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外匯避險的搜尋結果,共64筆
壽險業還是必須先「自救」。台美利差擴大,壽險每月光避險工具成本就要噴錢300億元,同時高利保單讓壽險在2026年接軌後恐需大量增資,金管會主委黃天牧16日強調,「應做好事先預防,而不是事後接管」。即仍是希望業者多增資、強化財務結構,暫不給通融措施。
不避就虧損、避了有去無回。保險局28日公布,壽險業前八月外匯避險工具成本達2,291億元,創史上新高,8月單月避險工具花費更首度突破300億、達315億元,避險費用僅是平穩帳面損益,如「肉包子打狗」無法收回,侵蝕獲利,成為壽險業今年最沉重包袱。
股匯神助攻,壽險業7月稅前大賺711億元,創史上單月新高。據金管會統計,6月及7月壽險共有淨匯兌利益407億元,加上美股、台股皆漲及現金股利入帳,壽險6月及7月稅前共賺1,326億元,扭轉前五月累計虧損的局面。
根據《財訊》報導,壽險淨值風暴才暫歇,4月中陸續公告的財報卻顯示,受到新台幣升值、避險成本高漲,以及入不敷出「逆中介」等多重衝擊,7大壽險第1季共虧損91.5億元,較去年同期轉盈為虧,合計少了1030億元獲利。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9日於股東會後表示,今年上半年清庫存、下半年終端需求出現,因此「下半年景氣會比上半年好」,國泰金預期是今年台灣GDP可保二,持「審慎樂觀」看待,而今年最大挑戰是「避險成本」,因台美利差仍大,只能盡最大努力把避險成本控制維持在一定範圍,希望控制在1至1.5%。
業績「度小月」、低利保單解約潮,讓壽險資金連三季呈現淨流出,史上首見。因美元利率急升、去年第四季新台幣兌美元又重貶,壽險業去年10到12月保單解約金額4,356億元,創單季新高,今年第一季解約雖緩解,但仍達3,463億元,同比增加1,145億元,首季保險總給付金額5,436億元,仍是略高於首季總保費5,416億元。
開年不久,台北外匯市場就不平靜,新台幣大升驟貶,表現在對美元匯價單日升貶金額衝上1角、盤中匯價震盪突破3角、單日匯市成交量衝上20億美元等現象上,匯市呈現拉鋸動盪,不只匯價走勢受到關注,企業要如何因應匯率的變動、政府單位如何擬具對策,已是新年度台灣社會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新台幣兌美元1月升值近2.2%,壽險業出現大量匯損,並動用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估計1月底壽險業外匯準備金餘額將跌破2,000億元大關,並創半年低點。壽險業爭取收回多提的外匯準備金,目前正由保險局試算中,最可能是准許之前曾一次性增提外匯準備金者,可在額度內申請沖回,前六大壽險公司都曾增提40億元至155億元不等,若獲准收回,將有助提升獲利及淨值。
2022年看好的美元,進入2023年將失去動力!外銀認為,美元過高的估值將難以為繼,2023年經濟條件相較尚佳的亞洲市場,可望帶來貨幣回升的空間。
壽險業最危急時間已過。10月新台幣對美元匯價貶破32元,美元保單解約率攀升,又遇上台股大回檔,債券無利可實現,壽險公司一度現金吃緊,但11月危機已解除,六大壽險11月底現金及約當現金部位比9月增1,400億元,同時新台幣急升,美元保單解約率已比10月減少逾50%。
國泰金控子公司國泰人壽今年前三季處分債券資本利得僅82.3億元,較去年同期少459億元,並創2012年以來同期新低,且第三季是實現債券投資虧損28.17億元,因今年債券殖利率大幅彈升,目前債券幾乎都無可實現獲利,國壽全年債券資本利得恐低於82億元。
眼見美元走強持續侵蝕獲利,美國各大企業正透過延長遠期合約等方式,試圖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匯損風險。這些公司包括飲料大廠可口可樂、衛生紙製造商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與倉庫營運商安博(Prologis)等。
防疫保單及資本市場波動,衝擊金控獲利。國泰金控11日公告,子公司國泰產險的防疫險累計已賠付165.9億元,9月稅後虧損34.7億元,連累國泰金9月稅後僅賺11.2億元,若不計2020年回溯認列印尼投資損失,則9月是國泰金45個月來的單月獲利新低。
新台幣對美元貶至31.665元的五年半新低,壽險業今年外匯避險不僅成本大降,甚至有匯兌利益,扣除避險成本及提存準備金,估計8月底匯兌利益已破500億元,9月更再進一步擴大;至於外匯變動準備金則應已逾2,000億元,創史上新高。
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險(Meiji Yasuda Life Insurance)於28日表示,若美元兌日圓貶破135價位,舉例來說就是當日圓升到134、132、130甚至更高時,自己將在不使用外匯避險下,就會進場買進殖利率在3%的美國政府公債。
從2005年到2021年連續17年獲利,中國人壽總經理黃淑芬首度揭露獲利三祕訣,一是重視風控,維持長期穩定的經常性收益率;二以穩健避險結構管理外幣資產,謹慎配置投資;三著重資產負債管理,長期維持正利差。
國泰金(2882)公布5月獲利,除了子公司國壽受到資本市場及匯率波動影響,獲利下滑外,國泰產險預先估列提存防疫保單賠款準備,單月出現虧損,使得國泰金5月稅後淨利23.2億元,累計前5月稅後淨利462.7億元,每股盈餘3.5元。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今天(5月17日)公佈了4月份外匯收支數據。數據顯示,4月,銀行結售匯順差190億美元,與第一季月均水平相當,遠高於2021年同期水平;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順差162億美元,環比增長57%。作為衡量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的總量指標,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均延續順差格局。
近期美元走勢強勁、美國聯準會積極升息,台灣壽險業者的外幣資產配置原就在亞太同業中居冠,中華信評最新分析報告指出,美國升息速度將較台灣的貨幣緊縮政策為快,台美利差會愈來愈大,兩大理由認為台灣壽險業者將是台美利差擴大的受害者。未來一至二年間,壽險業的外匯淨曝險部位將維持在歷史新高水準,大多數壽險業者面臨的資本風險也會升高。
新光金控15日在法說會表示,今年投資有三件事,一是大部分會維持目前資產配置比重,但會趁升息機會,持續加碼國內外債券等,增加經常性利息收入,且伺機加碼趨勢向上配息型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