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大陸經濟增速的搜尋結果,共830

  • 經濟增長放緩 陸央行顧問:結構性改革也有立竿見影效果

    經濟增長放緩 陸央行顧問:結構性改革也有立竿見影效果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24日在上海一場論壇表示,大陸經濟增長進入高速到中速轉型期,不僅是宏觀政策可以短期見效,具有擴張效應的結構性改革同樣可有立竿見影之效,並強調新時期改革仍然要講「摸著石頭過河」,不同時期要解決不同的問題,要過不同的河。

  • 渣打調降陸明後年GDP成長預測 至4.8%、4.5%

    渣打調降陸明後年GDP成長預測 至4.8%、4.5%

    渣打銀行21日發表最新報告指出,根據該行的模型推算,不大有利的人口趨勢、資本積累減慢及生產力增長趨於平緩,將拖慢大陸未來潛在經濟增長,因此將大陸2024年及2025年的GDP成長預測,從原先的5.4%和5.3%下調至4.8%和4.5%,並維持今年預測5.4%。

  • 管濤:陸H2經濟增速 料回穩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前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認為,大陸經濟增速將在第三、第四季逐月站穩回升,要穩住增長才能穩住預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還有空間,包括積極使用政府專項債、繼續降準降息等。

  • 上海上半年GDP增9.7% 30省市之冠

    上海上半年GDP增9.7% 30省市之冠

     截至28日,除安徽省外,大陸已有30個省市發布2023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的「半年報」。陸媒統計指出,全大陸有14個省市上半年經濟增速超過全國水準5.5%,其中以上海市9.7%居領先地位。但上海增速居第一,主要原因是受到去年疫情封城影響,導致其基數較低。

  • 陸第二季GDP年增6.3% 遜於預期

    大陸第二季GDP遜於預期,大陸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2023年第二季GDP年增6.3%,上半年大陸GDP年增5.5%。第二季經濟增速受到需求不振、整體復甦乏力影響,遜於市場預期的7%。

  • 陸央行行長:潛在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合理 不搞「大水漫灌」

    陸央行行長:潛在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合理 不搞「大水漫灌」

    大陸央行行長易綱近日撰文指出,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提高了利率調控的自主性,未來大陸潛在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在合理區間,有條件盡量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為實現經濟金融長期穩定,央行將著力做好三方面工作,包括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的支援。

  •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陸第二季GDP成長率或達7%左右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7月11日發表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宏觀金融分析」,報告顯示,考慮到經濟復甦動能放緩和低基數效應,大陸二季度GDP年成長率可能達到7%左右。

  • 寧吉喆:陸全年5%經濟成長可實現

    寧吉喆:陸全年5%經濟成長可實現

     大陸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評估,大陸全年經濟增速預計是「前低後高再穩」,約5%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可以實現。同時,應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市場生產經營主體,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的重要作用。

  • 經濟不溫不火 大陸面臨兩振興政策抉擇

     大陸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今年首季GDP成長4.5%,前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仍需運用宏觀政策刺激總需求,包含消費、投資與淨出口。同時也面臨兩大政策方向的選擇,第一是要通過消費還是投資來驅動經濟增長?第二則是要採內需或外需拉動經濟?

  • 大陸11城市GDP破兆 武漢升至第3名

    大陸11城市GDP破兆 武漢升至第3名

     省會城市是大陸城鎮化的重要一環,在2022年省會城市經濟數據全揭曉後,數據顯示去年大陸GDP突破兆元(人民幣,下同)規模的省會城市仍為11個,而武漢超越杭州升至省會第三名。而在省會城市首位度(經濟總量占所在省分的比重)方面,則有8個省會GDP占全省比重超過1/3。

  • 中金:人民幣後續走勢穩中向上

    人民幣近期跌破7.1元關口,中金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表示,匯率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由於美國通膨僅緩慢下降,市場預期利率會維持在高位較長時間,令美元走強。人民幣短期波動,但隨著經濟復甦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相信人民幣後續走勢穩中向上。

  • 世界銀行上調中國今年GDP 預測至5.6%

    世界銀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上調中國2023年經濟增速預期至5.6%,較今年1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的4.3%顯著提升。同時也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1月的1.7%上調至2.1%。

  • 大摩:預估大陸上半年經濟增長6%

    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大陸經濟持續復甦,雖然今年第二季經濟增速較預期為慢,但在新刺激措施支持及就業和消費情況改善下,預估今年上半年經季節調整的GDP年增率可達6%,全年經濟增長年增率為5.7%。

  • 廣東第一季GDP破人民幣3兆 穩居各省市之冠

    廣東第一季GDP破人民幣3兆 穩居各省市之冠

     大陸31省市第1季GDP全部出爐,廣東首次突破人民幣3兆(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13.2兆元),續居首位。第一季共有12個省分GDP破兆元,相比2022年,多了河北一省,以1兆0041.4億元成績,躋身今年的第一季兆俱樂部。

  • 政策助攻 中越股市亮眼

    政策助攻 中越股市亮眼

     觀察亞洲市場近一個月表現,以大陸及越南超過3%漲幅表現最為亮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跌幅超過2%、表現較弱,大陸國內經濟處於復甦通道,結構性政策也有望持續加碼,且流動性預期改善,帶動大中華市場估值抬升,越南則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具有表現空間。

  • 守護好老百姓錢袋子 易綱:維護幣值和金融穩定是大陸央行重任

    守護好老百姓錢袋子 易綱:維護幣值和金融穩定是大陸央行重任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4日在「2023中國金融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表示,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是大陸央行的兩項中心任務。

  • 大陸3月製造業PMI微跌 仍居擴張區間

    大陸3月製造業PMI微跌 仍居擴張區間

     大陸國家統計局3月31日發布數據,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9%,較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但仍連3個月處於擴張區間。在受調查21個行業中,有13個行業PMI高於上月。民生銀行團隊宏觀中心主任王靜文表示,3月PMI最大特徵是非製造業優於製造業,認為在穩增長政策支持下,大陸經濟增速將逐漸穩固,預估第1季增速4.5%、第2季達到9%。

  • 看大陸經濟 李強: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看大陸經濟 李強: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新上任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曾主政長三角三大經濟省市,其經濟規畫成外界最關注一環。對於大陸經濟前景,李強用八字總結,認為在全球逆勢中,大陸經濟仍「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 人口紅利恐消失 大陸學界反應不一

    人口紅利恐消失 大陸學界反應不一

     大陸2022年出現61年來首度人口負成長,除了拉響生育率低落、人口老化的警報,未來也可能衝擊經濟增速表現,對長期經濟發展不利。針對人口結構老化,大陸學界的反應不一。有學者示警,人口萎縮一旦突破「臨界點」,恐對經濟造成不可逆傷害;有學者則認為,更應關注的是大陸人口素質的結構,不該單純從「數量」增減,而輕言人口紅利已消失。

  • 專家傳真-台商應掌握大陸內需復甦的契機

    專家傳真-台商應掌握大陸內需復甦的契機

     狄更斯《雙城記》:「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反之亦然。中國大陸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共歷經了30年的高速經濟成長,再進入近十年的新常態階段。大陸去(2022)年經濟成長率僅3%,與其說是最黑暗的時代,無寧也是最光明時代,因為黑夜結束,就代表黎明將近。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