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大陸人大的搜尋結果,共2,245

  • 大陸530萬人大數據研究:「二陽」危重症風險減少86%

    大陸530萬人大數據研究:「二陽」危重症風險減少86%

    大陸《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20日報導,「我們進行了一個全球數據的大樣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原發新冠病毒感染相比,重複感染更易表現為輕症病例,發生危重症的風險減少86%。」大陸國家衛健委全國新型冠狀病毒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研究員劉玨日前受訪時表示,此次研究是基於全球文獻的彙總分析結果,樣本量合計為530萬人。研究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環境研究和公共健康》期刊上。

  • 王滬寧:擴大恢復兩岸交流

     大陸政府換屆後第一場對台工作會議,於5月9日~10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會議時表示,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並逐步恢復擴大兩岸交流,與台灣各階層人士交朋友。

  • 李家超頻赴陸 強化香港與中央關係

    李家超頻赴陸 強化香港與中央關係

     香港特首李家超近期頻繁與北京和大陸內地省市進行互動,3月中在北京與大陸外長秦剛會面,3月下旬出席海南博鰲論壇,4月下旬又訪問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與此同時,香港大律師公會於4月組團訪問北京,這是該會5年來首度正式訪京,有分析指出,這反映出律師公會與北京恢復溝通,關係解凍。

  • 陸修訂反間諜法 陸委會籲勿以政治藉口阻礙兩岸正常交流

    陸修訂反間諜法 陸委會籲勿以政治藉口阻礙兩岸正常交流

    針對近期大陸人大常委會通過修訂反間諜法,擴大其所謂間諜行為範圍,大陸委員會今日表示,中共慣常藉法律遂行其政治目的,此次修改反間諜法,對所謂的「間諜」行為定義不明確、司法程序不透明,已引發各界質疑。陸委會同時提醒國人,在前往大陸之前,應特別評估人身安全等風險,並於陸委會「國人赴大陸地區動態登錄」系統進行登錄,必要時可獲得政府適時協助。

  • 陸《反間諜法》修法通過7/1施行 網路攻擊國家機關等同間諜

    陸《反間諜法》修法通過7/1施行 網路攻擊國家機關等同間諜

    大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26日表決通過修訂後的《反間諜法》。新法完善間諜行爲的定義,將「投靠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針對國家機關、涉密單位或者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等實施網路攻擊等行爲」明確爲間諜行爲。修訂後的《反間諜法》將於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 陸人大常委會將修反間諜法  檢肅網路間諜行為

    陸人大常委會將修反間諜法 檢肅網路間諜行為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21日舉行記者會。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委員長會議決定,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將於24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委員長會議建議審議《反間諜法》修訂草案、「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草案、「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等。《反間諜法》修訂擬完善關於網路間諜行為的規定。

  • 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節明登場 金門各界近300人大舉登陸朝聖

    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節明登場 金門各界近300人大舉登陸朝聖

    第16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將於明(16)日在廈門市海滄區青礁慈濟祖宮盛大登場,金門縣各界由縣長陳福海領軍,包含各宮廟代表近300人於今(15)日下午透過小三通搭船前往廈門準備參加祭典,期透過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使兩岸的互動更加緊密。

  • 大陸對台政策應調整頂層設計

    大陸對台政策應調整頂層設計

     1981年9月30日大陸人大委員長葉劍英發表對台政策,即「葉九條」,其中對台灣首次將對外國建交時的用語「一個中國原則」,進入對台政策,並宣稱對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其對台基本政策。

  • 蔡英文美國會見麥卡錫 陸官方5部門、機構密集發聲表態

    蔡英文美國會見麥卡錫 陸官方5部門、機構密集發聲表態

    新華社、大陸央視新聞等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長麥卡錫等國會議員6日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嚴正交涉,執意會見過境訪美的蔡英文。對此,中共中央台辦、大陸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外交部、國防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等部門與機構密集發聲,表達立場。指稱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領土完整,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

  • 法國總統訪陸行程曝光 陸外交部:將與習近平舉行會談

    法國總統訪陸行程曝光 陸外交部:將與習近平舉行會談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將於4日偕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啟程前往中國大陸訪問。大陸外交部今日也證實,馬克宏將與習近平舉行會談,並與李強、趙樂際會面。

