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陸軍方專家的搜尋結果,共65筆
大陸政府4月新修訂的《徵兵工作條例》已於1日起正式實施,有日本媒體認為,這項條例除了展現大陸政府正試圖增強軍事實力的意圖外,也為可能在為台灣海峽爆發的全面戰爭做準備。
多家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官員當地時間2月2日表示,美國軍方正在追蹤突現美國大陸上空的一顆疑似來自中方的高空「間諜」氣球,並稱這顆「間諜」氣球的出現可能進一步加劇緊張的中美關係。《環球時報》引述多位相關領域專家分析稱,美方的相關指控欠缺依據,探空氣球從中國大陸本土飛往美國大陸的可能性很小,「在美國上空從事監視活動」更是無稽之談。
美軍印太司令部29日(當地時間)發表聲明表示,1架中共戰機於21日在南海上方國際空域,進入1架美軍偵察機20英尺(約6公尺)範圍內,迫使美方飛機採取迴避動作,以避免碰撞。這是自中美2001年發生海南撞機事件以來,中美艦機最接近發生撞擊事故的極危險距離;中國外交部30日指出,美方頻繁派艦機對中國抵近偵察,敦促美方停止此類挑釁行動。
中國國防部19日深夜發布消息稱,當晚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並強調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這已是共軍第6次發布相關消息,大陸軍事專家宋忠平指出,這意味著中國陸基反導攔截技術越來越成熟,已具有實際攔截能力和戰鬥力。
美媒《華盛頓郵報》引述西方官員消息稱,中國正在柬埔寨秘密建造專供中共海軍使用的設施,此一消息不僅遭兩國否認,而且雙方都採取非常措施隱瞞該行動。
大陸《環球時報》20日報導,「中國軍方正在竊取歐洲科學家的專業知識」「中國軍隊,德國製造」……多家歐洲主流媒體19日以聳動標題,報導了11家歐洲媒體和機構一項聯合調查結果,聲稱中國軍方從中國與歐洲科學家的合作中受益。參與調查的瑞士《新蘇黎世報》當天甚至連發3篇報導關注這一結果。大陸專家予以駁斥指出,這類調查報導反映出非常狹隘觀念,完全是為挑事而挑事。
智庫專家3日指出,俄羅斯軍事理論對中國大陸軍方的影響十分深遠,但俄軍於入侵烏克蘭時的糟糕表現,可能也讓中國大陸戰略學家跟其他全球專業人士一樣滿頭問號,加緊研究俄軍為何違反明確認知敵我實力、統一協調、後勤、出其不意等4項基本原則。
已經越境攻入烏克蘭的俄軍目前正兵分3路快速推進,其目標分別是南部的奧德薩(Odesa)、東部的哈爾科夫(Kharkiv)與北部的基輔(Kyiv),其間遭到烏克蘭部隊的抵抗。外界普遍認為俄軍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品質上都佔據明顯優勢,俄羅斯在烏克蘭南部的黑海和地中海也聚集了強大的海軍力量,另有2艘巡洋艦在美國杜魯門號航母不遠的地方進行牽制與監控。
中共2艘前往東加島的軍艦航經澳大利亞附近時,對澳方的反潛巡邏機使用雷射照射,澳方對此強烈抗議與指責,但卻遭到中方反唇相譏。雙方言辭交鋒讓原已惡化的兩國關形成一場新的政治衝突,澳方甚至暗示,如果澳艦在台灣海峽對中共偵察機做出同樣舉動,可以想見中國會有何反應。中澳雙方再次互飆狠話,未來在南海與太平洋的磨擦恐怕也會愈來愈火爆。
馬祖東引島昨(5)日下午不少民眾聽見飛機低空飛過巨響,並有民宅頂樓監視器拍到飛機飛過的影像,由於是首次出現不明飛機,當地民眾認為事關重大,向連江縣警局報案,警方也立即通報軍方東引指揮部,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晚間回應,防區於5日下午2時45分,發現不明飛行器掠過區域上空,即依規定應變處置,經比對研析,該機為民用型定翼雙槳飛行器。
