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陸太陽能產業的搜尋結果,共153筆
大陸太陽能產業的成長速度飛快,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因為陸製太陽能產品低價傾銷,歐洲業者正瀕臨破產邊緣。
大陸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之前在第24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一流光伏產業高品質發展」論壇致詞中表示,大陸新增太陽能光電的裝機規模與新增總裝機容量,已分別連續10年、8年位居全球第一,而今年上半年的累計裝機規模也超過4.7億千瓦,成為大陸裝機規模的第二大電源。
美中科技戰升級,在雙方半導體禁令之下,經濟部評估台灣恐在海嘯第二排,但工研院院士同時也是環球晶圓董事的盧明光認為,台灣可利用、創造此機會跟歐美日市場合作,影響力會更大,但也不能輕忽大陸傾財力、國力與人力,仍有機會成長。
工研院50歲了,5日院慶當天許多董事長、院長、院士回娘家,其中盧明光院士為中美矽晶董事,他認為台灣半導體研發效率高、工研院也是最有效率的研發機構,培育出全球知名半導體廠商,尤其最近美中禁令之下,台灣可以利用此機會,創造機會跟歐美日市場合作,影響力會更大,但也不能輕忽大陸傾財力、國力與人力,仍有機會成長。
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Intersolar Europe)本周三至周五在德國慕尼黑舉行。昨天晚間,大陸太陽能產業傳出消息,在德國慕尼黑機場,一名常州一家還未上市的太陽能電池零件製造企業高管,才剛下飛機,就被幾個穿制服的人帶走,一時間令同行的同業人人自危。
投信法人指出,亞洲今年經濟可望回溫,有望帶動亞洲股市的成長。
美國對大陸晶片產業多方圍堵,目的是打擊該國半導體發展,全球貿易戰一觸即發,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北京有意透過限制太陽能板技術出口,作為回應美國制裁的反制措施。雖然如應用材料等美企擁有太陽能產業所需知識產權,但出口禁令仍將衝擊西方推動綠能的發展。
美國以強迫勞動為由,對大陸太陽能產業實施嚴厲的貿易制裁,限制其關鍵零組件及材料的取得,但也導致美國新太陽能板的安裝量暴跌23%,到18.6吉瓦。業界人士警告,拜登政府過渡再生能源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
歐美與大陸皆推出政策推動太陽能產業,法人看好元晶(6443)未來展望。台灣累計今年至8月底太陽能裝置容量為8.87GW(10億瓦)遠低於原訂11.25GW,不過政府取消下半年躉售費率調降,同時進行大型專案獎勵措施,預期今年全台太陽能新增裝置容量1.8GW~2.3GW。
當前太陽能產業是大陸資本市場的寵兒,但眾多業者競相投入,「內卷」(指白熱化競爭)日趨嚴重,8月份矽料大廠通威宣布進入太陽能零組件領域後,過去的戰友變敵人,更引發業界震撼。
經歷去年下半年「拉閘限電」及近期四川限電等事件,令股性牛皮的電力股,成為A股市場上受到股民青睞的族群。近期雖有高溫乾旱影響水電表現,但今年1至8月,營運大型水電為主的長江電力,獲利表現仍居93家上市同業第一。位居大陸供電主力的火力發電,則因煤價持續高漲,業者面臨虧損窘境。
隨疫情進入尾聲,股市利空逐步頓化,大陸股市夾帶充裕資金率先全球股市先行完成築底,並帶來一波持續上升行情。投信法人表示,相較其他國家股市落底變數較多,大陸股市落底早已底定。加以資金面寬鬆,第四季大陸股市將在剛需產業的帶動下,一路震盪向上,持續領跑全球股市。
前幾年,在大陸面板廠以低價搶奪市占下,韓國LCD市場漸失主導地位,如今太陽能產業也岌岌可危,首爾破產法院通知太陽能廠熊津能源(Woongjin Energy)停止企業重整程序,這意味著韓國僅存的太陽能晶圓和晶柱製造商即將倒閉,該國太陽能產業在與大陸的競爭下日漸式微。
新疆禁令效應發酵!美國《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月底生效,未來新疆製太陽能產品恐遭「封殺」,在供給缺口擴大下,台廠可望喜迎轉單,而國內政策扶植也為內需提供支撐,太極6日亮燈漲停,達能、茂迪、聯合再生、元晶也漲逾2%。
2月大陸股市和全球其他股票市場類似,同樣承受較大的回檔壓力,外部因素主要圍繞著美國縮表升息與俄烏之間的紛爭打轉,內部則是有疫情反覆,及房地產債務問題等的紛擾,在短期缺乏投資信心,及沒有增量資金的助益下,科技與新能源等高成長股,成為市場優先提款機,回檔幅度明顯較重。
中美晶(5483)董事長兼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徐秀蘭呼籲,公投已確定台灣是非核家園,在包括半導體在內的各產業,都呈現欣欣向榮下,意味用電量會增加,同時在出口產品都需要綠電前題下;政府應協助業界3件事,一、2025年之後的太陽能發展,政府應該訂出更遠的願景。二、政府要將饋線開出來,只要是綠色能源都能透過饋線上網。三、躉購費率應該要大力支持綠電,今年費率至少應持平或較去年提高3%。
四大公投中的「珍愛藻礁」、「重啟核四」兩議題與電力有關,影響未來能源使用配比,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公投結果也使綠能發展,再度吸引投資人的目光。法人表示,台股中太陽能、離岸風電等族群,多不占權值,又有公投題材加持,17日已吸引資金進駐、掀起一波行情,指標股上緯投控成交量暴增並衝上漲停,包括世紀鋼、亞聚等個股也紛紛翻紅。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8日將登場,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表示,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到20GW的目標「有點難落實」,關鍵就是需要較多的土地。他也強調,20GW只需要2萬公頃,只要政府有決心,該釋出的土地就釋出,產業就會跟上去。
台灣電子五哥英業達周三(1日) 代子公司英穩達公告,英穩達董事會在12月1日決議聲請宣告破產,英業達副總游進寶說明,主要是英穩達總負債高達22.12億元,資產已不足以清償債務,並不影響母公司英業達的運作。英穩達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片的生產銷售,但受到近年景氣不佳所影響,英業達過去投資的益通也在去年清算,投資等於血本無歸。
隨大陸官方管控措施調整放軟,使市場擔憂情緒逐漸淡化,在監管壓力下降下,市場投資氣氛轉趨正面,搭上消費旺季列車、大陸經濟成長動能持續,短期經濟波動不改長期經濟成長趨勢,結構調整後的大陸體質將會更加健全,對陸股後市不看淡。投信法人指出,長線仍持續看好政策扶持的新能源、太陽能產業,及內需升級下的「共同富裕」大陸大消費新機會題材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