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外資法人銀行的搜尋結果,共28

  • 公股行庫利多 將拉高配息

    公股行庫利多 將拉高配息

     拚繳庫預算,六大公股金控銀行今年將提高現金股利配發率。2020年疫情肆虐加上央行降息,使國銀獲利普遍衰退、衰鴻遍野,以銀行為主幹的公股金控、銀行尤其首當其衝,逾半公股金控、銀行獲利衰退逾兩成,但據了解,為拚今年繳庫目標,公股金、銀將以提高現金股利占全體獲利的配發率,以維持約當去年的現金股利水準。

  • 理專2年盜9.1億 金管會祭重罰

    理專2年盜9.1億 金管會祭重罰

     銀行理專監守自盜案件層出不窮,立委林楚茵指出,近2年就發生過13起,投資人高達9.1億資金遭到挪用,要求金管會提出具體解決方案。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強調,對於類似案件的發生「深惡痛絕」,並承諾將會祭出罰款加重、高層連坐,以及自公司治理評鑑除名等三大罰則嚴懲。

  • 財管、專投市場甜頭多 BNY紐約梅隆動作大

    BNY紐約梅隆集團旗下投資管理子公司BNY Mellon Investment Management,今(11)日公開表示,推出紐約梅隆投資人解決方案,為法人投資機構、專業投資人等級客戶提供委外投資解決方案。

  • 陸銀保監會: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在陸總資產逾5兆人幣

    陸銀保監會: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在陸總資產逾5兆人幣

    大陸銀保監會25日消息指出,截至今年第一季末,外資銀行在大陸共設立了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5家外國銀行分行和149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975家(含總行、分行、支行),外資銀行總資產3.58兆(人民幣,下同);境外保險機構在大陸設立了64家外資保險機構、124家代表處和18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1.46兆元。

  • 政策放寬 金融巨頭搶登陸

    政策放寬 金融巨頭搶登陸

     在中美貿易戰催化下,大陸2019年加速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領域對外資實施放寬持股比例,允許實際控制甚至設立全資機構、業務範圍等擴大開放措施,吸引瑞銀集團、摩根大通等全球性金融機構卡位布局,盼能搶占先機。

  • 陸人行:30家銀行抗壓力強 信用風險主要風險源

    大陸人行昨(26)日依據《金融穩定報告(2019)》稱,今年上半年篩選1171家銀行進行壓力測試,評估銀行體系在「極端但可能」衝擊下的穩健性狀況。報告顯示,30家參與實驗的銀行整體抗衝擊能力較強,而信用風險是主要風險來源。

  • 陸國務院:全面取消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

    陸國務院:全面取消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

    大陸國務院7日晚間發布公告,全面取消在大陸的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以豐富市場供給,增強市場活力。

  • 外銀、保險業登陸 即起再鬆綁

    外銀、保險業登陸 即起再鬆綁

     中國大陸繼日前宣布2020年陸續取消外資在證券業的股權限制後,15日再放寬外資銀行及保險業准入限制。即日起,外銀之後可在大陸境內同時設立外商獨資銀行和外銀分行,取消其人民幣業務的審批、並下調吸收定存的最低標準,從100萬人民幣降至不少於50萬人民幣。

  • 陸金融大開放 推12條新措施

    陸金融大開放 推12條新措施

     就在陸美進行第十輪貿易磋商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大陸銀保監主席郭樹清1日宣布近期將推出12項金融業擴大開放舉措,包括取消外資在銀行業與保險業的總資產要求、持股上限等,並允許外資銀行開業時即可承作人民幣業務,大幅放寬限制。

  • 大陸金融開大門 將再放寬12項

    大陸金融開大門 將再放寬12項

     就在中美進行第十輪貿易磋商同時,大陸銀保監主席郭樹清1日宣布近期將推出12項金融業擴大開放舉措,包括取消外資在銀行業與保險業的總資產要求、持股上限等,並允許外資銀行開業時即可承作人民幣業務,大幅放寬限制。外界分析,中方此舉除延續政策方向,亦有向美方遞出談判橄欖枝的意味。

