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腸腫瘤的搜尋結果,共97筆
排便不順要當心!新北新泰醫院近期接收1名60歲患者,他在過年前連續便秘2周,於是先到診所就醫,並服用軟便藥物治療,不過症狀並沒有獲得改善,後來又出現腹部脹痛,前往醫院急診室求診,經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竟是大腸腫瘤將腸道堵住,幸好經過緊急手術後,現在已經康復出院。
苗栗縣58歲劉姓女子因為糞便有血數日,擔心自己是罹患大腸癌而煩惱不已,在家人陪同下到醫院就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為結腸憩室出血,醫師當下進行止血治療後,狀況立即獲得改善,也讓劉女鬆了一口氣。
一名80多歲阿公到台北榮總新竹分院肝膽腸胃科求診,說他這兩周上腹有點痛,到其他醫院抽血發現血色素數值低下,肝膽腸胃科醫師蔡志奇問診時,阿公也提到大便有時候會比較黑。經檢查發現是缺鐵性貧血,但阿公使用口服鐵劑後症狀改善就不再回診,後來症狀又發作,經大腸鏡檢查發現竟是大腸癌,腫瘤超過5公分大。
一名50歲的男子去年起發現大便偶爾有出血情況,不知是痔瘡還是腫瘤造成,而做了大腸鏡檢查,結果顯示確實有痔瘡情況,但未發現大腸癌病灶,男子近期再做了一次大腸鏡檢查,卻發現大腸內有一顆2公分的腫瘤,確認為大腸癌二期。醫師表示,清腸是否徹底等3因素會影響大腸鏡篩檢成效,因而延誤診斷及後續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2021年9月引進達文西第4代Xi機器手臂,執行近200台手術,其中大腸直腸外科占一半以上有117台,以往直腸癌要切除肛門的患者,更能以達文西手術成功保肛。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2021年9月引進達文西第4代Xi機器手臂,迄今以達文西手術執行近200台,其中大腸直腸外科佔一半以上有117台,以往直腸癌要切除肛門的患者,更能以達文西手術成功保肛。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於昨日(5日)因直腸癌離世,胃腸肝膽科醫師表示,直腸癌屬於大腸癌的一種,相較於同屬大腸癌的結腸癌,直腸癌更容易遠端轉移,且整體治療更為棘手。
國健署最新報告指出,2020年國人發生大腸癌人數高達1萬6829人,蟬聯癌症死亡首位15年,醫師表示,大腸癌會從不易察覺的瘜肉,慢慢癌變,若晚期才發現、治療,會增加治癒難度。他也分享7個辨識大腸癌的方式,包括腹部疼痛、食慾不振、變瘦、無力,及糞便潛血、細條狀、呈黑褐色等。
大腸癌晚期絕非不治之症,縮小腫瘤仍有手術與治癒希望!一名50多歲父親工作從不懈怠,希望唸國中孩子能有快樂人生,沒想到貧血就醫竟發現自己已罹第四期大腸癌,最壞恐剩1年生命。在個案與醫師努力下,先用標靶藥物與化療腫瘤縮小後,再手術切除,成功保護生命,觀察約兩年未見復發跡象。
日本知名藝人中居正廣今年7月因急性盲腸炎住院手術,未料進而發現罹患盲腸癌,引發外界對盲腸癌的關注。醫師表示,盲腸因為位於大腸的起始點,若有發生腫瘤等異狀,較不容易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或明顯血便的症狀,容易被忽略,若伴隨急性盲腸炎,會引發急性感染、導致腹膜炎、敗血症,使其致死率高於一般大腸癌。
對症下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醫師林相宏發文表示,有一名男子身體不舒服,連續跑了2家醫院,皆照了大腸鏡卻沒辦法確定病因,最後跑了第3間醫院,用超音波一照才發現,男子體內居然有顆超巨大的腫瘤,如同「士林夜市的大香腸」。
1名女子近來常感到右下腹疼痛難耐,多次到診所就醫也無法改善,甚至後來出現疲倦、食慾不振、消瘦和糞便型態改變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竟在右側大腸發現14公分的腫瘤,已侵犯到後腹壁的肌肉,難以直接開刀切除。
藝人余苑綺罹大腸癌8年經歷數70次化療仍不敵病魔,消息傳出後讓許多病友不勝唏噓;台中張姓一家兩代三人陸續罹患大腸癌,母子3人25日分享自己抗癌逆轉勝經歷,笑稱自己是天選家族,還說「遇到就面對,相信醫師、沒有什麼好怕的…」;台中榮總大腸癌多專科治療團隊也以此天選家族完勝癌症為證,強調「大腸癌絕非不治之症」。
資深藝人余天、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勇敢對抗直腸癌多年,21日仍不敵病魔辭世,享年39歲,讓許多人感到不捨,也同時對直腸癌、大腸癌有更多關注。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表示,曾有患者就醫時,自述頻繁脹氣,且肚皮不斷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因為沒有血便,起初還以為是腸躁症,沒想到後來醫生檢查才發現,患者已是大腸癌末期。
大腸癌顯現出來的症狀多變,醫師表示,有民眾排便頻率大幅增加,原以為是腸躁症,想用益生菌改變腸道菌相,但仍無效,經檢查發現,原來已罹大腸癌4期。醫師提醒,只要排便習慣改變,從原本正常轉為便秘或拉肚子,都需注意,應提早就醫檢查。
39歲廖先生105年因大腸癌全大腸切除,3年前突然腹痛經就醫發現小腸供應大部分小腸的上腸繫膜動脈根部長滿腫瘤,手術切除會讓病「無腸可用」的情況,終身無法進食、僅能藉由靜脈獲取營養,去年10月腫瘤持續侵犯造成腸道穿孔,小腸移植是唯一的生路,經醫療團隊登錄器官移植,終於在今年2月16日等到血型相溶的捐贈者,術後恢復正常飲食,也未出現排斥現象。
當出現便秘狀況時,千萬別靠吃瀉藥解決。台灣一名30歲女性長期有便秘困擾,常靠吃瀉藥、酵素才能排便,由於擔心患大腸癌,因此日前做大腸鏡檢查,雖然並未發現息肉、腫瘤、發炎,但大腸黏膜卻呈現「豹紋狀」,顏色黯淡又黑,醫師對此表示,這其實是大腸黑病變,又稱「黑腸症」(melanosis coli)。
85歲的陳奶奶有大腸癌病史,近日因腹部疼痛、排便不順、腹部脹大而到醫院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其大腸腫瘤復發並阻塞腸道,醫師安排她接受大腸金屬支架手術治療,術後陳奶奶可順利排便、不再腹脹,也恢復正常進食。
2019年7月發現罹患大腸癌時已第4期,漫畫家蕭言中與醫師合作奮力抗癌,已經活過當初醫師預估的2年。走過2年多個抗癌歲月,他對人生有深刻體會,「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過去他作息日夜顛倒,飲食型態也不佳,還常跟朋友拚酒、暴飲暴食,「對自己的身體很不好。」他感激老天給他重新整理人生的機會,回歸簡單生活,他把每一天當人生最後一天過,把握時間全心創作。
60歲的賴女士因不喜浪費,嫁為人婦後就經常吃隔夜飯菜,去年間突然半個月沒排氣、排便,甚至腹脹絞痛,經轉診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進而發現升結腸有5公分的腫瘤造成大腸阻塞,醫療團隊緊急以腸鏡在腸阻塞處放置金屬支架,撐開腸道,讓她可以排便、排氣、正常飲食,兩周後再接受腹腔鏡將腫瘤切除,罹大腸癌的震撼也讓她痛改吃剩菜剩飯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