  • 馬英九狂提民國有內幕?媒體人揭他有「這想法」

    馬英九狂提民國有內幕?媒體人揭他有「這想法」

    前總統馬英九赴大陸祭祖,期間前往許多歷史景點觀光,並多次提到民國等內容。媒體人王尚智分析,馬英九不是會放飛自我的人,相關行為應該想知道大陸對此的容忍界線在哪裡。

  • 陸加速發地方債 Q1規模2.1兆人民幣

    陸加速發地方債 Q1規模2.1兆人民幣

     為了在解封後穩定經濟增長步伐,今年大陸地方債發行步調明顯快於去年。今年3月份,大陸發行地方債超過人民幣(下同)8,900億元,年增43.9%;其中福建、江蘇、雲南位列前三位。今年第一季,大陸發行地方債的規模達2.11兆元,其中,新增專項債進度已逾全年預定值的三分之一。

  • 觀念平台-大陸科技創新的思維與戰略

     日前大陸召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兩會期間,大陸科技體系的調整,不但引發高度關注,更被視為中共面對美國科技圍堵的重大部署,甚至可說是因應科技戰的「直球對決」。

  • 慘輸美國的真正原因?!大陸科技專家自爆1盲點

    慘輸美國的真正原因?!大陸科技專家自爆1盲點

    大陸該如何在科技領域上追過美國,官員與學者提到一個重點,需要在基礎研究的環境上給予更多時間與容錯空間,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效果,必須讓科學家全心專注在研究上,才有機會十年磨一劍,創造出具有突破性、顛覆的結果。

  • 陸擬補貼晶片商 回擊圍堵制裁

    陸擬補貼晶片商 回擊圍堵制裁

     在美國加速與日本、荷蘭等國聯手圍堵下,大陸晶片產業處境愈發艱難。在經濟下行、財政壓力緊繃下,日前傳出大陸政府有意「抓大放小」,優先放寬幾家晶片生產商獲取補貼的條件,這將讓中芯國際、北方華創等領先科企在官方支持的研究項目中,擁有更多的掌控力。

  • 對美鬥爭 讓中共派系競爭不同以往

    對美鬥爭 讓中共派系競爭不同以往

     大陸國務院新的人事安排出爐,其中3位副總理均具備理工、經濟的技術官僚背景,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12日表示,在中共二十大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後,大陸的政治方針已經非常清楚,頭等重要工作就是要加快疫情之後的經濟復甦,及繼續與美國鬥爭,所以此次人事安排並不出乎意料。

  • 新習李體制的對台政經組合拳

    新習李體制的對台政經組合拳

     大陸人大最後一天,第三次當選國家主席的習近平、首次當選總理的李強均在發言中提及台灣。前者側重於大陸對台基本原則的重申,後者則從務實具體面向談兩岸經貿合作,現階段北京對台政經並行的策略可從新版「習李體制」首日涉台言論中初步掌握。

  • 社評/李強知台新內閣 兩岸優先拚經濟

    社評/李強知台新內閣 兩岸優先拚經濟

     剛落幕的大陸人大、政協兩會,聚焦在高層人事換屆與經濟建設,並未對政治問題,尤其兩岸政治過度著墨,對台政策呈現務實、緩和的基調。可以看出,國際輿論愈是關切台海何時「開戰」,北京就愈釋出兩岸和平交流的訊號,這是成熟理性的做法。

  • 人大閉幕 習近平談兩岸關係 積極促進和平發展

     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3日閉幕,新一屆政府順利換屆。剛進入第三任期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針對兩岸關係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統一進程。

  • 兩會閉幕 恢復兩岸大交流可期

    兩會閉幕 恢復兩岸大交流可期

     大陸14屆人大一次會議13日閉幕,這是繼20大習近平確認為第三任總書記後,再次定錨國家主席、軍委主席「三位一體」的大會。從人事安排、機構改革及高層談話側重點來看,經濟、國安及涉台無疑是未來5年重中之重,也成為習近平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股肱。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