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太空美學的搜尋結果,共213筆
墨西哥一名年僅11歲的天才少女,3歲時被診斷出發展障礙,遭到老師和同學霸凌,迫使她換了3間學校,後來母親意外發現她的智商竟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還高,年僅5歲就讀完小學,如今正在攻讀數學碩士,夢想成為太空人殖民火星。
美台商業協會率領國防產業代表團近30人,1日特別參訪台灣晉陞太空公司所屬的苗栗太空科學(火箭)園區,苗栗縣長鍾東錦等人到場表達歡迎,並樂見「苗栗太空科學園區」帶動繁榮發展。
上個月在陽明交大舉辦的Open House企業徵才活動,赫見國家太空中心的攤位,這是國家太空中心首次到陽明交大─這個培育半導體人才的大學─尋覓人才。從過去到現在,陽明交大的徵才活動吸引包含台積電、聯發科、立積電等業者。陽明交大職發組組長蔡欣怡表示,今年國家太空中心設攤,是對學校培育太空人才的肯定。
低軌衛星、手機衛星通訊等逐漸普及化運用的同時,太空新任務還在源源不絕出現,第一金投信整理近期太空新任務發展舉例:3月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太空船完成載人,並正在太空展開多項科學實驗任務;美國加州新創公司AstroForge也宣布,將與SpaceX合作,開採小行星礦物;太空產業也沒錯過AI話題,日本AI新創公司AI inside也將投入研發;美太空總署與歐洲太空總署都運用AI技術來深入探索任務。
隨著國際太空競爭不斷升溫,衍生的問題也愈來愈多。中國大陸去年6月發射載運軍用間諜衛星的「長征二號丁」火箭,在美國當地時間7日於德州上空解體。由於整個過程都不在計畫之內,不少專家擔憂未來類似行為可能會對太空衛星甚至地表上的民眾帶來風險。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肯尼斯·威爾斯巴赫上將(Gen. Kenneth Wilsbach)當地時間8日在一次電話記者會上說,假如台海戰爭爆發,他的部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擊沈」中國軍艦。
台灣發展太空產業需要人才,北科大今天表示,112學年將新設「太空系統工程研究所」,鎖定衛星系統、衛星通訊、通訊酬載技術、移動式地面接收平台等技術領域,首年招收15名碩士生,4月10日展開報名。
美國政府在2月4日在南卡羅來納州沿岸擊落一架疑似陸間諜氣球後,加劇了與中方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並促使官員加緊搜尋其他高空不明物體。自那次事件以來,美國再度擊落了另外3個物體,現在看來這些物體可能並非間諜氣球。專家表示,全球無時無刻都在放高空氣球,也建議美國政府未來可以好好評估「什麼才是威脅」。
《科學》(Science)整理了2022年最受歡迎的研究,其中包含了會玩玩具的大黃蜂,檢驗我們對現實的認知的量子戲法。還有保護你不受其它人工智能影響的人工智能。這些可能不是今年最大的科學成就,但卻是人們最喜歡的研究主題,快來看看大家都在關心什麼。
日本航太新興企業ispace的登月艙今天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預計明年4月底抵達月球。這是名為白兔-R(Hakuto-R)計畫的首波行動,將成民間企業登月首例。
興櫃生醫尖兵「亞果生醫」(6748),近期締造經營雙喜;首先是率國內生醫產業之先,榮獲IMAPAC 2022亞太地區生技製藥產業「最佳平台技術獎」,再來,與國內知名大型醫療院所外科醫材通路商博而美國際,簽訂骨基質相關醫材複數年獨家供應合約;該生醫策略合作案首(2023)年產值即突破今(2022)年整體營收,若再加上同是已準備簽約代理可塑型骨填料的複數年供應合約,明年將是「亞果生醫」極為亮眼的一年。
美國太空軍總參謀長阿馬格諾(Nina Armagno)當地時間28日表示,中國在太空軍事科技的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包括衛星通訊和可再次使用的太空船等領域,這將對美國外太空的優勢地位構成更大的威脅。
原屬於美國空軍,現已改制到美國太空部隊(US Space force)的X-37B無人太空梭,在11月12日降落在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這架有翼太空船在地球軌道上航行了908 天,再次突破先前的舊紀錄,X-37B每一次的航行任務,都比前一次來的更久。
大學的校訓是辦學的傳承、理念和宗旨,它不僅反映大學的精神,更承載著社會的價值取向。社會不認可的精神,無以為生,更難乎為繼;社會認可的則能發揚光大,引領社會前進。比較大學校訓,分析差距的所在及其原因,這是提升中國大學的國際排名,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方面。
大學的校訓是辦學的傳承、理念和宗旨,它不僅反映大學的精神,更承載著社會的價值取向。社會不認可的精神,無以為生,更難乎為繼;社會認可的則能發揚光大,引領社會前進。比較大學校訓,分析差距的所在及其原因,這是提升中國大學的國際排名,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方面。
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過去有政壇「四大公子」之稱,更是當代華人科學界中難得一見的政治家,今年適逢沈君山冥誕90週年,清大通識教育中心規畫2022年秋季「通識人物」系列演講,請到前總統馬英九、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鈞、前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台大教授孫維新等人,分別從科學、人文、政治、橋棋等面向暢談,緬懷校長一生典範。
全球疫情趨緩,各國陸續解封,外交部昨天表示,包括美國、加日本、加拿大及諾魯等國今年都組團來台,預計出席我國慶慶典的各國重要訪賓約160人,其中國慶慶賀團外賓80人,友邦國家及非邦交國家在內的駐台大使與代表也有80人。
國科會規畫11月上旬在台灣舉辦首屆「台美科技合作會議(STC)」,聚焦生醫及精準健康、半導體與微電子、資通訊科技及資安、AI人工智慧、太空環境及科技等5大領域深化合作,將邀請美方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等高層來台與會。
台灣和美國關係愈緊密,國科會規畫11月上旬在台灣舉辦首屆「台美科技合作會議(STC)」,聚焦生醫及精準健康、半導體與微電子、資通訊科技及資安、AI人工智慧、太空及環境科技等5大領域,以進行深化合作。
部署疫情過後的雙邊科技合作,我與美方具高度共識,決定以半導體、生醫腦科技、資安、AI、太空等五大領域進行合作的基礎上,加速疫後的科技整合。負責與美方聯繫的國科會表示,利用台灣擁有雄厚基礎的健保大數據庫,結合資通訊推動精準醫療,美方展現高度興趣,可望成為台美科技合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