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天文單位的搜尋結果,共22筆
3月20日是農曆節氣中的「春分」日,嘉義市政府今在文化公園舉行「諸羅春分天文日暨世界母語日」活動,以24節氣為主題,規畫近50個闖關攤位,讓國中、小學生邊闖關邊學習母語、認識天文。
台南市大內區位於山區與嘉南平原的交界,除了每年9月似雪的甜根子草景致,一般遊客對大內的印象不多,今年社區民眾與青農自主發起,25日將在南瀛天文館舉辦首屆「大內生活節」,透過一系列的DIY體驗活動及文創農產市集,行銷地方的好山、好水與好產物,打造出大內專屬的品牌活動。
地球在5日凌晨0時17分運行至「近日點」,此時是一年中最接近太陽的位置,比起遠日點接近地球近500萬公里,為何天氣仍依然寒冷?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解釋,現在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附近,位於北半球台灣收到的陽光比起夏至減少近30%,日照時間也短3小時,才使得地球在近日點時季節是冬季。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證實,有國際媒體報導5月27日將有「具潛在撞擊威脅」小行星接近地球,為(7335)1989 JA小行星,直徑估約930到1180公尺之間,足足有台北101的兩倍大,但也說這並非新鮮事,更沒撞擊危險,民眾不必擔心。
中國的天問一號去年抵達火星,開始火星探測任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指出,中國其後還將規劃多個天問系列行星探測任務,探索浩瀚太空,主要任務是要把火星的樣本採集回中國,希望在2030年前後能夠實現。
「火星衝日」即將於9月19日來臨,想一次仰望火星、土星、木星三大行星?在滿州鄉小墾丁渡假村舉辦的「2020恆春半島星空吶喊」,一次滿足天文好奇心。
經過幾週的不確定後,尼歐懷茲彗星(NEOWISE Comet, 天文編號C / 2020 F3 )通過近日點,很幸運的度過太陽的高熱考驗,我們終於可以在地球上觀測到它,它會出現在清晨的東方地平線上。各國的天文愛好者近日都紛紛秀出自己拍到的彗星照片。
2020年6月21日下午2時49分至5時25分,在嘉義可以看到最美麗的「日環食」,環食帶的中心線通過嘉義市上空,是台灣最佳觀測地點,市長黃敏惠、教育部長潘文忠16日共同啟動「日環食倒數200天計時器」,邀約大家來嘉觀測天文美景,拚50萬觀光人潮。
今年過100歲生日的國際天文學聯盟IAU,近日正為太陽系內所知最大但尚未被命名的天體(代號2007 OR10)徵名,讀者可就IAU的3個侯選名字(共公Gonggong、荷麗Holle、威利Vili)中,擇一投票,投票連結是https://2007or10.name/index.html#vote。
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一個距太陽140個天文單位(AU)的天體,意思是它的位置是在地球-太陽距離的140倍,也就是1.5億公里。如果還沒有什麼概念,那麼以冥王星來參考,冥王星大約是39.5 AU。
太空網(Space.com)報導,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中的最遠的星體,它的距離遠達120天文單位(AU),一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約為1.5億公里。這個星體是在今年11月發現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給它的臨時名稱叫「2018 VG18」,綽號是「遙遠」(Farout)。
無黨籍台南市長參選人蘇煥智16日上午來到大內區參加老人會慶祝重陽活動,蘇煥智表示,未來如果順利當選台南市長,將推動南瀛天文館夜間也能開放,帶動大內區觀光發展。
27日晚間18時18分,在距離地球9.18個地月距離處,有一顆小行星飛掠地球,與地球的最近軌道距離僅有0.014天文單位(約210萬公里),距離地球約352萬公里。這一顆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其實才剛被中國發現不久。
合歡山是東亞地區最佳觀星地點,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追星族」觀星,南投縣政府應觀星族建議,決定與清境觀光促進會及中研院天文所等單位共同爭取設立「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並取得國際認證,讓滿天星光成為南投縣觀光的新亮點。
5星級天象來了!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1月31日晚間7時48分至11時12分台灣將有一場全程可見的月全食天象,是6年來首次,不僅如此,當天的滿月是在近地點發生的滿月,俗稱「超級月亮」,且更是1月第2次滿月(藍月)。
合歡山武嶺及昆陽停車場因裝設路燈,引發眾多天文迷反彈,認為路燈已造成光害,天文迷計畫找施工單位陳情,維護生態。
美國太空總署NASA今天宣布,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幾乎破紀錄的超級大黑洞,而且這一黑洞的位置是在一個非常不尋常的地方。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著無數的星體,而地球只是這滄海的一粟。多年來人類一直在渴望探索更多未知的宇宙奧秘,但是對於茫茫的宇宙來說終究是太渺小。拋開遙遠的外星體系不說,其實人類對於太陽系內的事物還仍然沒有了解透徹,例如我們的鄰星--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