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太極能源的搜尋結果,共212筆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表態「核能是我的選項之一」。經濟部長王美花30日表示,新北市政府過去十多年來未通過核一、核二廠的乾貯存設施執照,但核廢料處理未解、現在又說支持核能,「事實上新北市府對於核廢料處裡一直有意見」。
中租控股從關注中小企業環保節能議題看到機會,更從能源轉型看見到長線商機,中租控股已是全台最大的太陽能廠,今年前四月底有3,334個案場,太陽能獲利占比正逐年增加,已成中租台灣主要成長動能,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表示,「綠能」是一條長遠的路,中租會一直往前走、目前還看不到盡頭。
國際能源總署(IEA)25日發表年度世界能源投資(WEI)報告,指稱今年太陽能投資額可望首次超過石油,是不斷壯大的潔淨能源基金,與投資停滯不前的化石燃料產業之間差距持續擴大的顯例。
台汽電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電力事業集團,初期以汽電共生起家,其後響應政府開放民營電廠申設,陸續投資開發森霸、星能、星元及國光電力等4家民營燃氣電廠,總裝置容量約2,491MW,占全國發電設備總裝置容量達5%,對於國內穩定供電扮演重要角色;近年配合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為全國唯一同時具有風、光、地熱等再生能源投資實績的民營電業。
雲豹能源(6869)積極拓展多元再生能源,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儲能、售電業務陸續開花結果,旗下水處理事業再傳捷報,子公司煒盛環科成功奪下「迪化污水處理廠委託操作維護第七期暨設備更新」標案,合約自今年7月起,最長履約期限九年,總金額高達36億元。
聯合再生(3576)宣布,由於近期TOPCon取得突破性技術,TOPCon理論效率可達28.7%,董事會通過擴增TOPCon電池及模組產線,預計資本支出將不超過新台幣4.5億元。年產能初期可達430MW,預計於明年第二季裝機生產。
新北市議會市政總質詢,新北市議員卓冠廷統計台電數據指出,新北市從2018年至今再生能源無論發電量、成長量、成長率皆是六都吊車尾;新北經發局長何怡明回擊,新北市去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成長率達82.57%,成長率為六都第一,以2018至2022為期計算,新北市太陽光電裝置容量成長率達539.87%亦為六都之冠,不容偏頗數字混淆,在議會殿堂淪為政治口水之戰。
中美晶(5483)召開董事會,會中通過2023年第一季財報,合併營收209億元,年增11.4%,創歷年同期新高,稅後純益為24.69億元,年增95.2%,每股稅後純益4.21元。
大陸中新社報導,大陸正在運行的世界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裝置(EAST)素有「人造太陽」之稱,4月12日21時獲重大成果,實現了403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托卡馬克裝置高約束模式運行新的世界紀錄。
2050淨零碳排目標下,RE100成為零碳優質廠商的代名詞,ESG更成為全球普世價值;面對國際燃料價格高漲,核二廠機組除役後的缺電與電價調漲壓力,以及2023年10月歐盟開始課徵碳邊境稅等諸多挑戰,台灣除了減少高碳排的能源與電力使用,積極提升綠色再生能源應用占比之外,善用台灣本土業者太陽光電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ig Sun)的創新發明兼具便宜、可靠的「ECSP熔鹽儲能蒸氣反應爐」,將會是推動再生能源基載電力化新的解決方案。
歐盟擬限制大陸綠色科技產品進口、核二廠2號機正式除役,加上缺電和電價調漲,讓太陽能族群成為上周盤面焦點。茂迪、太極周漲幅雙雙高達15%;3月甫掛牌的泓德能源則上演蜜月行情。
雲豹能源-創14日創新板上市掛牌,首日掀蜜月行情,一度大漲逾7%,綠能族群一起股漲,泓德能源-創更一度漲停,包括太極、茂迪等多上演價量俱增行情。
中國政府考慮針對用於太陽能晶片的生產技術實施出口管制,保障本國在太陽能科技方面的優勢,中國的太陽能晶圓占全球產量97%。市場評估在該出口管制策略下,可能會造成太陽能矽晶圓價格上漲,成本壓力下,也將帶動電池片價格跟漲。今早台股太陽能相關個股的股價走高,碩禾(3691)漲逾4個百分點,而太極(4934)、元晶(6443)、安集(6477)、森崴能源(6806)盤中都一度漲逾2個百分點。
多元化發展綠色能源,台泥投入的地熱發電、海洋溫差發電陸續展開,台泥27日指出,旗下台泥綠能在台東紅葉建設的一座1MW的地熱發電廠,目前鑽井已經鑽了1,200公尺,預計2024年底前完成併聯發電及營運。另外和平電力正籌備「海洋溫差發電」,已經完成工程可行性初步評估並送交相關單位審查。
美國能源部13日公布其正在研究能提供無限潔淨能源的核融合技術,在解決商業化障礙上取得重大突破。
台鋼集團旗下特殊鋼大廠榮剛材料(5009)9日公告,11月份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1.14億元,年增25.37%;累計前11月自結合併營收112.64億元、年增42.23%,單月及累計營收皆創同期最佳紀錄。
鴻碩(3092)力拚轉型,除了先前打進美系電動車大廠充電槍外,今年也積極布局新能源產業,成立慧鴻能源搶攻太陽能接線盒、儲能櫃等產品,公司預期,受惠新產品漸漸發酵,正面看待明年營運優於今年可期。
電動車、太陽能及儲能前景看俏,鴻碩(3092)成立慧鴻能源積極搶進,鴻碩財務長徐國晃表示,充電槍、太陽能接線盒及儲能櫃等是我們未來發展重點項目,由於明年充電槍出貨會比今年好,常態供應毛利率會提高,整體來看明年會優於今年。
聯合再生(3576)公告10月份自結合併營收為19.2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8.6%,連續2個月創3年來單月營收新高。由於海外需求強勁,海外模組出貨增加,營收大幅成長。今年累計至10月合併營收為152.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4%。
中美晶(5483)宣布旗下新設子公司「續興股份有限公司」,已取得售電業執照,正式加入綠電市場交易自由化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