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外匯準備的搜尋結果,共81

  • 壽險2月獲利不樂觀 外匯準備金調整方案有望3月拍板

    壽險2月獲利不樂觀 外匯準備金調整方案有望3月拍板

     股債能實現資本利得所剩不多,且避險成本及保單成本沉重,使得壽險業2月獲利「不樂觀」。根據壽險業者分析,六大壽險公司除富邦人壽2月有可能維持獲利,其他公司都面臨極大挑戰,若不積極實現股票獲利或控管成本,2月很可能又出現虧損。

  • 壽險收回外匯準備金 周五定奪

     壽險業力爭2023年的「淨值救命丸」。壽險公會20日通過「收回外匯準備金」暫行措施的建議案,即到10月底,壽險業已累計3,045億元的外匯準備金,將向金管會建議,同意各公司可在明年6月底前,申請適當收回,經損益表認列獲利後,轉入淨值項下「特別盈餘公積」,作為明年獲利打底、穩定淨值的重要支柱。

  • 再爭救命丸 壽險業 商討收回外匯準備金

    再爭救命丸 壽險業 商討收回外匯準備金

     2023年風險難測,壽險業再爭取「淨值救命丸」!壽險公會20日將開會討論「收回外匯準備金」暫行措施,即到10月底壽險業已累計3,045億元的外匯準備金,創歷史新高,若金管會同意各公司可在明年6月底前申請適當收回,經損益表後,轉入淨值項下「特別盈餘公積」,可作為明年穩定淨值的重要支柱。

  • 台幣急升 壽險單月匯損恐逾千億

    台幣急升 壽險單月匯損恐逾千億

     股、債、匯三市場今年每月都是「大風大浪」,新台幣兌美元到25日已升破31元,單月升值逾1.3元,壽險業國外投資恐已出現逾千億元的匯兌損失,極可能創六年多來單月最大匯損,雖然帳上有約3,000億元的外匯準備金,最多應可沖抵500多億元的損失,但11月壽險業極可能出現近四年單月最大虧損。

  • 壽險外匯準備金 衝破3,000億

     新台幣兌美元10月貶破32元,壽險業兌換利益扣掉避險契約評價後,單月避險獲利應逾600億元,估計壽險業10月底外匯準備金應已破3,000億元大關,創史上新高紀錄,可貢獻壽險業的資本適足率(RBC),亦可作為未來新台幣若急速升值,壽險公司獲利的「避震器」。

  • 壽險9月外匯準備金餘額 創高

    壽險9月外匯準備金餘額 創高

     新台幣9月兌美元貶值逾1.3元,讓壽險再創史上新紀錄,六大壽險公司估計9月單月就增提逾500億元的外匯變動準備金,即扣除避險契約評價後的兌換利益逾新台幣1,000億元,六大公司9月底外匯準備金餘額應就超過2,100億元,單月增提數、兌換利益及外匯準備金餘額都創史上新高,抵禦新台幣升值能力大幅拉升,且有助提高資本適足率(RBC)。

  • 日本9月外匯存底縮減規模創紀錄

    日本官方周五公布,9月外匯存底銳減540億美元,寫下單月最高縮減規模,反映全球市場動盪使得持有的外國債券價值縮水,以及日方大舉拋出美元力阻日圓重貶的情況。

  • 壽險外匯準備金逾1,700億 創新高

     新台幣近期陷30元大關攻防戰,今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已貶逾8%,壽險業者若不扣避險工具及提存成本,已有逾新台幣2,000億元的兌換利益,且7月底估計外匯準備金餘額已逾1,700億元,是去年底近4倍規模,也是此制度上路十年來的新高。

  • 台海緊張衝擊金融市場 專家從96年危機分析應變之道

    台海緊張衝擊金融市場 專家從96年危機分析應變之道

    根據《財訊》報導,近期台海緊急狀態,衝擊金融市場,學界呼籲政府以1995~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為殷鑑,制定一套金融戰略規畫。

  • 今年前6個月保險業淨值大減51.2%  外匯準備金規模增千億

    今年前6個月保險業淨值大減51.2% 外匯準備金規模增千億

    金管會今(26)日公布保險業今年前6個月損益、淨值,以及兌換損益、避險損益與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情形。保險業稅前損益6月底為1669億元,年減1038億元、38.3%,淨值則大減51.2%。一旦保險公司出現匯兌損失要用來沖銷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規模大增千億元,

  • 《金融》面對中國威脅 陳南光:留意3大重點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在最新一期銀行家雜誌中指出,台灣面對中國威脅須留意3大重點,中國人民銀行為降低自身金融脆弱性,可能進一步調整外匯準備的配置,並擴大「人民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對外連結,推動雙邊貿易以人民幣計價與結算,以擺脫依賴美元支付與結清算和對SWIFT的依賴,及加推動數位人民幣並向境外推廣使用。

