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陸+倒閉的搜尋結果,共268筆
一位旅居泰國的大陸網紅肖恩(Sean)來台環台,在他的兩個YouTube(YT)頻道上,記錄了旅遊的點點滴滴,僅僅兩週時間,合計創造超過2000萬人次的點閱量,兩個頻道的訂閱數都突破10萬大關,可說是YT近年人氣最旺的台灣旅遊影片。肖恩在台灣受歡迎的程度,連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直呼「受寵若驚」,還大讚台灣真是「超乎想像的好玩。」
「2023中國製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日前出爐,大陸石化業者恒力集團連兩年名列前茅。其實創辦人、董事長陳建華帶領下的恒力,在1994年起步時,是一家瀕臨倒閉的化纖織造廠,之後逐步脫胎換骨,發展至2022年的營收高達人民幣(下同)6,118億元。
大陸掀起房地產風暴,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以「大陸的房地產怎麼救?」為題在臉書發文表示,若把前100大的大陸房企放在一起看,多數房企股價都下跌90%以上,而且頂著龎大債務,尤其像恆大、碧桂園已經到債可敵國的境界,若不徹底清算,整體金融體系終將付出代價,並提醒台日1990年代地產商倒閉、銀行擠兌的恐怖場景恐重演,在大陸的台商要小心。
房地產景氣低迷,中華民國不動產代銷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坤成指出,房地產是台灣經濟火車頭,目前上市上櫃約有4兆盈餘,政府應將資金導入房市,避免打房過度導致建商倒閉,重創台灣經濟。
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大陸宣布禁止日本所有水產進口,讓日本漁業損失慘重,不僅一家專門出口水產至大陸香港的公司倒閉,當地價格也出現暴跌24%的慘況,加上日圓走勢疲軟,分析師預期影響恐相當巨大。
大陸房企恒大日前公布2021年到2022年財報,結果大虧超過8,120億人民幣,至2022年底負債總額更高達2.44兆元人民幣,這讓外界對於恒大能否重組感到憂心;由於該公司一旦倒閉將拖累整個大陸房市,進而影響其他行業如鋼鐵業,因此鋼鐵業者都希望中國官方能推出有效的救房市措施。
大陸房企恒大日前公布2021年到2022年財報,結果大虧超過8,120億元人民幣,至2022年底負債總額更高達2.44兆元人民幣,這讓外界對於恒大能否重組感到憂心,但由於該公司一旦倒閉將拖累整個大陸房市,進而影響到其他行業如鋼鐵業,因此也有人認為恒大是「大到不能倒」,官方勢必會推出救援措施。
針對大陸未來新能源車行業格局情況,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近日表示,「比亞迪將在未來成為少數能夠活下來的汽車巨頭之一,其他公司現在還很難說能不能活下來」。
美國聯準會暴力式升息的負面衝擊與外溢效應逐漸顯現,矽谷銀行(SVB)倒閉後,瑞士信貸又傳出財務危機,因而被瑞銀收購,接著德意志銀行因信用違約交換(CDS)價格飆升而引爆信用風險,讓投資人與存戶憂心忡忡,短期金融市場顯得動盪不安,若因而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勢必加深全球經濟進一步衰退的疑慮。
美國聯準會暴力式升息的負面衝擊與外溢效應逐漸顯現,矽谷銀行(SVB)倒閉後,瑞士信貸又傳出財務危機,因而被瑞銀收購,接著德意志銀行因信用違約交換(CDS)價格飆升而引爆信用風險,讓投資人與存戶憂心忡忡,短期金融市場顯得動盪不安,若因而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勢必加深全球經濟進一步衰退的疑慮。
2023年即將進入4月,與印度神童阿南德同門派的吠陀占星權威李靜唯老師日前已示警,烏俄戰爭有可能會擴大,天災人禍也會增加;她昨再提醒,金星要到4/5才會離開牡羊座,從昨(3/28)日起至4/5只剩一周,全球仍要注意銀行倒閉的連鎖效應,且台灣可能也會受波及。
大陸教育部等5部門印發《校外培訓機構財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管理辦法》要求持續落實教育「雙減」精神之餘,更進一步規範禁止上市公司、外商投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禁止中小學校舉辦或參與舉辦培訓機構。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3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近期,美國矽谷銀行倒閉,成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最大的銀行倒閉事件。另據美媒報導,美當前有186家銀行存在與矽谷銀行類似的風險。相關事件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對此,汪文斌指出,中方正密切關注相關動向。當今世界全球金融系統高度關聯。美國的銀行出問題,絕不是美一家之事。美國矽谷銀行事件已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希望美方增強透明度,同國際社會加強溝通,把風險到底有多大、後續如何處置、外溢影響如何最小化等一系列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講清楚。這是美方的責任,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
美國聯準會(Fed)強勢升息,使債券價格劇烈下跌,導致美國矽谷銀行(SVB)等金融體系倒閉,朝野立委關心中央銀行大量持有美債,是否也恐有類似隱憂。央行副總裁嚴宗大答詢強調,央行外匯存底約7成為美元配置,當中雖大量持有美債,但都是持有到期、每年固定收取利息,不會影響收益,亦不出現類似SVB的情況。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引發全球討論,是否會衝擊中國銀行股,也成關注焦點。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大陸金融風險相對可控,加上中國大陸已經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金融安全正在加強,美國銀行股風險並不會傳導到中國。
本土疫情散發後,大陸經歷不平靜的2022年,經濟表現跌宕起伏,政策也從堅持「動態清零」走向放鬆管制。展望2023年,在俄烏戰爭、通膨、全球需求削弱,及本土疫情帶來的影響餘波盪漾下,機構對大陸經濟表現看法歧異,是否能在全球充滿不確定的一年扭轉困局,各界關注。
公司倒閉只因一名員工請病假?大陸南京一名女職員因工作壓力過大,就醫後決定請3天假好好休息,未料遭到公司開除,隨後公司更是倒閉,老闆稱都是女員工的錯,提告並求償11萬人民幣(約台幣47萬),引發軒然大波。
新聞提要■風光一時的大陸咖啡市場熱潮走向終局,多數咖啡品牌近期接連倒閉收攤,門市大門一扇一扇關上,只剩打不倒的兩大品牌屹立不搖。
在拜登政府進一步嚴厲封殺之下,大陸半導體業自主發展內憂外患。據大陸官方統計,今年前8月高達3470家晶片相關廠商倒閉,就連大陸IC設計廠董座也不看好,稱大陸晶片創業大潮已到了退潮時刻,還剖析晶片廠的「五種死法」,包括死於團隊的內部矛盾、死於盲目燒錢擴張、死於未如期IPO導致投資人啟動回購、死於估值過高、死於為上市而上市造成流動性不佳。他認為,大部分晶片創業公司都有倒閉風險,想要活下來,就要努力擠進市場的前三名,否則將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