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陸研究所的搜尋結果,共1,795筆
李海東是大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美國外交與中美關係方向的教學與研究。
美國白宮當地時間20日表示,華盛頓和北京正在討論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和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可能對大陸進行訪問。大陸專家表示,白宮的表態表明,中美經貿相互依賴程度很高,這一客觀事實說明中美之間需要合作,美方不能一味尋求競爭對抗。
前總統馬英九將率團赴大陸訪問,國內學者認為,馬英九此行有助強化國民黨「和中」方向,但也直言無須過度賦予政治想像與意涵。大陸涉台學者則表示,此刻正值台海局勢嚴峻,馬英九訪陸不僅有助化解兩岸緊張關係,相信還可以充分化解兩岸年輕人的對立心態。
兩會期間陸方的涉台表述,以及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都備受關注。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邱坤玄認為,大陸未來五年對台政策的主觀願望是和平發展,但會受中美關係等客觀形勢影響。他並認為,應該把九二共識當作如開機密碼一般,讓兩岸進行交流、避免戰爭。
外界關注兩會期間,陸方涉台表述與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邱坤玄認為,大陸未來五年對台政策的主觀願望是和平發展,但會受到中美關係等客觀形勢影響。他另認為,應該把九二共識當作如開機密碼一般,讓兩岸進行交流、避免戰爭。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2日第三場「部長通道」上,大陸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對今年經濟好轉、實現GDP約5%成長目標有信心,並強調大陸個別地區還存在統計與數據造假現象,將加大改革與執法力道,今年更會展開統計造假專項治理行動,確保各類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訪台推遲,後又傳出蔡英文總統將於出訪期間過境美國,將在加州會見麥卡錫的消息。長期觀察台灣政局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分析,當前「疑美論」成為左右台灣大選的重要因素,「麥卡錫訪台延期」似乎是美國和蔡政府聯手抗衡「疑美論」的一步棋。
大陸外交部長秦剛7日在兩會外長記者會批美政府之餘,不忘指出「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一樣,熱情、友善、淳樸,都追求幸福生活、美好世界;決定中美關係的,應該是兩國的共同利益、共同責任和兩國人民的友誼。」學者認為,秦剛涉美言論特別區分「美國人」與「美國(政府)」,符合中共統戰的原則。
大陸外交部長秦剛7日出席兩會外長記者會,外界關注其對中美關係的論述。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黃瓊萩認為,秦剛於發言中特別區分「美國人」與「美國(政府)」,符合中共統戰的原則;而其措辭比起過去的戰狼外交,相對溫和許多。
大陸外長秦剛7日特地引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強調台灣問題怎麼解決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任何外國無權干涉。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秦剛的對台論述都是舊的說法,只是由於台美關係近日有所動作,陸方藉此機會針對美國,重新就北京對台政策敘述一遍。
父母陪女兒考研究所反而是自己先考上了,大陸一名24歲陳姓女子之前考研究所時壓力太大,向父母抱怨,父母為鼓勵女兒,讓她讀書不孤單,決定3人一起考研究所,沒想到成績出來,父、母親分別以386分、396分的高分錄取重慶大學研究所,女兒考華南師院則是以300分落榜。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上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定反獨促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大陸學者包承柯解讀,堅持和平發展,和平統一是大陸一貫的目標;台灣學者指出,王滬寧所主導的新涉台團隊,一直在尋求與台灣民眾之間的共性,所以提及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報告雖未如去年提「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但沒寫進不代表不會做。
大陸淪陷之際,交通大學沒有遷到臺灣。停頓多年,交大校友發動設立電子研究所。交通大學從前辦電機,一直很有名,四十六年五月由教育部、經濟部、交通部和國防部會呈行政院,請准設立電子研究所。當時電子工業在此地才開始萌芽,而在世界上電子的學問已非常進步。為了交通、經濟和國防之需要,應該設電子研究所,招收研究生。
大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5日舉行開幕式,由即將卸任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GDP成長目標訂出成長5%左右,落在大陸國內與國際機構預估5%至6%的最下緣,也較去年5.5%再下調0.5個百分點、寫下歷史新低。他表示,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發布個人最後一次的政府工作報告,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認為,由於要留給候任者一些彈性空間,因此報告並未講得太詳細。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發布個人最後一次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經濟成長目標訂出增長5%左右,被認為低於多數國際機構上看6%的預期。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表示,透過評估試算,其實大陸訂5%是較合理目標。觀察雖然今年前2月大陸經濟數據不俗,但被視為復甦主力的消費並未出現爆炸性成長,也沒打算用房地產刺激拉抬,「大陸高層頭腦沒有發熱」把目標訂過高,也符合所倡議的經濟「新常態」並引導未來GDP預期,認為明年目標可能還是5%。
大陸如何看待俄烏戰爭?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玉山認為,俄烏戰爭對北京的啟示為,不高估自己、不低估敵人(指台灣),同時思考減少本身經濟脆弱性之道。
近期有專家預測,到2035年,大陸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規模將比2020年減少3000萬,引發關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副所長姜朝暉2日撰文表示,人口新變化無疑會對教育產生深遠影響,呼籲相關部門提前部署、科學應對。
兩岸防疫解封,大陸今年大力推進兩岸民間交流。學者分析,今年兩岸在城市交流、智庫互動,以及恢復交通往來方面,都大有可為,但陸方也仍會採取對國民黨及民進黨執政縣市藍綠區別對待、從地方包圍中央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