  • 陸金融業大開放 推新規引外資

    陸金融業大開放 推新規引外資

     大陸金融業新一輪的大開放要來了。大陸銀保監會官網1日發出重要文件,公布未來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的12條具體新措施。其中包括取消單一外資銀行對中資商業銀行的持股上限、放寬外資來華設立外資法人銀行、取消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審批等,分析人士稱,這12條新規強調內外資一致原則,預料將會有更多的外資和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

  • 助金融開放 郭樹清:擬推12項新政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大陸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接受人民日報採訪,進一步闡述未來對銀行業保險業擴大開放的12項舉措,擬在近期推出。

  • 外資在陸設保險控股公司 安聯搶頭香

     大陸積極開放金融市場,稍早媒體傳出大陸最快在明年初就會開放外資成立控股保險公司,如今時程再提前。大陸銀保監會近日已批准德國安聯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公司,成為大陸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安聯集團預計,安聯(中國)保險控股公司將在2019年正式成立。

  • 銀監會修改辦法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

    香港信報報導,中國銀監會修訂「中國銀監會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持續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程度。

  • 擴大銀行業開放 銀監會出招

     為擴大銀行業對外開放,大陸銀監會昨(28)日宣布擬修訂「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不僅考慮放寬外資銀行在設立投資時的行政許可事項,並將取消外資銀行開辦多項業務審批制度,進一步統一中外資銀行的市場准入標準。

  • 迎戰美稅改 陸祭優惠磁吸外資

    迎戰美稅改 陸祭優惠磁吸外資

     為促進外商投資,應對美稅改上路後可能的磁吸效應,中國財政部和商務部等4部委28日聯合發布通知稱,若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利潤後,直接投資於符合規定的鼓勵類項目,將對其實施遞延納稅,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銀監會也於同日發布徵求意見稿,擬放寬外資銀行的行政許可事項。

  • 外資銀行在華資產 8成置於上海

    外資銀行在華資產 8成置於上海

     衡量一個金融中心城市的經濟溫度,資金流向是關鍵指標。根據大陸銀監會日前公布的最新資料,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轄內的外資銀行總資產達1.36兆元(人民幣,下同),占大陸外資銀行資產總量將近8成,銀行業者指出,這代表了外資銀行將絕大部分的在華資產都放在上海,凸顯了上海這個城市在國際金融市場的指標地位。

  • 外商銀行在大陸的繁華不再

    外商銀行在大陸的繁華不再

     上海浦東陸家嘴的天際線總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排立一側的外商銀行招牌更是一如往昔的閃閃發光,但近年來,外商銀行在大陸的業績卻是不斷下滑。隨著大陸市場進入另一個不同發展階段,外商銀行也走到了另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外商銀行在大陸業務的窘境有多嚴重,經營資料最能說明問題。大陸銀監會去年8月初公布的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15年底,在華外商銀行資產總額2.68兆(人民幣,下同),下降了3.94%。實現淨利潤153億元,則硬是減少了44億。從2007年大陸實施《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以來,銀行業便向外商銀行敞開大門,這在當時被形容為銀行業狼來了。然而時過境遷,狼沒能逐鹿中原,倒是發生了此消彼長的變化。隨著中國的轉型、一帶一路的開展及十二號文的公布,外商銀行紛紛重整旗鼓再出發,台灣諸金控是該逐鹿中原?還是轉進南蠻?世界局勢總紛紛擾擾,但我知道一旦大勢底定,一切都將為時太晚。

  • 《新金融觀察》陸國民待遇再升級 在華外資銀行可投內銀

    《新金融觀察》陸國民待遇再升級 在華外資銀行可投內銀

    「國民待遇」,既是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重要原則,也是外資銀行來華經營的一大訴求。眼下,待遇水準再度升級,在華外資法人銀行可依法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

  • 陸銀監會:放寬外資銀投資大陸境內銀行

    中國大陸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今天發布通知,明確允許在陸外資法人銀行依法投資大陸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