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太空火箭的搜尋結果,共98筆
SpaceX是目前最成功的民間太空企業,他們的獵鷹9火箭具有可回收的優勢,而且成功率極高。不過,SpaceX要面臨競爭了,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終於在11月中旬交付了2具量產型BE-4火箭引擎,它也具有可回收使用的特性,一場太空商業競賽正在開始。
10月31日,中國大陸的海南文昌太空中心發射了長征5B火箭,將「夢天實驗站」與「天宮太空站」完成組裝,是大陸太空計畫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完成任務的長征5B火箭,在返回後卻引發菲律賓與中國大陸的海事糾紛。雙方對於索回火箭碎片的描述幾乎南轅北轍。
韓國在星期二於南部海岸的一個小島上,發射他們的國產太空火箭「世界號」(KSLV-II, Nuri),這是該型火箭的第二次發射,並且取得成功。幾個月前,世界號的首次發射期間,在高空後續點火失敗,衛星未能進入軌道。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阿提米絲1號(Artemis 1)登月任務,終於又有了進度,SLS巨大火箭與獵戶座太空船(Orion) 運往著名的39B發射台,進行關鍵的非發射測試。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最近提出「下階段核動力太空引擎」的設計徵集案,目標在2026年能看到具體的熱核動力引擎飛行演示。
研發小型太空火箭的「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在5月2日發射電子火箭並取得了成功,並且在回收火箭助推器的試驗也達成一定的進展,直升機成功接著返回中的火箭助推器,引起一陣歡呼;然而可能沒有抓穩,稍後助推器又滑落到海中。
智庫專家指出,美國在無人機出口上過於保守,儘管自身技術不斷進步,卻遵照1987年創建的過時制度,持續將無人機比作「核子飛彈」,導致盟友無從分享,降低各國聯合作戰能力,並讓中國大陸「趁虛而入」。
看到流星雨,本該是件非常幸運的事,但如果不是流星,而是即將墜地的超大金屬球呢?印度農村日前有「超大流星」劃過長空,這幕美景被當地鄉民目睹,並錄下上傳網路,但隔天鄉民發現,村莊四周散落許多不明金屬物體,這才明白當晚看到的不是流星,而是火箭殘骸,險些砸到民眾。
在1902年成立的3M公司長期致力於整合並應用科學增進生活的美好,2020年全球營業額達322億美元,3M全球員工超過9萬人,與遍及全球各地的顧客並肩同進,滿足客戶各式各樣的產業需求。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宣布,先前以44億美元收購艾羅噴射火箭公司(Aerojet Rocketdyne Holdings, Inc)的協議已中止,這是因為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上月底向法院提出異議。
一名在巴伐利亞大學(Bavarian university)工作的俄羅斯科學家,被指控向莫斯科透露歐洲亞利安太空火箭(Ariane space rocket)的機密資料。
在此動盪不安的時局,各國政府缺乏協調互信,我們更需正向思考創新領域,如何帶出產業差異性、增長影響力與穩固的國際關係。筆者不免俗的還是要將浪漫電影的「I will follow him」搖滾詩歌,轉化成辛亥革命百年後你我應共同關注的下個10年追隨方向:動力革新(Dynamic Revolution)、數位基礎建設(Digital Infrastructure)和基因重新編碼(DNA Reprogramming)。
上星期,瑞士蘇黎世的一名夜空攝影師,想要捕捉SpaceX的飛龍號太空船的返回,然後他拍到一個奇特的「發光甜甜圈」,他興奮的分享成果,卻被告知在瑞士所在位置是絕對拍不到飛龍號太空船的降落。那麼他拍到的「發光甜甜圈」到底是什麼呢?
防衛世界(DefenseWorld)引述《環球時報》報導,大陸國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CASC)剛剛完成大推力固體火箭引擎的測試,這台引擎直徑達到3.5公尺,裝藥量150噸,而推升力過500噸。
首部在太空實景拍攝的俄羅斯電影《挑戰》,已完成了12天的外景,於是導演克林·謝彭科 (Klim Shipenko)、女演員尤利婭·佩雷西爾德 (Yulia Peresild)與輪替的俄羅斯太空人歐列格‧諾維斯基(Oleg Novitsky)3人在周日返回地球。他們的返回太空艙安全降落在哈薩克的草原上,接應的電影劇組也趁著多拍攝了一些額外的場景,可以做為電影結尾的一部分。
俄羅斯電影導演克林·謝彭科 (Klim Shipenko)、女演員尤利婭·佩雷西爾德 (Yulia Peresild) 與實正的太空人安東·許卡普羅夫 (Anton Shkaplerov) 3人,已抵達國際太空站 (ISS),他們將在太空站居住12天,拍攝首部在太空實景拍攝的科學電影。
台灣自製商用火箭「飛鼠一號」預計今天於澳洲升空。雖然澳洲航太業者和政府官員均表示振奮,但附近居民擔心引發噪音及環境破壞問題,今天清晨有人試圖闖入發射地點示威。
台灣自製商用火箭「飛鼠一號」原訂今天在澳洲升空,但因天氣欠佳而必須改期;另外,澳洲當地居民和保育團體擔心火箭升空會破壞環境,今天清晨有人試圖闖入發射地點示威。
台灣自製「飛鼠一號」火箭獲澳洲政府批准將於當地升空,當地航太業者感到振奮,發射基地附近居民卻表示擔憂。
國內自行製造的「飛鼠一號」火箭獲澳洲政府批准,將在澳洲太空企業「南方發射」(Southern Launch)的威爾斯灣發射台(Whalers Way Orbital Launch Complex)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