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蒜種植面積的搜尋結果,共22筆
全台大蒜種植面積5200多公頃,雲林縣就種了4900公頃,占95%以上,由於採蒜頭全部仰賴人工,若遇到雨季搶收,幾乎找不到工人,農委會昨日在土庫辦理大蒜機械化採收觀摩活動,目標是3年內達到蒜種植、採收、乾燥都可以完全自動化。
全台大蒜種植面積5200多公頃,雲林就有4900公頃占95%以上,由於採蒜頭全仰賴人工,若遇到雨季搶收,工人一人難求,農委會今日在土庫辦理大蒜機械化採收觀摩活動,目標是3年內達到蒜種植、採收、乾燥都可以完全自動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完成開發附掛式大蒜種植機,以1畦3行為主模式,以夾取式取蒜種,可大幅提高單粒播種精確度,減少缺播率,改裝浮動式接地輪可調整種植深度,且可配合不同地區種植深度要求,一次完成開溝、種植、覆土及鎮壓,並可選用不同行數機型以配合當地適用之種植規格,經田間反覆測驗後,附掛式大蒜種植機作業能力為每小時可播種0.07~0.12公頃,估算每天可種植面積約為0.56~0.8公頃,對照人工播種每人每天僅可種植0.03~0.04公頃,人機比約為18倍。
雲林蒜頭3月底受鋒面大雨損害,農委會公告全雲林縣蒜田為現金救助區,免勘查損失率,申請至11日截止,共5204公頃申報,占全縣蒜頭種植面積5628公頃的92%,救助金額達1億8734萬元。縣府農業處表示,今年產量不豐又有災損,行情後市看好。
3月下旬間歇性大雨,導致雲林縣屆臨收成的蒜頭吸水受損,農損恐破億元,雖農委會快速於4月1日公告全雲林縣蒜頭為天然災害救助區,但不少蒜農為求減少損失,早已搶收,致申請救助受阻,經雲林縣政府反映,農委會8日公告只要經鄉鎮市公所查證確認有大蒜種植、採收等客觀證明文件者,就可免現勘損失率,加速復耕工作。
三月下旬間歇性大雨導致雲林縣屆臨收成的蒜頭吸水變成散瓣,災損恐破億元,農委會雖公告雲林縣全縣蒜頭為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區,但蒜農為減少損失已有50%搶收,雲林縣府3日緊急行文農委會,農委會昨(8日)同意公告「免現勘損失率」,經鄉鎮市公所查證確認有大蒜種植、採收等客觀證明文件者,得免勘查損失率,
蒜頭清除殘根是很費力的事,以人工處理對手腕負擔非常大,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發推出國產第一台「大蒜磨根機」,操作輕鬆、安全又省工,可以說是蒜農手腕健康的救星,預計未來推廣至大蒜多元產品的生產應用,將可大幅提升效率與大蒜的農產價值。
蒜價漲3成,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9日指出,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運輸成本及國際價格都上揚導致,不過,由於目前是大蒜盛產期,如果採收價格高,才能賣好的價格,「增加農民的收入是我們的目標」。
農糧署28日指出,2021年期大蒜已於4月中旬採收完畢,種植面積5,032公頃,較常年4,454公頃增加13%,評估整體產量49,421公噸,較常年41,568公噸增加19%。
國內大蒜進入採收期,雲林縣政府農業處昨天呼籲,今年全台大蒜種植面積較去年增加,以目前生產情形推估,國內大蒜供需應可達到平衡,為避免產期集中出售造成銷售壓力,請農民勿聽信「將有大量進口蒜闖關」謠言而急於拋售新蒜,建議將新蒜乾燥後視市場價格適時出售,以維護收益。
國內大蒜進入採收期,雲林縣政府農業處昨天呼籲,今年全台大蒜種植面積較去年增加,以目前生產情形推估,國內大蒜供需應可達到平衡,為避免產期集中出售造成銷售壓力,請農民勿聽信「將有大量進口蒜闖關」謠言而急於拋售新蒜,建議將新蒜乾燥後視市場價格適時出售,以維護收益。
雲林縣立委參選人張嘉郡今天率200多名蒜農到立法院及農委會前抗議,痛批農委會背信坑農,不僅未遵守今年8月召開的調整進口大蒜管理制度可行方案結論,還放行品質惡劣、參雜泥沙的南北韓蒜頭,打壓本土蒜價,要求農委會信守承諾將進口大蒜的關稅調高至每公斤36元。
雲林縣大蒜受暖冬旱災衝擊結球小,全縣共申報4041公頃受損,占全縣大蒜總面積4076公頃99%,換句話說全面受損。
雲林縣府為救蒜價,即日起專案補助蒜農購買小型烘乾機3成費用,並簡化相關驗收行政流程,方便蒜農申請;又補助委託烘乾費每公斤2元。
進口蒜頭衝擊本產蒜價,目前春蒜產地價跌到每台斤只有15元上下,蒜農叫苦連天。雲林縣政府擬定補助蒜農購小型烘乾機等六大平穩價格措施,希望有助於平衡產銷。
大蒜種植季節來臨,農糧署中區分署為確實掌握大蒜種植情形,建立預警機制,辦理大蒜種植面積登記,請蒜農即日起至11月15日止,到農地所在鄉(鎮、市、區)農會,辦理大蒜生產面積登記,以保障自身權益。
中國大蒜恐流入台灣?最近網路流傳「中國產的大蒜恐流入台灣」,農糧屬澄清此乃網路謠言,不僅進口入關前都會做檢驗,且國產大蒜和進口大蒜差異頗大,中國大蒜流入台灣市場是「完全不可能」。
「蒜你狠」又來了,中國大陸最近1個多月,蒜價漲幅高達50%,已超過2010年的歷史高點。
今年國產蒜頭大豐收,超產5000公噸!農糧署採取輔導外銷,取代95機制,預計外銷目標8000公噸;外銷蒜頭必須篩選、分級,增加的成本酌予補助,但業者必須以優於產地行情的價格,向農民收購。
國產大蒜今年種植面積廣達五千一百公頃,比去年多了六百公頃,為因應可能造成的產銷失衡,農糧署與雲林縣政府等單位緊急協商後,決定從即日起啟用大蒜外銷機制,預計外銷大蒜八千公噸,促使國內大蒜價格恢復平穩,保障蒜農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