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天然氣資產的搜尋結果,共32筆
周一公布的一份法院檔案顯示,一家俄羅斯法院已經下令凍結德國工業氣體公司林德(Linde)旗下近5億美元的資產,以回應一家俄羅斯合資公司要求在波羅的海Ust-Luga港口的天然氣工廠建造計畫。
在國際經濟與政治局勢處於風雨飄搖之際,美元升息與避險需求造成其匯率狂升,各國都受到不小的影響。經濟正處於危局的英國才剛換上新首相,就迎來英鎊暴跌,知名的華人富豪李嘉誠旗下資產據稱一天蒸發15億美元,對於一些不滿李嘉誠當年將資產轉移到英國的中國人來說,紛紛表現出幸災樂禍的心情。其實對這種頂尖的企業家來說,他們比一般人有更強的耐力,遇上風雨飄搖時期才是他們心目中賺錢的最佳時機。
俄羅斯以天然氣供應掐住歐洲國家,惠譽信評警告,該衝擊將削弱銀行業務前景,惠譽正在考慮把德國和義大利銀行業評等展望,額外下調至「惡化」。
美國聯準會(Fed)等主要央行鷹派作風強勢,及俄羅斯停止北溪一號輸送天然氣,恐進一步加深能源供應危機,短期市場較難有持續性的表現,採取布局多重資產基金因應,跨資產、跨市場配置,掌握不同資產輪動表現契機,並平衡投資組合波動,進可攻、退可守。
在俄烏戰爭影響下,國際油價大幅飆升。外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石油母企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計畫將旗下成品油銷售以及加油站網路業務分拆,並推行上市,目前正與外部顧問就此事進行商討。
綠色能源標準大轉彎!歐盟執委會今年初提案把核能與天然氣列為綠能投資項目,以促進民間投資,幫助歐盟達成氣候目標,七月六日由歐洲議會投票,以三二八支持票、二七八反對票通過了補充授權法。基於歐盟官方公報二○二○年提出的「歐盟永續分類標準」,該分類系統建立了一個可持續經濟活動的清單,用來定義什麼樣的投資符合永續能源的標準,而此修法在能源轉型過渡中,在特定的條件下的「部分核能與天然氣」將被視為綠能,例如銀行將可針對這些「綠色資產」放貸、歐洲能源業者在興建核電廠或天然氣的籌資將更為容易,儘管正反兩派的聲音在議會中激烈交鋒,不過從表決結果來看,綠能新標準難以翻盤,確定將於二○二三年一月上路。
德國政府打算修改法律,允許政府金援因天然氣飆漲而陷入營運困境的能源公司,意味著能源供應商可望獲得政府數十億歐元紓困金。
全球房地產首富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公司(簡稱和黃),4月30日參與廣州市2022年首輪集中土地拍賣,雖然該公司出價後並未得標,但被視為投資界風向球的李嘉誠,時隔近十年重返大陸土地拍賣市場,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俄烏戰爭持續將近兩個月,究這場戰事會打多久,引發全球高度關注!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俄烏之戰會持續多久?只要看盧布的走勢就可略知一二,若盧布強勢,代表俄羅斯拿石油、天然氣換資金的力道仍強勁,戰爭可能持續很久。這樣的話,下一步就看美國如何出牌?
永續或ESG可說是近來最熱門的用語,但具體內涵是什麼?可能是各說各話。為了解決大家認定標準不一所衍生的問題,歐盟與一些國家包括台灣開始推動所謂的永續分類標準。春節期間歐盟永續分類標準傳來重大變革的消息,爭議許久一直被排除在外的核能與天然氣,被有條件的納入。對歐洲金融業的影響是,可以發行綠債來興建核電廠或天然氣電廠,享受較低的籌資成本。銀行對這些項目的放貸可被列為綠色資產,提高其「綠色資產比例(green asset ratio)」,這是歐盟用以衡量銀行是否努力減緩氣候變遷的指標之一。
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工廠及能源供需持續緊繃,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在國會證詞表示,供應鏈瓶頸問題將加劇全球通膨壓力,下周美股財報季將至,後續需持續留意關注企業營運展望。面臨短線消息面主導的震盪環境,如何在琳瑯滿目的投資工具及標的裡,找出能因應產業趨勢及穩定現金流降低波動風險的工具及標的,華南永昌投信分享有兩大要訣:一為「從生活投資」,二為「穩健收息」,就是戰勝微利時代的聰明投資術。
伊朗外交部長今天表示,美國官員上個月試著討論重啟核子談判,但他堅稱華府必須先解凍德黑蘭當局遭凍結的100億美元資金,以示善意再說。
巴菲特掌管的柏克夏海瑟威公司周一(12日)宣布已放棄收購價值逾17億美元的Questar天然氣運輸管業務,主要原因是擔憂該交易恐涉及市場壟斷,無法獲得主管機關的放行。
據產業數據公司Global SWF的研究顯示,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在過去三年時間內投資於石油和天然氣股票,而非綠色股票,此讓該基金失去獲得1258億美元的潛在回報的機會。
全球通膨疑慮增溫,促使近期資金大舉轉進價值股,帶動MSCI世界公用事業指數自3月初低點反彈,累計至今上漲逾一成。投信法人看好,未來通膨上升、疫後各國政府重建計畫、碳中和政策下,將加深對公用事業、基礎建設需求,吸引資金持續流向這類價值型資產。
全球通膨疑慮增溫,促使近期資金大舉轉進價值股,帶動MSCI世界公用事業指數自3月初低點反彈,累計至今上漲逾一成。法人看好,未來通膨上升、疫後各國政府重建計畫、碳中和政策下,將加深對公用事業、基礎建設需求,吸引資金持續流向這類價值型資產。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中港投資者近年加速買進英國資產,包含基建、物業、商業等多元產業,持有的總規模至少高達1,350億英鎊(約1,877億美元),其中至少高達440億英鎊的資產是由中國國有企業買入。
為轉向投資環境友善的資產,法國央行周一宣布,到2024年將撤出對煤炭產業的投資,並限制對天然氣和石油的投資組合。
澳洲礦業巨擘必和必拓迄6月底止12個月淨利年跌4%至79.6億美元,主要是受到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導致一次性費用11億美元的支出所拖累。
歷經七個多月的磋商,大陸「兩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就資產注入事項與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家管網集團)初步達成一致,擬向國家管網集團出售主要油氣管道資產。資產合計總值近人民幣(下同)4,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