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陸曝險金額的搜尋結果,共168筆
國銀對大陸曝險再探新低,金管會9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國銀對大陸曝險金額,總曝險值再下探,從上季的1兆757億元,再減至1兆634億元,曝險占淨值比重降至25.6%,不只連八季下滑,也創2013年有統計數字以來新低,顯示國銀西進發展持續停滯。
中央銀行31日公布去年第四季國銀的國家風險統計,直接交易對手基礎統計的外國債權餘額增至5,228.45億美元,季增102.35億美元或2%,終結連二季下滑,其中,對美國曝險已連30季居第一位,對美直接曝險餘額達1,393.56億美元,季增45.21億美元或3.35%。
國銀布局大陸持續保守、對陸曝險再創新低。金管會銀行局2月最新公布,去年第四季底國銀對陸曝險金額為1兆757億元,曝險占淨值比重降至26%,雙雙創下2013年有統計以來新低。
金融業為降低經濟及地緣政治風險,對中國大陸曝險規模持續降低。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2022年第三季底,金融三業對中國大陸曝險金額合計1兆3489億元,年減達3390億元或20.08%,其中銀行業曝險總額及淨值占比,雙創公布統計以來新低。
降低風險,金融業近一年對大陸曝險減少3,390億元。銀行局17日公布,國銀對大陸授信、投資及拆存金額到9月底降到1兆1,869億元,是2013年9月公布以來的新低數字,亦較去年同期減少近2,340億元,占上一年決算後淨值的28.9%,亦是公布以來的歷史新低比重。
降低風險,金融業近一年對大陸曝險減少3,384億元,銀行局17日公布,國銀對大陸授信、投資及拆存金額到9月底降到1兆1,869億元,是2013年9月公布以來的新低數字,亦較去年同期減少近2,340億元,占上一年決算後爭值的28.9%,亦是公布以來的歷史新低比重。
投資前景不明、先規避風險。壽險業投資大陸股債金額連六季下降,到9月底降為新台幣1,485億元,創2015年第四季公布此數據以來、即25季的季底新低,壽險業者表示主要是中美關係及地緣政治不穩,大陸封控政策仍持續,又發生產業整改、爛尾樓及村鎮銀行無法取款等,因此先調整投資,降低不可控的風險。
美元狂飆效應,中央銀行公布第二季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直接交易對手基礎統計的外國債權(即直接風險)餘額減至至5,195.19億美元,季減92.13億美元或1.74%,其中對美國暴險連續28季居第一位,直接風險餘額來到1,326.34億美元,季增72.51億美元或5.78%。
金管會29日公布,到6月底金控集團國內外投資曝險共新台幣34.91兆元,已提列評價或損失近8,278億元,創史上新高數字,且第二季單季增加損失8,733億元,亦是史上最慘的一季。
最慘半年,毫無賺頭。金管會29日公布,到6月底金控集團國內外投資曝險共新台幣34.91兆元,但已提列評價或損失近8,278億元,創史上新高數字,且光第二季增加損失8,733億元,亦是史上最慘的一季。
國銀布局大陸轉趨保守、曝險創新低。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國銀對大陸授信、投資及拆存總額已連五季下降,統計到今年6月底,國銀對陸曝險額降到1兆1,953億元、占淨值比降到29%,曝險額與占比都改寫2013年統計以來新低。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2日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止,國銀對美國曝險達新台幣2.215兆元、對陸曝險截至今年5月底達1.23兆元,共計達3.445兆元,對美曝險增加是因為新台幣貶值因素。
大陸爛尾樓停貸風暴延燒,雖然國銀大陸分行或子行都沒有爛尾樓授信的曝險,但因大陸控管如科技、補教特定產業,爛尾樓逾放等造成金融體系風險升高,整體金融業也降低對大陸曝險金額,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19日表示,整體合計,銀行、保險、證券期貨業及國人投資的基金,至今年5月對大陸總曝險額為新台幣1兆8,380億元,跌破2兆元大關,比去年5月少逾5,447億元,減幅22.54%。
中央銀行公布2022年第一季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直接交易對手基礎統計的外國債權(即直接風險)餘額續增至5,287.32億美元,季增65.76億美元或1.26%,其中對美國曝險連續27季居第一位,直接風險餘額來到1,253.83億美元,季增96.06億美元或8.3%。
大陸市場波動加劇,金融業對大陸投資部位首季少近1,300億元。金管會12日揭露,銀行首季對大陸投資減少528億元,拆借也減108億元,但因存款增209億元,所以曝險額度單季僅少435億元;壽險業則是投資大陸有價證券部分,首季減少188億元、參股及投資大陸保險業部則少41億元,對大陸曝險額單季亦少229億元。
大陸市場波動加劇,金融業對大陸投資部位首季少近1,300億元。金管會12日揭露,銀行首季對大陸投資減少528億元,拆借也減208億元,但因存款增209億元,所以曝險額度單季僅少435億元;壽險業則是投資大陸有價證券部分,首季減少188億元、參股及投資大陸保險業部則少41億元,對大陸曝險額單季亦少229億元。
國銀布局大陸轉趨保守。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國銀對大陸授信、投資及拆存總額,到今年3月底降到新台幣1兆2,960億元,已連續四季下降,金額僅高於2013年9月首次公布此統計時的1兆2,031億元,為歷年次低,占國銀上季決算淨值32.3%,則是統計以來最低比率。
近期受大陸疫情持續多點發展加上中美關係影響,國銀今年在海外的各項配置上,規劃持續降低大陸曝險,甚至連帶香港部分也將逐步緊縮,但在其中,仍會持續強化優質台商企業的部分。
美國加快緊縮貨幣腳步,5月很可能上調利率2到3碼,年底利率水準上看至2.75%~3%,比原先預測多出1%。聯準會也預計5月起每月瘦身950億美元,且不排除加大縮表規模。一系列緊縮大動作下,美元指數直上雲霄,新興市場貨幣普遍哀鴻遍野,新台幣摜破29整數大關,扭轉過去兩年半來的強升格局。
內憂外患夾擊,國銀西進腳步趨緩。金管會銀行局公布最新國銀對陸曝險,截至2021年底,國銀對陸曝險總額降至1.33兆元、季減814億元,占淨值比33.6%,較上一季的35.7%又降了2.1個百分點,銀行局官員表示這是有統計以來最低值,主要受到大陸經濟放緩、中美貿易衝突、陸債務房貸風險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等四大衝擊,讓國銀對各項業務傾向保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