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型國企的搜尋結果,共211筆
全球第一架由中國大陸製造的窄體噴射飛機C919,於9日在上海正式交機給訂機客戶中國東方航空。同時,C919也在天空翱翔15分鐘,彰顯這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刻。
時隔4年後,大陸涉房企業A股融資首次「破冰」。據大陸證監會人士透露,將鬆綁允許部分符合條件、存在少量涉房業務、但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公司在A股融資。多位業內專家表示,此舉將促進相關企業剝離房地產業務、出售房地產資產,有助更多社會資金參與「保交樓」或釋出風險樓盤來收併購、助力房市風險有序釋放。
針對中概股的監管,消息人士指出,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已提前在香港完成對中資公司首輪的現場審計,未來幾周會就審計結果提交初步報告,可能會指出不足和改善空間,例如內部控制和記綠保存方面。PCAOB幾十名官員最快本周末離開香港,較原定11月中旬的日程提早。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到歐美國家嚴厲制裁,兩大飛機製造商波音和空巴暫停供應零組件。隨著全球疫情陸續解封,旅遊人潮也暴增,外媒報導,歐洲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Airbus)表示,當前俄羅斯航空公司的國內航班比疫情前更多,但因俄國遭到制裁,缺乏備用零件及軟體常規升級,引發人們對飛安的疑慮。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遭到西方國家最嚴厲制裁,兩大飛機製造商波音和空巴暫停供應零件。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表示,在沒有西方支援下,俄羅斯航空業目標是2030年使用本土製造的零組件生產1000架客機,擺脫對歐美機隊的依賴。有專家打臉,2030年生產1000 架本土客機根本不可能,即使採用國外零組件也做不到,因為大部分技術都依賴外國。
美國證券監管機構與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之間的審計爭議未獲解決,導致中國5家大型國有企業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隨後以國企身份在紐約上市的東方航空和南方航空預計也會步其後塵,其他的非國營大型中概股如阿里巴巴與京東等 企業,也可能會陸續離開美股市場。
中國人壽、中國石油、中石化、中國鋁業、上海石化等五家大型國企12日才相繼宣布將從紐交所退市,掀起一波中概股美國大撤退的討論。
張弘遠是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曾任中國技術學院國際貿易系助理教授、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研究部副研究員。其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理論、經濟社會學、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及台商研究。
阿里巴巴與整改中的螞蟻集團還沒脫離監管暴風圈,近日消息傳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紀委)參與了針對螞蟻集團的調查,欲查清螞蟻與銀行、國企之間的業務往來規模。
14日港股走軟,恆生指數盤中最多下跌423點,低點一度來到24482點,收24556.57點,跌350.09點或1.41%。國企指數收8618.48點,跌165.91點或1.89%。
元月期指28日結算,缺乏利多激勵的港股再走低,目前恆生指數在23576.26點,跌230.74點或0.97%。國企則在8192.38點,跌98.92點或1.19%。
2022年1月還沒過完,華潤萬象生活就宣布兩筆逾人民幣(下同)10億規模的收購案,繼月初的收購禹洲物業後,華潤萬象生活日前再披露擬22.6億元收購中南服務,相關動作讓市場關注大陸國企是否會在2022年在政策推動下加速併購。
為穩定市場,中國央行日前鼓勵體質優良的國企、民企,併購風險企業的優質項目,藉此化解市場風險。房企大省廣東近日率先邀集多家房企開會,為併購計畫「牽線搭橋」。
大陸政府2021年對阿里巴巴、騰訊、滴滴等網科企業,展開高壓監管措施,造成年內在美、港的中概股價值暴跌,但在陸股的上市公司,此期間的市值無懼監管、持續上揚。特殊的現象讓市場對2022年中資公司回歸陸股上市的動態,更為關注。
滴滴出行的閉鎖期將滿,雖然軟銀、優步等外資大股東在成本及政治壓力考量下,可能不會迅速退場,但兩大機構都表現出一定去意,預料將逐步退出。
受大型科技股重挫拖累,隔夜美股收黑,那斯達克指數更重挫2.5%。周五香港股市開低走低,目前恆生指數跌0.75%,報23299.45點。國企股跌1.13%,報8255.16點。
人民銀行計畫在15日將進行2021年第2次放水,也就是降準之意。預料這次降準兩碼後,市場將多出1.2兆人民幣資金活水。因此,7日港股反彈,恆生指數開高355點或1.52%,國企指數也開高134點或1.62%。目前,恆生在23613.91點,漲264.53點或1.13%。國企則在8384.98點,漲110.21點或1.33%。
在和美國關係緊張之際,中國將合併3家國有稀土礦企,成立一家世界最大的稀土公司,以維持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新成立的公司將命名為中國稀土集團(China Rare Earth Group),最快本月於江西成立。
編按:在世界範圍內推動基礎設施建,成為近年來多國內政外交關注的核心議題。「一帶一路」倡議有效地推動了區域一體化發展和沿線國家的經濟增長。近期即將開通的中國-寮國鐵路更是為東南亞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了良好的標桿典範。與此同時,由G7成員國提出的「重建美好未來」倡議,也預示著更多歐美國家將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一帶一路」倡議與「重建美好未來」倡議二者之間是競爭還是合作?在地緣政治帶來的緊張氛圍下,互信與合作仍是促進共同繁榮與發展的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