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大腸炎的搜尋結果,共31

  • 47歲韓星大腸癌逝!醫:排便出現6症狀要警覺

    47歲韓星大腸癌逝!醫:排便出現6症狀要警覺

    南韓雙人男子組合One Two成員吳長勳不幸因大腸癌病逝,享年47歲。他的隊友宋虎範受訪時提到,今年初診斷報告出爐就已達末期階段,雖治療頗有成效,無奈癌細胞擴散太快,最終仍不敵病魔。大腸癌為國人好發疾病,醫師指出,若出現糞便帶血、變細、黏液多甚至惡臭、排便習慣改變、排便前嚴重腹部絞痛、有便意卻感覺排不乾淨等症狀,務必盡快就醫檢查。

  • 李帝勳深夜腹痛急開刀工作喊卡 經紀公司證實了

    李帝勳深夜腹痛急開刀工作喊卡 經紀公司證實了

    南韓演員李帝勳因演出《模範計程車》一炮而紅,原訂4日要與朴恩斌共同主持釜山影展開幕式,如今卻傳出他1日晚間腹痛難耐,送醫後緊急安排手術;對此,經紀公司出面證實此消息,而影展開幕式的主持工作也確定取消,由朴恩斌獨挑大樑。

  • 解紅便就是大腸癌?醫揭背後6原因 1關鍵要警覺

    解紅便就是大腸癌?醫揭背後6原因 1關鍵要警覺

    很多人都會觀察糞便顏色,一旦排出紅便,不免就會擔心是否罹患大腸癌的可能。對此,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表示,若大便呈紅色,也可能是食物染色所致,不一定是血便,並列出6種可能原因,包括色素與食物染色、痔瘡、肛裂、瘻管、發炎性腸道疾病及大腸息肉。她指出,要區分為血液還是食物染色,關鍵就在於有無疼痛,若伴隨痛感,務必要特別當心。

  • 八點檔男星只吃水煮仍罹大腸癌! 醫示警8高危險群

    八點檔男星只吃水煮仍罹大腸癌! 醫示警8高危險群

    男星涂晨洋曾演出許多熱門八點檔戲劇,儘管已51歲依然保養得宜,未料卻在今年發現罹患大腸癌。讓他相當感概的是,明明平常不碰菸酒,也幾乎都吃水煮,還有定期運動的習慣,沒想到仍被癌症盯上。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曾指出,大腸癌發展初期無明顯症狀,特別呼籲若為50歲以上、飲食較精緻、大腸癌家族病史等8類高危險族群,應盡早安排大腸鏡檢查。

  • 大腸癌年奪6千命! 醫示警7類人是「息肉保證班」

    大腸癌年奪6千命! 醫示警7類人是「息肉保證班」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連續15年位居10大癌症首位,年奪6千多條人命,而大腸息肉為大腸癌前兆,若可及早發現就能降低罹病風險。對此,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表示,大腸癌確有年輕化趨勢,大腸息肉年輕患者也不少。他並提到菸酒生、BMI超標、肉食主義者、長期外食族、警察、年長糖尿病患者、應酬滿檔的生意人等,可說是「息肉保證班」,值得特別警覺。

  • 大腸癌機率增!息肉1狀況不要拖 8高危險群小心了

    大腸癌機率增!息肉1狀況不要拖 8高危險群小心了

    一名女子為大腸癌高危險族群,曾接受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但因息肉不大且僅1顆,就未多加理會;時隔數年再次檢查,竟發現9顆大小不一的息肉,其中更有一顆已朝大腸癌方向發展。收治該名病患的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息肉有密切關係,當腺瘤超過1公分不處理,癌化機率將隨時間而提升。他強調,大腸息肉發展初期未有明顯症狀,提醒50歲以上、肥胖、抽菸等8大高危險族群應盡早篩檢。

  • 大腸癌一定會血便嗎? 醫教1判斷關鍵:超過這時間快檢查

    大腸癌一定會血便嗎? 醫教1判斷關鍵:超過這時間快檢查

    想要及早發現大腸癌,觀察糞便是有效的方式,而血便是大腸癌常見症狀之一,但只要有此現象,就代表罹癌了嗎?對此,外科醫師陳榮堅表示,解血便也有可能是其它原因造成,如痔瘡、一般物理性受傷造成的腸道受損等,甚至有些大腸癌患者,糞便顏色完全正常。至於該如何判斷血便是否為大腸癌?他指出關鍵在時間,若反覆出血超過1個禮拜,就要盡快就醫檢查。

  • 10類人大腸癌高危險 4營養素可遠離!醫建議這樣吃

    10類人大腸癌高危險 4營養素可遠離!醫建議這樣吃

    66歲音樂人李坤城上周六(8日)因大腸癌逝世。肝膽腸胃科醫師詹宜學點名50歲以上民眾、吸菸或飲酒者、糖尿病、肥胖、愛吃紅肉、家族遺傳等都是高危險族群,應定期做大腸直腸癌篩檢、大腸鏡檢查;另外,研究發現補充鈣質、維生命A、C、E,可以減少大腸癌罹患率。

  • 婦拉血便以為罹患大腸癌 醫師檢查結果是「這原因」

    婦拉血便以為罹患大腸癌 醫師檢查結果是「這原因」

    苗栗縣58歲劉姓女子因為糞便有血數日,擔心自己是罹患大腸癌而煩惱不已,在家人陪同下到醫院就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為結腸憩室出血,醫師當下進行止血治療後,狀況立即獲得改善,也讓劉女鬆了一口氣。

