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外商對的搜尋結果,共40

  • 20家電子資訊國際夥伴績優廠商 經部頒獎

    20家電子資訊國際夥伴績優廠商 經部頒獎

     2023年「 經濟部電子資訊國際夥伴績優廠商頒獎典禮」(IPO Awards Ceremony)於11月21日舉行,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親自頒獎予20家國際大廠,感謝國際夥伴協助臺灣產業發展尖端技術、提升全球供應鏈戰略地位的傑出貢獻。

  • 中國前8月吸收外資下降5.1% 連續3個月下降

    中國商務部今天公布,今年1至8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萬3154家,年增3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人民幣8471.7億元(約新台幣3.72兆元),年減5.1%。

  • 習近平:擴大開放服務業市場准入

     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2日上午在北京登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藉此向外商喊話,強調大陸將打造更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擴大電信、旅遊、法律、職業考試等服務領域對外開放,並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

  • 104億大案 ASML增資台灣艾司摩爾

    104億大案 ASML增資台灣艾司摩爾

     經濟部投審會昨日召開投資審議委員會,會中通過ASML母公司艾士麥增資台灣艾司摩爾新台幣104億元;投審會官員表示,這是去年底ASML宣布林口投資案後,首次向投審會申請的增資百億案,主要將用於林口園區建廠。

  • 新版《反間諜法》實施 美媒:外國律師事務所紛紛撤出中國

    新版《反間諜法》實施 美媒:外國律師事務所紛紛撤出中國

    中國大陸近期不斷傳出經濟衰退的消息,在本月大陸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中,甚至出現接近2年半以來的首次通縮。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政府上個月實施新修訂的《反間諜法》,更使外資公司對未來在中國大陸的發展看到更多的不穩定因素。據美國之音報導,面對中國大陸經濟形勢下滑、政治壓力上升的局面,一些著名的外國律師事務所頓生退意,準備削減在中國大陸的業務,甚至完全撤出中國大陸。

  • 陳德銘:全球經濟多鏈化 應警覺外企觀望

    陳德銘:全球經濟多鏈化 應警覺外企觀望

     在大陸吸引外資和外貿進出口面臨嚴峻挑戰的當下,全球化及全球價值鏈重構的趨勢備受關注。大陸前商務部長、前海協會長陳德銘表示,經濟全球化不會中止,但具體內容與鏈接將會變化,更多趨向於短鏈化和多鏈化。他提醒,外商對中直接投資負債增幅雖表明仍有新投資,但應該警覺,不少外國企業在觀望、等待,討論著供應鏈多元化問題。

  • 邁出重要一步 美媒:大企業減少對華投資恐成定局

    邁出重要一步 美媒:大企業減少對華投資恐成定局

    美國總統拜登美東時間9日正式簽署一項備受關注的行政命令,禁止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公司等對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以及某些人工智慧系統等三個領域的中國大陸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資。美國之音引述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美國邁出限制對中國大陸投資的重要的第一步,將勢必對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投資產生寒蟬效應。拜登公布這項行政命令正值外商對華投資指標觸及25年低點之際。

  • 全面收緊外企在華活動 陸國安部統籌對外商諮詢公司監管

    全面收緊外企在華活動 陸國安部統籌對外商諮詢公司監管

    近期由中共官方主導對外企諮詢公司進行反間諜調查工作,在外資企業間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外媒指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指派國家安全部長陳一新掛帥,從國家安全角度有系統整治美國企業收集大陸各方面訊息的行動,對這些雷霆萬鈞的震撼行動,中共也沒有任何安撫外企的措施,長此以往將嚴重打擊外商對中國的投資信心。

  • 兩岸緊張風險上升 趙建民:外商或對投資台灣卻步

    兩岸緊張風險上升 趙建民:外商或對投資台灣卻步

    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國際更關注「台灣有事」的可能性。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認為,台海風險上升,可能導致外商對投資台灣感到卻步,並對台灣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 投審會委託中經院調查 全球IFDI冷 外商來台投資觀望