  • 《金融》金融戰爭得失 台灣應借鏡(2-1)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國際針對俄羅斯央行進行前所未見的制裁行動,現代「金融戰爭warfare」正在發生!央行副總裁陳南光重申,從這次金融制裁,俄羅斯央行強烈的風險意識以及靈活的管理策略是值得台灣參考,我國央行應對於外匯準備的風險控管、資產幣別配置組合等議題,定期進行安全性評估,以強化我國的金融韌性。台灣應思考為何要累積龐大的外匯準備以及外匯準備的最適規模;同時應提升外匯準備的運用效率,像是投資於戰略性資源,以增強我國的國力。

  • 借鏡俄國 央行副總裁指外匯管理不透明

    借鏡俄國 央行副總裁指外匯管理不透明

     俄烏戰爭開打,俄羅斯遭到前所未見的國際經濟制裁,不僅盧布暴跌、切斷俄羅斯央行動用外匯準備的各種管道,金融體系也陷入全面性恐慌中;被視為「鷹派」的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發聲了,在這次制裁行動中,有兩點值得我國央行借鏡。首先,台灣央行在外匯資產管理上應更透明公開,讓公眾都能了解並監督;其次,央行對外匯準備的經營績效、風險控管、資產幣別組合與存放地點等,應定期進行安全性評估並進行壓力測試。

  • 俄國遭國際全面制裁 他曝央行這點可多學俄羅斯

    央行學者副總裁陳南光又投書坊間雜誌,這次他的議題更國際、更具新聞時效:俄烏戰爭引發的國際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陳南光就其中針對俄羅斯央行的制裁,認為是「極具特色的一步」,經他的學術研究發現,俄羅斯央行一直很有「備戰」觀念,及早建立防火牆,有次序推動「去美元化」,分散龐大外匯資產及黃金的管理,以降低可能面臨制裁而產生的損失。

  • 國泰金1月賺逾171億 十個月新高

    國泰金1月賺逾171億 十個月新高

     國泰金控14日公告1月自結稅後獲利171.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1.3%,但創歷年同期獲利次高、近十個月單月獲利新高,每股稅後獲利(EPS)則為1.3元。

  • 壽險業2021年賺飽飽 12月外匯準備金增提 估近百億

    壽險業2021年賺飽飽 12月外匯準備金增提 估近百億

     2021年壽險業「飽賺」,12月估計會掀起外匯準備金提存潮。富邦人壽已公告獲金管會同意,在12月增提30億元外匯準備金,台灣人壽同月亦獲准增提10億元,遠雄人壽則要增提3億元,保險局30日表示,南山人壽29日緊急送件申請要在12月增提25億元的外匯準備金,目前尚在審查。

  • 年底急送件 南山人壽申請增提25億元外匯準備金

    年底急送件 南山人壽申請增提25億元外匯準備金

    又一家緊急申請增提外匯準備金。保險局30日表示,南山人壽29日緊急送件申請要增提25億元的外匯準備金,目前尚在審查,這次已是南山人壽2021年第二度增提外匯準備金,上次為3月時增提50億元,這次則是會增提在12月,合計共75億元,到目前為止,為今年增提外匯準備金金額第一高的公司。

  • 賺夠了 壽險12月估有外匯準備金提存潮

    2021年壽險業「飽賺」,12月估計會掀起外匯準備金提存潮。目前已有富邦人壽獲金管會同意,在12月增提30億元外匯準備金,台灣人壽同月亦獲准增提10億元,遠雄人壽則要增提3億元,先前表示要評估的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尚未宣布決定。以12月新台幣依舊強勢、壽險獲利已高,及明年台美利差恐拉大來看,12月應還有壽險公司會大量增提外匯準備金。

  • 工商社論》正視外匯存底裡激增的熱錢

    工商社論》正視外匯存底裡激增的熱錢

     中央銀行日前公布11月外匯存底,我國外匯存底升至5,473億美元,續創新高,近一年的成長率也領先中、日、俄、德等國,從樂觀的角度來看,對於資源稀少的台灣,能擁有這麼多的外匯存底,有助於貿易活動的進行,自然是好事。

  • 新台幣助攻 六大壽險前十月賺3,228億

     新台幣助攻,六大壽險合創史上最賺10月。由於新台幣10月匯率相對弱勢,壽險淨匯兌成本創今年單月最低,國泰、富邦、南山、新光、中國及台灣等六大壽險公司,10月合計稅後獲利105.36億元,應是歷史同期新高,且六大壽險今年每月都賺逾百億元,前十月合計稅後獲利已高達3,227.94億元,成長近79%。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