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太陽黑子的搜尋結果,共28筆
睽違將近3年時間,臺灣將於今年4月20日再次見到日食,本次日食為日偏食,南瀛天文館為本次日偏食開設了專屬線上直播,同步轉播澳洲地區的日全食畫面,臺南市長黃偉哲指出,東區復興國小現場會有天文館專業的導覽員到現場架設天文望遠鏡;安平區西門實小也有天文館的晨光天文志工協助指導,提醒各位市民朋友若錯過此次機會,下次想在臺灣見到日食的特殊天象得等到7年後了。
地球在5日凌晨0時17分運行至「近日點」,此時是一年中最接近太陽的位置,比起遠日點接近地球近500萬公里,為何天氣仍依然寒冷?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解釋,現在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附近,位於北半球台灣收到的陽光比起夏至減少近30%,日照時間也短3小時,才使得地球在近日點時季節是冬季。
台北天文館公布8月亮點天象,有每小時數百顆的英仙座大型流星雨、土星衝、灶神星衝、水星東大距與太陽黑子,另將在7月30日舉辦星象解說與太陽黑子觀賞活動,還有宇宙劇場巨型球幕的星象節目。
台北市立天文館指出,太陽活動逐漸進入新週期,但活躍程度遠高於預期,太陽黑子數量甚至在3月底達到預測值的兩倍以上,提醒民眾,恐怕會對電力、衛星通訊等設備造成影響。
台北天文館與國際天文機構對太陽黑子長期觀測,發現今年9月的太陽黑子數量達到5年來新高,已連續11個月超出美國航太總署(NASA)及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預測,顯示太陽活動正逐漸進入一個超乎預期的強周期。
天文學家發現,今年以來,太陽黑子變得相當少,已有100天沒觀察到黑子的紀錄,顯示太陽活動走向沉寂,進入「太陽極小期」(Solar minimum)。有一種說法認為,幾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可能就是太陽活動減弱造成,也許我們也會遇到類似情形。不過多數科學家不認為太陽活動減小,我們面臨的全球暖化危機就能緩解。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是死是活?出面參加勞動節的金正恩到底是不是替身?我國安局長說金正恩就是有病啊!反而讓一些政治觀察家批評有洩漏我國情報網之虞,到底金正恩在紅什麼?這一切都要從6年前一則新聞談起!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博士生黃冠瀚與其共同指導的林佳賢副教授和李羅權院士三人,今年八月在國際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發表了突破性論文,他們從40年來的太陽磁場資料分析,為太陽磁場生成及演變找到新發現,從原有蝴蝶圖,進化到蛇形圖,為教科書理論添上嶄新的一頁!
由中研院院士李羅權、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林佳賢共同指導,由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博士黃冠瀚三人合作,8月在國際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突破性論文,從40年來的太陽磁場資料分析,為太陽磁場生成及演變找到新發現,從原有蝴蝶圖,進化到蛇形圖,為教科書理論添上嶄新的一頁。
9月6日爆發發近12年對地球影響最強的太陽閃焰,引起國際高度關注,成功大學太空天氣預測研究團隊指出,台灣時間9月11日凌晨同一個太陽黑子群再度發生一次規模類似巨大閃焰,所幸,產生閃焰較上一波更偏離正對地球,預測閃焰將於13日從旁掠過,地球將有驚險躲過太陽風暴。
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表示,觀測到太陽噴發兩次高強度閃焰,分別在今日美東夏令時間5時10分以及8時02分,規模為12年來最大。中央氣象局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指出,預計從今日到周六,台灣部分廣播系統會受影響,會出現短暫干擾或中斷,時間從數分鐘到數十分鐘不等。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上週發現太陽表面出現7.5萬哩長的巨洞,科學家警告這有可能會出現閃焰(solar flares),雖然可能讓地球出現美麗的極光,但也可能會影響擾換通訊衛星和電塔運作。
近期有許多民眾拍到漂亮的極光照片,對此氣象局科技中心主任鄭明典今天在臉書上表示,太陽表面非常平靜,沒有半點太陽黑子。
近年「極光旅行」成風潮,但要看到絢爛繽紛的極光迸發,需要一點運氣,否則就不會有陸客團看不到極光,竟然圍毆導遊的事發生。若想提高看到極光的機會,可先掌握3大竅門。
據俄羅斯《聖彼得堡日誌》新聞網25日報導,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的科學家稱,15年後地球或將開始進入新的冰川時期。專家指出,最近一段時期太陽活動的活躍性大幅降低,據估計,到2020年,太陽將完成第24個活動週期,此後將是很長的沉寂期。在此期間,地球將進入新的冰川時代,即所謂的蒙德極小期。
根據英國諾桑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數學教授扎爾科瓦(Valentina Zharkova),由於太陽磁活動將減少高達60%,地球將在大約15年內進入另一階段的冰河時期。
大家都知道太陽所散發的「輻射熱」影響著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活動,但根據《太陽報》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本月2日發現,太陽表面再度出現「無黑子」現象,而且這現象已經是今年第4次發生了,因此許多科學家都擔心太陽活動的「極小期」恐怕將導致地球「小冰河期」來臨,甚至說最快會在2019年底前就會發生。
根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太空總署上周宣佈太陽探測器任務已經進入2018年發射前的最後研發階段。該探測器目前正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JHUAPL)建造。太陽探測器附加任務將進行不少於7次飛越金星,並進入日冕或太陽的外層大氣的觀測。太陽的能量都流向哪裡?外層大氣是如何被加熱的?這些是該任務將主要探尋的問題。60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能飛越日冕,但由於科技限制一直未能得償如願,如今終於能一探究竟。
嘉義縣政府今天在北回歸線太陽館舉辦夏至日天文奇觀活動,現場體驗平凸鏡匯聚陽光、瞬間著火的「三龍取火」,以及見證日正當中、立竿不見影奇景。
太陽風暴指的是太陽黑子活動高峰期的劇烈爆發活動,通常每隔11年就會進入一個太陽風暴的活躍期。然而美國科學家警告稱,地球有可能在下一波遭遇一次百年未遇的超級太陽風暴,由於大面積停電,文明社會將陷入一片混亂。美國科學院在一份特別報告中警告稱,如果太陽將進入新一輪活躍期,地球可能將面臨一場超級太陽風暴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