    投審會委託中經院調查 全球IFDI冷 外商來台投資觀望

     全球景氣趨緩,廠商投資觀望,今年前兩個月僑外來台投資金額年減近5成,經濟部委託調查的研究報告發現,2023年全球利率仍將維持在較高水準致投資成本仍較高,一般投資案件的投資速度及規模可能都將有所減緩及縮小,2023年全球外人投資(IFDI)將不容樂觀。

  • 陸疫情封控 外企車廠停工

    陸疫情封控 外企車廠停工

     當前大陸疫情形勢嚴峻,在確診病例快速攀升下,儘管大陸中央推出優化防控的20條措施,但地方的嚴格管控仍對產業界造成衝擊,近日包括本田與山葉等外企,陸續傳出有工廠停工的消息,影響外商在陸投資的信心。

  • 荷蘭ASML艾司摩爾落腳林口 第一期投資300億

    荷蘭ASML艾司摩爾落腳林口 第一期投資300億

     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台灣最大投資案落腳新北市林口工一重劃區,第一期預計投資300億元,2000名員工將進駐林口。新北經發局表示,市府推動招商一條龍服務,爭取國際大廠移師新北,後續衛星工廠、協力廠商也將進駐,打造新北市專屬半導體研發產業鏈。

  • 16家外商獲經濟部電子資訊績優廠商獎

    「2022經濟部電子資訊國際夥伴績優廠商頒獎典禮」(IPO Awards Ceremony)16日舉行,頒發6大獎項予Applied Materials等16家國際大廠,感謝國際夥伴協助臺灣產業發展尖端技術、提升全球供應鏈戰略地位的傑出貢獻。

  • 外資撤中?工信部:投資額有增無減

     2022年以來,大陸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屢遭外資企業詬病,甚至成為轉移陣地的主因。大陸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姚珺26日坦言,確有製造業外遷、產業鏈轉移的現象,但強調這是全球化和市場機制的結果,且總體來看,外商對大陸的投資步伐並未放慢。

  • 內政優先:中美盼建外交「護欄」

    內政優先:中美盼建外交「護欄」

     7月10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藉印尼峇里島G20外長會議之便,進行了一埸長達5小時的閉門會談。會談完整內容沒有對外公布,但顯然雙方都對結果不抱過度期待,只是希望維持溝通渠道暢通,建立「護欄」以避免誤判。

  • 花旗銀從台灣退場?金管會另類解讀

    星展銀行併購花旗銀行消金業務終於拍板,市場解讀這是外銀的退場。金管會官員28日表示,此次不能算是外銀「退場」,因為花旗銀行只是出售消金業務,但仍在台繼續深耕企金業務,只能視為外銀在競爭策略上的「板塊移動」。

  • 台商布局方向 數位轉型與ESG

    KPMG安侯建業日前舉辦讀書會,針對「展望2022經濟趨勢暨台商國外布局重點方向—從泰國、越南、印度、美國、台灣等國分析」,為台商提供布局建議與尋找新商機,尤其疫情加速數位轉型與ESG浪潮。

  • 大陸政策加碼 強力磁吸外資

    大陸政策加碼 強力磁吸外資

     大陸商務部日前發布數據顯示,1到6月全大陸實際使用外資6078.4億人民幣、年增28.7%,較2019年同期增長27.1%。業內人士認為,面對全球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可能面臨的調整,為穩定外資基本盤,大陸官方有望推出系列政策組合拳,下半年吸收外資態勢持續看好。

  • 外商對台離岸風電投資 再添250億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6日召開委員會議,會中核准及備查重大投資案13件,包括丹麥商沃旭持續增資,總計通過近新台幣169億元、增資大彰化東南控股,以及三外商合計斥資超過81億元轉增資海能風力發電,光是與離岸風力發電相關的這五案,合計對台投資超過250億元。

  • 陸去年對澳投資腰斬 創12年新低

    陸去年對澳投資腰斬 創12年新低

     國際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侯建業(KPMG)及雪梨大學9日共同發表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對澳洲投資額銳減五成以上,創12年新低。安侯建業並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與澳洲政府收緊外商對澳投資影響,預計2020年中國投資澳洲金額將繼續下降。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