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外資出走的搜尋結果,共151筆
彭博社報導,泰國股市是今年亞洲中表現最差的,諸多利空包括,外資不戀棧出走、通膨居高不下,以及下個月大選前利率上升等。
為吸引國際資金投入櫃買市場,櫃買中心自2007年起持續與證券商合作辦理海外法人說明會,建立上櫃公司與國際機構投資人間對話互動的管道。
在中國大陸漸漸大開門戶之後,外資也移情別戀,逐漸把資金從東南亞抽離,轉進較便宜的大陸股市。
大陸受新冠疫情延燒、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擴大、美國鷹式升息造成的全球通膨與景氣衰退影響,出現明顯的資金外流現象。摩根士丹利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升溫,今年將出現20多年來首次外國證券投資資金外流,規模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報告中進一步警告,即便明年防疫規定放寬,但到2030年前,大陸吸引外國投資組合流入,年平均金額將較原先預估減少一半。聳動標題與內容,讓大陸資金外逃疑慮再度成為媒體熱議焦點。
大陸受新冠疫情延燒、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擴大、美國鷹式升息造成的全球通膨與景氣衰退影響,出現明顯的資金外流現象。摩根士丹利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升溫,今年將出現20多年來首次外國證券投資資金外流,規模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報告中進一步警告,即便明年防疫規定放寬,但到2030年前,大陸吸引外國投資組合流入,年平均金額將較原先預估減少一半。聳動標題與內容,讓大陸資金外逃疑慮再度成為媒體熱議焦點。
中共二十大會議閉幕後,大陸發改革等六部門25日公布15條穩定製造業外資政策,包括放寬最受外資詬病的防疫邊境政策,提出要「便利國際商務人員往來」,各地方要用好用足中外人員往來「快捷通道」等,為外籍人員赴陸提供便利。
人民幣欲振乏力,今年以來貶幅達13.7%,近日更跌破7.2大關,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15年新低。跌跌不休的人民幣,除平添國內金融市場動盪、不利經濟維穩外,也可能誘發資金外逃、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形成惡性循環。更不用說,當前全球經濟正受通膨所苦,大陸物價問題雖不若歐美國家嚴重,但也難保持續走弱的人民幣不會進一步引發輸入性通膨,惡化大陸經濟情勢。
因為中國實施嚴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中美商會、中歐商會表示外國企業高管無法前往中國,影響外商在華投資熱情,對外商在華投資產生負面影響。大陸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中國將進一步加大鼓勵外商投資力度、進一步推動重大外資項目落地、進一步優化外資企業的服務。
據《彭博》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多間外資大行近月要求員工,就台灣局勢評估應急方案。另外,本年來外資提款台股金額已超過新台幣1.2兆元,不僅外資大舉出走,甚至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外匯管制」字眼引起市場注意。在經濟數據方面,台灣第4季可能降為僅個位數成長。就在大批外資從台灣撤離,台灣股匯下挫之時,輿論焦點放在曹興誠、周玉蔻身上,企圖以一些娛樂手法來影響選民視線,令人覺得他們是別有用意。
受美國升息影響,台股近期持續震盪。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昨在立法院質詢時指出,在兩岸局勢緊張情勢下,為因應外資受重大因素影響大量撤離的可能,國安基金可考慮從現行5千億擴大到1兆的規模。財政部次長、國安基金執行祕書阮清華表示,這涉及公共政策及國內股市的穩健,「額度要不要再往上拉,其實是可以討論的。」
台美利差持續擴大,境外資金持續出走,加上台股面臨萬四保衛戰,外資獲利提前入袋,造成新台幣匯率23日貶破31.7關卡,收在31.665元,再創疫情爆發以來新低,惟臺企銀(2834)、長榮(2603)等14檔個股仍獲外資偏愛,逆勢抗跌。
美元指數今日叩關112,台幣相對好弱,外資因此會加大出走力道,令台股量能不足嗎?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基金經理人謝明志指出,台股市場資金仍充沛,且國安基金宣示護盤下,台股將持續打底。
聯準會再度升息3碼「鷹」氣逼人,台灣金融市場昨再度上演「股匯齊殺」;國際美元強勢格局下,新台幣不只失守31.5元關卡,連31.6元也被攻破,終場重貶1.76角,收在31.616元,續探逾3年1個月新低價,不排除向32元價位測試;台股開盤一度重挫逾270點,所幸有生技股、解封概念股撐盤面,不過終場還是下跌139.89點,收在1萬4284.63點;分析師指出,美國年底前可能再升5碼,美元升勢不變下,外資必然出走,資金量能不足,大盤不排除進一步下探「萬四」防線。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22日調高利率3碼至3%~3.25%,利率回到2008年初以來最高水準,合計Fed已五度升息合計3個百分點,且市場預期後續Fed至少還有1個百分點的漲息空間,聯邦資金利率甚至可能上看5%。反觀台灣央行22日下午僅調高重貼現率半碼,加上存款準備率提高1碼,並未受美國1980年代以來為抗通膨所採取「最強硬貨幣政策」的影響,顯示台灣央行已不再受限利差,決心走自己的路。
蘋果加速生產基地多元化布局,在印度新闢產線,生產最新旗艦型iPhone機種,Google也傳出考慮將Pixel系列手機1到2成的產能,從大陸移轉到印度。一時間,印度製造取代中國、甚至是外資加快撤離大陸,再度成為焦點新聞。
蘋果加速生產基地多元化布局,在印度新闢產線,生產最新旗艦型iPhone機種,Google也傳出考慮將Pixel系列手機1到2成的產能,從大陸移轉到印度。一時間,印度製造取代中國、甚至是外資加快撤離大陸,再度成為焦點新聞。
美元指數創下20年新高,9月再觸及110高點;日本央行本周終於出手,宣布進行匯率檢查,即向外匯交易商詢問買賣日元的價格,市場認為這可能是為貨幣干預做準備。日央採取的措施,能否有效抵檔日圓貶勢,投資機構認為,日央停止寬鬆貨幣政策,才能真正解除日圓貶值壓力。而在台灣方面,新台幣匯價成為台股主跌段的前哨戰,投資機構強調,若以技術分析來看,台股修正滿足點的價位約在11650點,至於新台幣匯價就看下周FED和台灣央行升息的動作,若利差持續擴大,31字頭匯價只是開始,市場已經有33.5元的匯價預期。
美債殖利率下滑,蘋果秋季發表會登場,美國四大指數全面收紅,台股在台積電(2330)、鴻海(2317)及聯發科(2454)等權值股止穩小漲,加上航空股、被動元件走強,指數盤中重回14500點,上漲百點左右,但在中秋連假前,預估量能只有1600多億元。
由於美國頻頻大力升息以抗通膨,在外資出走下,韓國證交所統計,外資持有韓股比例也寫下13年新低。
近幾個月,韓國貿易赤字惡化,加上外資大幅出脫手中韓股並出走,韓元兌美元匯價還是很弱勢,且陸續創13年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