陸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法相對保守,認為比起降準,下半年降息機會不大。
中國人民銀行今天公布數據顯示,大陸央行4月末外匯占款人民幣23.78兆元,比上月減少543.95億元,已連續6個月減少,但降幅持續縮小。專家認為,這個局面可能會持續。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繼3月底外匯存底由降轉升之後,3月外匯占款降幅連續第3個月出現收窄。顯示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降後,資本流出壓力已經大為減緩。
華爾街見聞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公布數據顯示,3月底中國人民幣外匯占款較上個月減少1,448億元,至23.84兆元,降幅繼續收窄。2月為減少2,279億元,降幅較1月的6,445億元收窄6成。此前公布的中國3月外儲意外增加10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