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太陽能業務的搜尋結果,共51筆
租賃三雄爭搶綠電商機,不過除了租賃起家的中租控股,和潤電能、裕電能源背後是和泰汽車、裕隆集團,這場綠能大戰猶如兩大汽車集團在電動車的前哨戰,畢竟當電動車時代來臨時,有「電」說話才能大聲。
俄烏戰爭未歇、大陸疫情再起,全球通膨雪上加霜,美國聯準會(Fed)釋出最快5月啟動縮表之規劃,引發台美兩地股市震盪,良好基本面成為個股最強「護身符」,中美晶(5483)、智易(3596)3月、第一季營收同創歷史新高,股價短線有望抵擋大盤下殺壓力。
股票代號6869,象徵愈發愈久!雲豹能源(6869)積極拓展企業綠能版圖屢傳捷報,1月19日以110年全年度自結營收年增919%的經營實績,風光登錄興櫃掛牌,為再生能源市場IPO熱潮再掀高潮。
中美晶(5483)公告營收,2021年12月的合併營收達59.8億元,月減率3.7%,年增率9%。第四季的合併營收為180.8億元,季增率3.2%,年增率突破15%,單季營收創歷史新高。2021年全年的合併營收為688.4億元,與2020年相較,增加12.1%,全年營收創歷史次高。
受惠技術成本降低以及各國政策支持下,再生能源規模逐漸擴大,尤其太陽能為再生能源主流,中美晶(5483)太陽能事業今年可望因綠能需求轉強,以及持續優化產品效率,持續在國內增加電站案量,太陽能事業營運動能看旺。
野村證券指出,中美晶(5483)太陽能事業接近損平、不再拖累營運,又搭上大爆發的矽晶圓產業需求,其投資的各項業務長線展望良好,三大利多加持下,2020年獲利成長性逾1.6倍,投資價值終究被市場發現,初評給予「買進」投資評等,推測未來12個月合理股價240元,上檔空間四成。
太陽能族群近期股價持續發動強攻,指標股中美晶(5483)股價重新站回百元大關,加上國際智慧能源周開跑,太陽能光電展為重點之一,中美晶股價14日終場收100.5元、上漲1.31%。
品牌廠新機啟動拉貨,帶動供應鏈營收走揚,不只PCB業者有增幅,材料廠成長更是顯著,像是FPC軟板上游軟性銅箔基板(FCCL)廠台虹(8039)受惠於新機拉貨及滲透率提高,9月營收創2018年8月以來新高,PI廠達邁(3645)9月營收年增逾六成,單月營收寫下歷史第三高。
大同公司董事長林郭文艷最近受訪宣稱「會交出健康好看的財報」,接著就代尚志資產公告累積盈餘全數分派,還要新設三家公司專營太陽能業務;對此市場派認為,今年股東會違法剔除53%股東後選出的無效董事會,卻頻頻做出涉及股東權益的重大決議?市場派大股東更質疑林郭本屆當選無效,上屆又持股轉讓過半而當然解任,豈能參與有利益衝突的決議?
中美晶(5483)今年H1獲利創歷史同期新高,董事長徐秀蘭表示,展望下半年,太陽能的部分不確定因素「超級多」,除了疫情是否會造成再度封城外,多晶矽價格兵慌馬亂,現在多晶矽價格和6月相比已經漲4成,矽晶圓也大幅漲價。太陽能中上游價格上揚還會持續多久,現在誰也說不準。而半導體的部分能見度是比較清楚。整體而言,預期下半年和上半年的差異不大,因為太陽能在中美晶的營收占比僅約1成,其餘9成都是半導體(環球晶)的挹注。
中租控股在2019年底已是全台擁有太陽能電廠數最多的企業,「中租全民電廠」日前推第13案─屏東新園,在市場利率愈走愈低下,投資該太陽能板內部報酬率預估仍有4.25%以上,800片太陽能板又接近完銷。中租控股表示,2020年併聯案和發電電量預估較去年提升30%。
中租控股除了租賃為主,太陽能廠業務對母公司貢獻度正逐漸加大,太陽能廠產能2019年成長逾四成,中租控股表示,今年成長率雖沒有去年多,但2020年至少仍有兩成的成長率。
特斯拉組建轉隊進軍大陸太陽能領域,並於官網上釋出徵才消息,及邀請部分大陸業者合作。此消息也帶動陸股太陽能類股在5日狂漲,共有十多檔個股漲停。
FPC軟板上游軟性銅箔基板(FCCL)廠台虹(8039)26日公告2019年財報,營收75.84億元,稅後盈餘6.31億元,每股盈餘3.02元。同日台虹公告董事會決議股利分派2.5元,雖然台虹營收、獲利較去年略微下滑,但公司仍保持配2.5元,連續第三年配這個數字。
特斯拉CEO穆斯克(Elon Musk)日前表示,公司正加緊安裝太陽能屋頂,而該業務也將很快進軍中國和歐洲市場,帶動陸港股市太陽能概念股大漲。其中,在香港上市的興業太陽能股價暴漲超過30%;陸股方面,金晶科技、億晶光電等十多檔的個股均漲停。
中美晶(5483)獲富櫃50納入新成分股,將自1月20日起生效,中美晶去年12月的合併營收達52.95億元,月增率5.7%,累計2019年全年的合併營收為655.1億元,創歷史次高,與2018年相較減少5.4%。
中美晶(5483)2019年因為打消43.5億元多晶矽長約,獲利受到影響,但2020年在揮別長約陰霾後,本身太陽能業務的獲利表現將較2019年成長,同時認列環球晶的獲利,今年營運成長表現可期。中美晶在太陽能事業仍以聚焦電廠開發,2019年帶進10億元營收,2020年有機會倍數成長。
連接器廠商信邦(3023)3日公布11月合併營收為13.73億元,較10月14.21億元減少3.4%,比去年同期13.09億元成長4.93%,維持連續23個月營收年成長,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達168.5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96%,創歷史同期新高。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表示,政府規畫的第二期太陽光電推動計畫,至2020年可望帶動逾2千億投資效益,激勵太陽能概念股12日走揚,指標股中美晶漲幅近4%。
大陸新能源車企比亞迪7日表示,目前公司動力電池業務分拆上市在穩步推進中,預計在2022年前後會把電池整個分拆出去獨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