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雄寶殿的搜尋結果,共46筆
星雲大師圓寂,這是預料中事,但當手機傳來訊息時,我竟然一時不能自已,忍不住潸然落淚。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5日圓寂,今天舉辦圓寂讚頌典禮,會後發引台南大仙寺「荼毘」(燒化),立委傅崐萁及花蓮縣長徐榛蔚連袂到佛光山參加圓寂讚頌典禮,肯定大師濟仁佈愛,對人間佛教有巨大貢獻。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今日上午10時在千華調佛號聲中,移動法體真身坐龕,10時25分由眾弟子護法體真身巡山,由心保和尚持傳爐、慧龍法師持星雲遺照,眾弟子持本師釋迦佛尼佛供養,巡繞佛光山及佛陀紀念館,超過5萬名信眾聚集山頭上下兩側旁,等候大師法體巡過時跪拜叩首,於梵音聲中傳達對星雲大師的無盡追思及緬懷。
星雲大師今日火化,眾弟子上午在圓寂讚頌典禮結束後將星雲大師的涅槃塔移出特設的步道,準備把涅槃塔抬上車時,因高度問題卡住,所幸師父即時拆除零件後,讓涅槃塔順利巡山。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13日上午9時開始,預估有海內外超過3萬信眾及社會賢達參加,蔡英文總統將在行政院長陳建仁陪同下,在佛光山雲居樓頒贈褒揚令,圓寂頌讚典禮後,恭送星雲大師法體真身最後一次巡山,下午發引台南白河大仙寺「荼毘」(火化),完成荼毘後,將永久安葬佛光山萬壽園。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明天上午9時開始,預估將有海內外超過3萬信眾及社會賢達參加,周邊道路將實施交通管制,蔡英文總統明天上午9時將在佛光山雲居樓頒贈褒揚令,圓寂頌讚典禮後,將恭送星雲大師法體真身最後一次巡山,然後發引台南白河大仙寺「荼毘」(火化),預定13日近中午由佛光山出發。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圓寂享耆壽97歲,各界紛紛上山哀悼,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中午前往弔唁,被問及大師圓寂寞的心理感受,侯友宜哀傷久久無法言語,他謝謝星雲大師給大家滿滿的法喜,是大家學習的典範。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前天下午圓寂,寺方遵照大師交代,身後採「坐缸」方式圓寂,寺方弟子6日清晨舉辦大師法體真身封龕典禮後,移至雲居樓開放信眾追思,寺方宣布2月13日在佛光山雲居樓舉行圓寂讚頌典禮。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透露,星雲法師是在眾弟子的念佛聲中安詳辭世,大師生前也強調來生要再當和尚,大家都替他感到開心。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法師,5日圓寂,享耆壽97歲,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預定於2月13日下周一上午9點於佛光山雲居樓舉行,隨後將引至台南大仙寺「荼毘」(火葬),之後將永久安葬於佛光山萬壽園。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5日下午5時於佛光山傳燈樓開山寮圓寂,享耆壽97歲。況明潔與楊慶煌1992年主演的中視8點檔連續劇《再世情緣》,改編自星雲法師所著的傳記小說《玉琳國師傳》,況明潔、楊慶煌6日相繼在臉書Po照發文感念師父,況明潔說:「沒有師父就沒有《再世情緣》電視劇!」並回憶與星雲大師過去相處的點滴,楊慶煌也感謝大師為他加持,親自為他提取法名「普泉」。
「佛光山是高雄市的支柱,未來佛光山的事就是高雄市政府的事情!」佛光山2022年供僧法會於8月19日在雲居樓舉行,高雄市長陳其邁特別蒞臨現場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獻上祝福!
據《韓聯社》報導,位於南韓全羅北道井邑市的內藏寺,5日晚間慘遭祝融之禍。儘管消防人員全力搶救,但大雄寶殿因為木造建築,仍付之一炬,令南韓民眾憤怒而心痛。警方表示,火警原因竟是寺內僧侶口角後,其中1人借酒澆愁,酒精催化讓其越想越怒,最後潑灑易燃物並縱火。
唐代詩人張繼的作品《楓橋夜泊》聞名天下,幾乎人人都能背誦出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來到蘇州怎麼能不親眼得見詩詞中的場景呢?今天就讓幫主帶大家去寒山寺去走走,感受當年張繼在客船上的感動。
台南市定古蹟白河大仙寺於2018年起修復大雄寶殿,今年1月完工,寺方29日舉行謝土典禮,市長黃偉哲特地出席見證百年古剎修復完工,感謝寺方培育的工匠團隊,完成古蹟修護的重任,也將向中央爭取大仙寺大雄寶殿升格為國定古蹟。
台南市定古蹟白河大仙寺於2018年啟動修復大雄寶殿工程,今年1月完工,寺方29日舉行謝土典禮,台南市長黃偉哲特地出席見證百年古剎修復完工,感謝寺方培育的工匠團隊完成古蹟修護的重任,也將向中央爭取大仙寺大雄寶殿升格為國定古蹟。
如果說,讀一篇好的記遊文章,就像跟一位優秀的旅人對話,那麼,曾說過「予所欲睹者,正不在種種規擬也」的徐霞客,肯定是個聊天的好對象,因為過於忠實的記錄,多少缺乏想像。
廣州是中國近代革命發源地之一,先賢先烈為推翻滿清起義,不絕於途。黃花崗埋葬的是三二九之役中,死難的七十二青年烈士,以《與妻訣別書》聞名於世的林覺民先烈,亦為其中之一。烈士遺骨,由當時革命黨前賢潘達微先生購地收葬,他往生後,亦埋葬於此。黃花崗不只有七十二烈士,同時還有其他跟隨國父革命之烈士墓。
廣州是中國近代革命發源地之一,先賢先烈為推翻滿清起義,不絕於途。黃花崗埋葬的是三二九之役中,死難的七十二青年烈士,以《與妻訣別書》聞名於世的林覺民先烈,亦為其中之一。烈士遺骨,由當時革命黨前賢潘達微先生購地收葬,他往生後,亦埋葬於此。黃花崗不只有七十二烈士,同時還有其他跟隨國父革命之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