  • 李芳雯2年照出18顆大腸息肉 醫警告:不是切除一次就沒事

    李芳雯2年照出18顆大腸息肉 醫警告:不是切除一次就沒事

    藝人李芳雯最近自曝,去年在經紀人要求下安排健檢,意外發現大腸內長了12顆瘜肉,沒想到才隔一年,最近因為左下腹部悶痛再度安排大腸鏡檢查,竟又長出6顆瘜肉,目前已手術割除,但也讓她深刻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醫師提醒,大腸瘜肉不是切除一次就沒事,無法保證未來不會再發生,民眾務必依照醫師建議定期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才有機會盡早阻斷大腸癌發生的機會。

  • 乾癬患者罹大腸癌風險增1.16倍 女性更達1.41倍

    乾癬患者罹大腸癌風險增1.16倍 女性更達1.41倍

    全台灣有5萬名以上乾癬患者,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乾癬並不只是皮膚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長庚醫院的一項刊登於「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的最新研究顯示,乾癬病友與一般人相比,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1.16倍,其中女性族群更高達1.41倍,提醒患者若出現腸胃道症狀,建議轉診至胃腸科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

  • 腸道發炎不處理 醫警告:重大癌症恐提早上身

    腸道發炎不處理 醫警告:重大癌症恐提早上身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分成潰瘍性大腸炎跟克隆氏症,這兩個疾病的病程演進有一些不一樣,以大腸直腸外科來說,比較常遇到的是潰瘍性大腸炎。通常一開始來的時候,症狀都是以血便為主,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少量血便,做大腸鏡時意外診斷出來的。

  • 20多歲男狂腹瀉  大腸鏡一照醫嘆:癌症末期

    20多歲男狂腹瀉 大腸鏡一照醫嘆:癌症末期

    年輕人確診癌症的機率低,但也不可掉以輕心,小兒科醫師唐子涵分享,一名20多歲的年輕人,因反覆腹瀉、下腹痛、常常有便意卻又大不出來等症狀,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後,竟被診斷為大腸癌第四期,她建議,平時可以多注意身體狀況,除了健康飲食、多運動外,也應定期篩檢。

  • 陳周誠醫師談營養飲食 防範大腸癌

    陳周誠醫師談營養飲食 防範大腸癌

     近年隨著國人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及環境變遷,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有持續增加趨勢,已連續12年高居癌症榜首,近20%患者因營養不良而病情惡化,可見大腸癌與生活習慣、低運動量及低纖維高脂肪飲食等有相關,台中榮總大腸外科病房主任陳周誠用營養概念,為民眾建立正確飲食原則重拾健康。

  • 教宗大腸炎術後住院一度發燒 檢查後無異常

    教宗大腸炎術後住院一度發燒 檢查後無異常

    梵蒂岡今天表示,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手術後住院期間短暫發燒,經過胸部和腹部掃描及其他檢測後,並未發現特殊異常狀況。

  • 台大權威陳信孚大腸癌逝 40歲後最要小心3件事

    台大權威陳信孚大腸癌逝 40歲後最要小心3件事

    不孕症權威、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信孚11月17日辭世,享壽60歲,引起醫界震驚。有消息人士證實,陳信孚因罹患大腸癌病逝,由於大腸癌已連續12年蟬連十大癌症之首,包括藝人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都是因為大腸癌病逝,專家表示,大腸癌潛伏期可長達10年,尤其40歲是關鍵期,有3大指標可觀察腸癌警訊,一定要注意。

  • 安倍請辭後首度熱線 川普讚:史上最偉大日本首相

    安倍請辭後首度熱線 川普讚:史上最偉大日本首相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請辭後,美日兩國元首今(31)日上午進行熱線,美國總統川普稱讚安倍是「史上最偉大的日本首相」,安倍告訴川普,即便他離任,美日同盟的政策仍不會改變。

  • 安倍晉三潰瘍性大腸炎請辭 醫曝5警訊:別小看排便

    安倍晉三潰瘍性大腸炎請辭 醫曝5警訊:別小看排便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大腸炎復發宣布請辭,由於潰瘍性大腸炎是腸道慢性疾病,不易根治,醫師表示,腸道若經常反覆性發炎,十年後得到大腸癌的機率將偏高,提醒潰瘍性大腸炎通常會出現5大症狀,尤其不可輕忽排便狀況。

  • 潰瘍性大結腸炎太難纏 害日相安倍兩度請辭

    潰瘍性大結腸炎太難纏 害日相安倍兩度請辭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拋出震撼彈,他因健康影響而請辭,而他罹患的疾病就是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大結腸炎)。他第一次執政時曾因宿疾惡化,不得不辭職下台,相隔10餘年,困擾他的潰瘍性結腸炎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日本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免疫異常的腸道疾病,發病10年後致癌化風險會增加,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結腸癌。

  • 自民黨盼安倍 撐過美大選

    自民黨盼安倍 撐過美大選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4日上午赴慶應大學醫院檢查,他下午回到官邸時向日媒表示,「今天是聽取17日健康檢查的詳細報告,並做追加檢查。將做好萬全的健康管理,今後繼續努力工作」。有關詳細檢查的內容及結果,安倍說,「今天是再次檢查,還沒有結果」。外傳安倍在創下擔任首相最長紀錄後就會因健康問題下台。但有日媒記者指,自民黨內希望安倍至少要撐到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再決定去留。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