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太陽能市場的搜尋結果,共869筆
導電漿廠勤凱(4760)受惠於被動元件拉貨回溫,第三季營運增長,8月營收衝上1.16億元,營收年增逾1倍,寫下21個月以來的單月高點。市場看好勤凱第三季營收可望逐月攀高,全年營收力拚重回到成長軌道。
碩禾(3691)今年上半年陷入虧損,下半年營運逐步好轉。碩禾總經理黃文瑞表示,太陽能產業正在轉換到TOPCon技術,由於漿料用量多1倍,而且毛利率高於P型產品,隨著明年TOPCon用漿料放量,預期明年出貨倍增,力拚轉虧為盈。
中國大陸光電產業現在遇到一個經營難處,那就是競爭激烈下,毛利已經愈來愈低。
太陽能網版廠倉和(6538)舉行法說會,受惠於3D網版市場開發有成,海外太陽能電池廠客戶持續擴產,帶動第二季營收和毛利上升,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約2.82元。
台股近期呈現量縮整理,而能源議題討論度卻不停歇,太陽能兩大指標股倉和(6538)、元晶(6443)受惠全球能源轉型趨勢不變,法人看好,倉和3D無網結CF系列產品,市場接受度高,第三季營收可望創近年高峰;元晶接獲大型模組訂單,下半年營運持續看俏。
節能減碳,替代能源產業雖具中長線趨勢,但轉型能源股及轉型能源股基金近月卻出現大跌,法人指出,主要是受到終端消費支出下降及央行大幅升息後對股債負面影響所致。
國泰世華銀行為國內最早推動離岸風電及太陽能融資的專業銀行,主導多起海內外綠能融資案例,成效卓著備受外界肯定,21日於國際權威媒體《財資雜誌》(The Asset)舉辦的年度綠能融資大獎中,一舉囊括「台灣最佳專案融資銀行」、「年度最佳儲能系統融資獎」、「年度最佳風電融資獎」及「年度最佳太陽能融資獎」等四項獎項。
元晶(6443)公布第二季財報,第二季毛利率突破兩位數,達到10.4%;淨利率為6%,第二季盈餘並達到1.43億元。總計上半年EPS達0.67元。由於元晶在5~6兩個月完成一次性加速提列折舊共1.67億元,若考慮此因素,則實際上第二季財報數字更為亮眼。
伴隨太陽能需求升溫,帶動EVA報價向上攀揚,亞聚(1308)7月營收5.6億元,月增2.9%,年減42.26%;前七月營收37.88億元,年減30.61%。第三季起為傳統太陽能模組安裝旺季,預期太陽能封裝膜料需求增加,烘托EVA價格回升反彈,有助亞聚營運添力。
中美晶4日公布第二季財報,累計上半年,營收、稅後淨利及每股獲利三項指標數據,均超越歷年同期表現,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為8.36元。中美晶表示,將投資新一代的N型TOPCon,轉換效率將提升到25%,看好未來全球持續進行能源轉型,有利未來營運表現。
中美晶(5483)今董事會,通過2023年第二季財報,合併營收203.18億元,季減2.8%,年增0.24%;營業毛利69.72億元,季減8.2%,年減15.6%;營業淨利50.89億元,季減12.2%,年減25.2%;稅後淨利47.28億元,季增0.3%,年增47.7%;歸屬於母公司的稅後淨利為24.32億元,季減1.5%,年增33.6%;EPS達4.15元。營業毛利率34.3%,季減2.0%,年減6.5%;營業淨利率25.0%,季減2.7%,年減8.6%,稅後淨利率23.3%,季增0.7%,年增7.5%。子公司環球晶圓第二季的合併營收為178.96億元;營業毛利為67.44億元,營業毛利率37.7%;營業淨利為52.10億元,營業淨利率29.1%,稅後淨利47.89億元,稅後淨利率26.8%,EPS 11元。
興櫃太陽能系統廠聚恆(4582),去年營收達36.37億元、每股純益2.61元,今年上半年因為台灣市場安裝延遲,營收表現衰退。聚恆董事長周恒豪表示,公司累積建置量約350MW(百萬瓦),到今年底還有10多MW會陸續完成,全年營運持穩,聚恆規劃明年送件申請上市。
中美大戰再延燒,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3日公告,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市場擔憂將衝擊功率放大器(PA)晶片、太陽能兩大產業發展,也可能對第三代半導體發展投下不利的變數,全球半導體材料廠將出現搶料大賽。
2022年12月25日這天,謝清福在廣運的尾牙宴上,對著集團全體員工立下了2023年的展望,定調未來發展重點包括四大方向,涵蓋碳中和、傳承接班、營業秘密和ESG。他並射出三支箭,瞄準熱傳事業、從事碳化矽(SiC)的盛新,以及物流事業的群豐這兩家公司。
聯合再生(3576)董事長洪傳獻表示,太陽能產業長期成長趨勢不變,公司持續優化產品和技術,投資TOPCon M10電池和模組,預定明年第三季量產。此外,太陽能電站方面,到今年底海內外總併網量將達250MW,自建的4.4MW功率儲能系統完成併聯作業,將於9月參與AFC。聯合再生也正在評估太陽能以外的產業機會,第一步將投入第三代半導體。
太陽能廠聯合再生(3576)董事長洪傳獻今天表示,儘管全球太陽能市場持續面臨來自中國的壓力,但太陽能產業仍是該團隊的最愛,有那一個產業像太陽能產業,自2005年以來,每年都2位數成長?但因中國因素,為追求永續經營,內部規劃跨業經營,目前有5個可能的方向,第3代半導體是其中一個方向。這幾年在台持續投資,建置TOPcon產線,估資本支出約4.5億元!將持續中力道在台投資,將生產和技術留在台灣。
在中國大陸宣布制裁美光後,第一時間日本即宣布管制尖端半導體設備出口。時機敏感,可視為對中國科技戰的反制。這表示日本已正式加入美國這一邊,支持美國科技封鎖以應對中國崛起的挑戰。再加上韓國、荷蘭也可能入夥,美、中科技戰態勢已趨向明朗。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定調國內再生能源發展政策,隨著投資項目增加,台灣新能源商機聯盟大軍也逐步成形。
台灣離岸風電消息火熱,12日萊茵再生能源(RWE)傳出將重整台灣在內的離岸投資組合,但與此同時,也有西班牙風電開發商伊比德羅拉(Iberdrola)宣布,投入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選商(3-2期)。而疫後首個離岸風場海能風場也已完工,經濟部長王美花12日參觀海能風場後表示,離岸風電歷經疫情等困難後,傳出好消息,今年預計還會有四座風場完工,屆時台灣離岸風場裝置容量將達2GW。
聯合再生(3576)宣布,由於近期TOPCon取得突破性技術,TOPCon理論效率可達28.7%,董事會通過擴增TOPCon電池及模組產線,預計資本支出將不超過新台幣4.5億元。年產能初期可達430MW,預計於明年第二季裝機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