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氣污染治理的搜尋結果,共45筆
為守護民眾健康,新竹市政府25日宣布啟用「新竹市空氣品質即時監測網」,首頁顯示新竹市15個聯里即時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並依偵測濃度顯示6種不同顏色分級空氣品質狀況,並連結新竹縣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可同步獲知新竹縣空氣品質現況。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表示,要有序推進「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推動能源朝向低碳轉型。其作法包括: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同時要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中的可再生能源占比。
大陸擴大壓制粗鋼產量,工信部、生態環境部13日通知指出,展開京津冀(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地區採暖季鋼鐵業錯峰生產,實施範圍除了往年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唐山市等2+26個城市以外,還擴大到河北省張家口市等八個城市。
大陸北方12省市15日遭遇近十年來最強沙塵暴,引起投資者對鋼市環保升級、產量限制的擔憂。受此影響,黑色系原料期貨主力合約15日齊跌,其中矽鐵、鐵礦砂、焦煤、焦炭分別收跌4.51%、3.5%、3.04%、3.15%。
2020年南寧市全面提升產品、工程、服務、產業和人居質量,連續九年在自治區質量強桂考核中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南寧空氣質量以及水質指數均居全國前列。
大陸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21日提交13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該報告指出,過去一年裡,大陸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重點區域明顯好轉,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PM2.5濃度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1.8%、10.2%,北京市、汾渭平原扭轉了2015年以來連續惡化的趨勢。但是大氣污染治理日趨複雜,空氣質量大幅改善難度加大。
南韓外交部高官13日在2019年工作計畫發佈會上表示,將努力與陸方探討聯合實施霧霾預報、減排等治霾合作方案。
香港信報報導,河北省環境保護廳13日發布聲明稱,近日大陸網路流傳各種有關今年秋冬季將停工限產的訊息不實。
美、歐、中全球三巨頭經濟體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仍處於擴張,預估景氣到明年上半年相當正向,大陸更連續三季PMI維持在51以上,帶動A股能見度愈來愈高,高盛最新報告更指出,大陸資本市場2018年獲利持續雙位數成長,法人建議,此刻可選擇分散布局中港台的大中華股票型基金,降低風險,同時掌握A股成長性。
9月27日,大陸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表示,針對京津冀和周邊地區空氣污染問題,環境保護部等10部委和6省市人民政府啟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聚焦大氣污染治理存在的薄弱環節,出台了1+6攻堅行動方案,推動區域大氣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目前攻堅行動正在按計劃推進,亦將及時向社會通報攻堅行動有關進展情況。
中國大陸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今天說,對於霧霾的治理,相關官員已「壓力山大」。
中新社報導,北京市今年計畫投入165.4億元人民幣,用於大氣污染治理,聚焦散煤、高排放車、城鄉結合部3大領域。
根據路透報導,中國國家發改委今(15)日表示,根據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有關規定,將暫緩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北京市環保局的統計指出,今年1~10月空氣中的pm2.5濃度比起去年同期下降21.8%,空氣品質達標天數也比去年增加31天,顯示官方整治空氣汙染的措施正在生效。
韓聯社報導,據首爾市政府4日消息,首爾市長朴元淳當天在北京與北京市長王安順簽署了關於在首爾-北京混合委員會下設立環保小組的諒解備忘錄(MOU)。
受到外界關注,被視為是中國大陸地域經濟整合大戰略的「京津冀一體化」,日前傳出京津冀生態環保規劃即將推出,估算投資額可望超過百億元人民幣(下同)。
根據日經報導,大陸地鐵正在不斷延長。2015年大連、南昌、福州等5個城市將首次開通地鐵,北京和上海等14個城市也在延長地鐵運營區間。預計2015一年內中國的地鐵就將延長750公里,幾乎相當於日本全國的地鐵運營里程。大陸希望以此緩解交通擁堵和治理空氣污染,還可以通過基礎設施投資來支持經濟發展。
中新社報導,上海市環保局8日表示,上海2015年大氣污染治理「升級版」目標已明確,將原計劃年底前完成的減排措施提前至9月底;與原計劃配套支持政策同步提前,並繼續加大投資。
6月4日,天津市環保部門發佈《2014年天津市環境公報》,根據公報顯示,天津環境質量穩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爲175天,同比增加30天,全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13.5%,但仍超過國家平均濃度標準1.4倍。
中新社報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新能源汽車逆勢上揚。1至3月新能源汽車生產27,271輛,銷售26,581輛,年增率分別增長2.9倍和2.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