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甲溪上游的搜尋結果,共30筆
每年11月至隔年2月是捕撈鰻苗的季節,大甲溪口海水、淡水交匯處是當地漁民捕撈的重要魚場,但是今年大甲溪水量較少,影響漁民捕獲量。台中海線漁民搶不到「鰻金」,集體向農業局長蔡精強陳情,希望市府協助上游水庫放水,環保局也要加強稽查工廠偷排廢水汙染大甲溪。
雪霸國家公園理處長年復育櫻花鉤吻鮭,放流於七家灣溪、羅葉尾溪、樂山溪、合歡溪等水域,總數已達1萬2587尾,創歷史新高。雪霸處調查大甲溪上游支流「畢祿溪」環境適宜國寶魚生存,特放流300尾櫻花鉤吻鮭,盼國寶魚擴大族群,突破基因窄化及全球暖化威脅。
雪霸國家公園理處長年復育櫻花鉤吻鮭,放流於七家灣溪、羅葉尾溪、樂山溪、合歡溪等水域,總數已達12587尾,創歷史新高。雪霸處調查大甲溪上游支流「畢祿溪」環境適宜國寶魚生存,27日放流300尾櫻花鉤吻鮭,盼國寶魚擴大族群,突破基因窄化及全球暖化威脅。
國慶連假最後一天不平靜,屏東24人登山團攀登大鬼湖2人意外墜谷,51歲陳姓男子無生命跡象。台中有網友單攻羅馬縱走,54歲李姓男子被溪水沖走下落不明。新竹縣尖石鄉泰崗野溪溫泉則有6位野營民眾受困暴漲溪水,警消救出4人,其餘2人漏夜待援。台東50歲陳姓男子則登山至中央山脈南二段,因颱風折返嘉明湖山屋時疑高山症發作不治。
梅雨鋒面過境,為中部地區帶來豐沛雨量,大甲溪上游水庫溢流,石岡壩31日開啟2道水門進行調節性放水,出水量高達300cms。而德基水庫目前水位達1326.51公尺,較昨天上升超過4公尺,蓄水率來到3.25%。
梅雨鋒面今晨移到中台灣,上午雨勢集中在海線及平地,接著雲雨往山區移動,德基水庫集水區雨量漸增,截至中午12時,累積雨量達18毫米。大甲溪上游乾枯見底的河床原本只剩涓涓細流,獲得梅雨挹注解渴,泥沙開始出現水色,德基水庫水位有望止跌回升。
台中旱象解除了嗎?大甲溪上游馬鞍壩一帶今天上午6時許不斷播送排洪放水廣播,當地民眾投訴一直疲勞轟炸到8點多才停止,「德基水庫都沒水了,還有水放嗎?」大甲溪發電廠解釋,因廣播系統故障,維修人員已修復,強調水情仍嚴峻,沒有實施放水作業。
德基水庫今日上午蓄水量5.5%,水位降到1330.57公尺,距最低放水位僅剩5公尺,大台中明起將實施「供5停2」,分區限水能否打贏抗旱延長賽?大甲溪發電廠人員表示,近日集水區無雨,主要靠森林等涵養水源進水,每日短差約30萬立方公尺,入不敷出,實施限水2天後,節水效果才能顯現。
今年無颱風侵台,加上秋冬乾旱,大甲溪上游的德基水庫,水位在6月間創下40年來新低紀錄,原本應在水面下的岩壁裸露,並浮現小島及水底沉木。生態學者楊國禎近日前往梨山,發現佳陽沖積扇旁的河道乾涸了,露出河床淤砂,忍不住發文驚嘆「德基水庫見底了!」
今年無颱風侵台,加上秋冬乾旱,大甲溪上游的德基水庫水位創40年新低紀錄,並浮現小島及水底沉木。生態學者楊國禎近日前往梨山,發現佳陽沖積扇溪水也乾涸了,忍不住發文驚嘆「德基水庫見底了!」
台灣各地水庫普遍面臨上游水土保持不佳、超限利用等問題,過去許多水庫集水區還有養豬廢水汙染,政府推動離牧政策稍解畜牧廢水問題,但土地超限利用依舊難解,也注定台灣水庫先天不良後天失調,使用壽命腰斬。
高山玄武岩祕境曝光!大甲溪上游仁壽橋下的山壁頁岩地形,因造山運動,將地層擠壓成為幾近垂直,歷經百萬年溪水刻蝕,形成柱狀排列、層次分明的頁岩紋理。最近有遊客跟著導覽員到訪,發現垂直排列的頁岩堪比澎湖玄武岩,忍不住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
春雨進帳有限,供應大台中用水的鯉魚潭、德基水庫水位持續下降,尤以德基下探近10年低點,蓄水量僅24%。台電表示,目前水位雖偏低,但尚在正常範圍,發電無虞。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也表示,配合鯉魚潭水庫調控,大台中5月底前民生、灌溉用水都可正常供應。
春雨進帳有限,供應大台中用水的鯉魚潭、德基水庫水位持續下降,尤以德基下探近10年低點,蓄水量僅24%。台電表示,目前水位雖然偏低,但尚在正常範圍,發電無虞。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也表示,配合鯉魚潭水庫調控,大台中5月底前民生、灌溉用水都可正常供應。
利奇馬颱風過境,在大甲溪上游集水區降下大雨,石岡壩9日一早開啟水門調節,滾滾洪流往下游宣洩,吸引許多民眾觀看壯觀景象,由於溪水含沙量增加,有人憂心供水問題。對此,自來水公司第四區管理處表示,原水濁度與平時相差不遠,大台中地區供水無虞。
台灣自來水(簡稱台水)公司斥資5.2億元,興建豐原場初沉池工程,即將完工,在明年汛期來臨時,即可發揮功能,先將來自大甲溪的原水濁度降低,再送至豐原淨水場處理,以減少颱風豪雨期間的淨水場,需要減壓供水或出黃濁水的機率,可大幅提高大台中地區供水品質。
台中市新社區白冷圳灌溉工程設計者為日人磯田謙雄,該工程當時是亞洲地區長度最長,工程難度最高,以「倒虹吸管」原理所打造的灌溉水圳。台中市政府新聞局出品、曾以電影《大佛普拉斯》拿下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的黃信堯製作的紀錄片《印樣白冷圳》,而且以在台灣罕見「無對白」拍攝方式,採用高畫質4K拍攝技術,記錄這項重大工程。
「瑪莉亞颱風」來勢洶洶,為大台中山區帶來最大累積雨量超過300毫米,台水公司第四區處處長蕭淑貞表示,7月10日深夜,因大甲溪上游雨勢增強,進流量大增,台電大甲溪發電廠天輪壩、馬鞍壩7月11日串連排洪,致下游石岡壩排洪量最高增加至560cms,進而使大甲溪原水濁度升高,11日中午大甲溪原水濁度高達約1,500NTU。
台中市政府新聞局出品、金馬獎最佳導演黃信堯最新作品《印樣白冷圳》26日在華山光點「政大中文影展」首映。新聞局長卓冠廷表示,位於台中大甲溪上游的白冷圳以「倒虹吸管」原理打造,是當時亞洲地區長度最長,工程難度最高的灌溉水圳,市府與金馬獎導演黃信堯合作拍攝紀錄片,藉由罕見「無對白」式拍攝手法,讓人凝視這偉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