路透28日獨家報導稱,美國國防部高層官員已和中國軍方官員在上周通話,這是總統拜登今年1月上台以來首次,會談聚焦美中軍方保持通話的重要性。對此,大陸軍事專家王雲飛28日受訪時表示,美國在軍政方面有意重啟與中國的對話合作,美國可能意欲恢復以往對中軍事合作及威懾雙線並行的模式。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22日表示,日本陸上自衛隊將聯合美國陸軍舉行史上最大規模的「東方之盾」(Orient Shield)實戰演習,加強威懾力量。大陸軍事專家就此表示,日本雖未「指名道姓」,但此次軍演的目標就是針對中國,主要包含台海和釣魚台兩個作戰目標。
美國總統拜登甫上台,中美雙方就在台灣西南海空域你來我往,對此大陸安全專家認為,中美首先要承認,雙方的軍事關係非常緊張,先面對現實,再來談雙方軍事行動的管控。面對美國擬在印太區域,因應不同的軍事、貿易等議題,尋求不同結盟,中國專家表示,這顯示中美危機管控已非簡單的是非題,加上美國不會放棄台灣,中國大陸也會因不同議題,作出不同回應,如台灣問題絕不可能讓步,但中美經貿問題是可協商的,所以,中美在亞太的危機控管,會是高度複雜的選擇題。
針對國防部近日將戰備規定的「第一擊」改為「自衛反擊權」:在「有敵意」的情況下,我方可先發制人攻擊。致使近日出現綠營人士呼籲擊落共機展現台灣決心的呼聲。對此,台灣軍事專家指出,上述情況還不太可能出現,因為做開火決定的仍不是飛行員,而是指揮部;大陸軍事專家則指出,若台方以此作為藉口擊落大陸戰機,不要以為能像2001年的中美撞機事件後沒事,大陸絕不會讓台方占便宜。
近期「不開第一槍」成為中美南海武裝衝突或台海戰爭最熱門的話題,大陸鷹派媒體《環球時報》鼓吹此一原則,卻受到不少大陸專家的批評。美方軍事與安全專家指出,中共一方面聲稱「不排除武力統一台灣」,一方面又鼓吹「不開第一槍」,這種矛盾是因為存在美國是否介入台海戰爭的變數。
正值華府加強與台關係,引起不放棄以武力統一台灣的北京不滿,揚言勿干預台灣事務。而據美國新聞網站「Real Clear Investigations」17日指出,由五角大廈以及蘭德智庫等專業人士進行的兵棋推演指出,扮演美軍的藍軍在對抗企圖武力犯台的紅軍(解放軍),多年來推演的結果都是以失敗收場,且台灣難以撐過兩周。
陸美兩軍的機艦在台海的海空域動作頻頻,美國先前曾提議在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中,納入台海,遭陸方拒絕,因為此舉無異於大陸承認台海是爭議海域,不符合將台海「內海化」的目標,但現階段陸美兩軍在台海相遇時,相互卻有默契遵守準則,嚴守安全距離。
從日前中印邊境對峙以來,印度不斷推出針對大陸企業在印的管制政策,近期更有愈演愈烈之勢。據《印度時報》19日報導,印度政府宣稱已確定至少7家在印度營運的大陸公司「與中國軍方有關聯」包含如阿里、華為與騰訊等,正考慮對這些公司採取某些限制措施、置於嚴格監控下,以減少在印度經濟中的參與度。
小編精選《中國時報》5件不可不知大事,帶讀者掌握今天(5日)新聞重點。
美國在南海啟動雙航母演習作戰,時間與大陸解放軍在西沙群島軍演撞期,戰雲密布。軍事專家指出,儘管雙方會在宣傳戰上大作文章,但因有軍事互信機制,相信不會擦槍走火。對於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日前倡議兩岸也應有防止軍事意外的機制,專家悲觀地認為,以當前兩岸氛圍,恐難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