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失能扶助的搜尋結果,共77筆
隨著疫情解封,今年度畢業生迎來疫情後首次實體畢業典禮,也即將踏入職場成為社會新鮮人。全球人壽表示,通常社會新鮮人較不需負擔家庭經濟責任,建議應以「傷害險」及「醫療險」等基本保障為主。以22歲新鮮人投保傷害險當主約為例,搭配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重大傷病險、多次給付型癌症險及失能豁免等附約,年繳保費不到1.2萬元就能有基本保障,較省荷包。
隨著疫情解封,今年度畢業生迎來疫情後首次實體畢業典禮,也即將踏入職場成為社會新鮮人,領到人生第一份薪水。根據勞動部統計,去年初任人員月薪平均為3.4萬元,扣掉生活支出後可運用的薪水相當有限。全球人壽表示,通常社會新鮮人較不需負擔家庭經濟責任,建議應以「傷害險」及「醫療險」等基本保障為主。以22歲新鮮人投保傷害險當主約為例,搭配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重大傷病險、多次給付型癌症險及失能豁免等附約,年繳保費不到1.2萬元就能有基本保障,較省荷包。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風險成為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退休後的老年安養與長照支出,勢必得提前打算,其中長期照顧保險(簡稱長照險)即是轉嫁風險的一種方式,不過相關給付方式、理賠條件可要看清楚,才能真正發揮長照保障的功用,以轉嫁長照風險。
為避免臨終前可能會遇到臥病在床、疾病纏身的風險,不少人會及早做好長照保障,如透過長照險,建構晚年照護的規畫。不過,壽險業者提醒,長照險常引發「很難理賠、保費很貴」兩大迷思,民眾要先有正確觀念才不會產生糾紛。
再不到一個月,2022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新的開始、新的希望,著實也令人期待。不過,就在日前不久,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罹病過世,讓不少粉絲紛紛難過落淚,動物園貓熊館更湧入大批哀悼人潮。據了解,團團罹患腦部惡性腫瘤惡化,最終不敵病魔……。
房貸壽險可將購屋後可能產生之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承擔,但在客戶不了解房貸壽險是風險轉嫁的觀念下,常會認為房貸壽險是額外「支出」的費用,甚至認為本身已有多筆保險而排斥。
產險健康險保單可投保年齡都較低,由於壽命逐漸延後,產險業不但將投保年紀提高,更針對銀髮族推出專屬的保單。
台灣正快速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隨著平均餘命延長,國人也更加正視長期健康照護問題。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女性失能率高於男性,且女性失能人口增加幅度高於男性,也讓女性族群更加倍關切自身健康和保障。長期關注國人健康的康健人壽推出首張專為女生打造的保單「扶愛85定期保險」,提供1至6級失能定額與扶助保險金,並針對意外事故所致加倍給付,住院與手術皆有保障,另外還針對女性特定部位手術提高保障額度,保單同時可搭配特定傷病附約,提供最高可達120個月的生活扶助金。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化意味著高失智時代的來臨。保經業者建議民眾透過保險商品規避萬一失智所需的照護費用,同時進行儲蓄類保險商品備妥老年生活所需資金,才能避免失智可能侵蝕年老後的生活費用,才能打造無虞的退休大計。
銀髮退休族群往往年齡已屆60歲以上,家中子女也多各自成家立業。和泰產險指出,長者們獨自生活,不僅日常諸多不便,還因年齡漸長,意外風險也隨之增加,若沒有保險支撐,所產生的意外傷害醫療費用也可能成為重大的經濟負擔。而銀髮退休族群在規劃保險的過程中,同時也面臨保險公司的核保、體況檢視等條件,因此如何規劃投保、怎麼保的恰恰好也成為一門學問。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之「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報告,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就有1人為65歲以上之長者。隨著高齡化進程加速,人們擔心的是活太久,且活得不健康。根據內政部公布之「109年簡易生命表」,國人平均壽命已達81.3歲,而衛福部公布之國人不健康平均生存年數卻創近年新高,達8.47年。
全球人壽商品部 副總經理鄭中安:
康健人壽近期推出「e路相挺」網路投保傷害保險,以及e路相挺網路投保意外失能扶助保險附約,投保民眾在發生意外導致重大失能時,可持續獲得100個月的保險金補貼,最低一天花費不到1元,一年337元,就可擁有百萬意外保障,補足失能期間無法工作時的缺口。
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訂定的國際失智症日,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化意味著高失智時代的來臨。借鏡日本層出不窮的照護問題與詐騙案件,更讓失智症的問題浮上檯面,凸顯超前部署的重要性,保經業者建議透過具有約束力的保險契約或信託契約,提前準備一筆與生命等長的「老後預備金」,就能照顧未來的自己,也可免除後輩子孫的爭端與照顧壓力。
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訂定的國際失智症日,值此時刻不禁讓人憂慮,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化意味著高失智時代的來臨。
雖然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已漸漸趨緩,但世界各地疫情仍未見停歇,也因此嚴重衝擊各國經濟,台灣也不例外。壽險業者提醒民眾,壯世代應及早補足退休準備金的缺口,建議可選擇結合「投資與保險保障」功能的變額萬能壽險進行規畫,幫自己做好退休第二人生的規畫。
台灣需要長期照護的人口以每年2~5萬人的速度增加,而傳統定義的長照險則每年增加3~10萬張,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上半年長照險新銷售4.6萬件、新契約保費12.4億元,到今年6月底止,長照險有效契約84萬張。對應台灣總人口數,投保率仍不到4%,算是推動進展相對緩慢的險種。
金管會鑒於失能扶助險存在發生率及死亡率2大不確定因素,已要求有銷售相關產品的壽險業者,須在3月底前開會評估費率適足性,若不足需提具準備金補強計畫。若銷售初期有獲利,自2020年會計年度起,需全數提列為特別盈餘公積、保留在帳上「晴天存糧」。
失能扶助險正式被亮紅牌。金管會25日宣布,由於失扶險有失能發生率及失能後死亡率兩大不確定因素,已要求銷售的壽險公司在今年3月底前召開費率適足性評估作業,若不適足者要提出準備金補強計畫;同時保單銷售初期可能有獲利,從2020年的會計年度起必須將利潤全數提列為特別盈餘公積,保留在帳上。
失能扶助險正式被亮紅牌。金管會25日宣布,由於失扶險有失能發生率及失能後死亡率兩大不確定因素,已要求銷售的壽險公司在今年3月底前召開費率適足性評估作業,若不適足者要提出準備金補強計畫;同時保單銷售初期可能有獲利,從2020年的會計年度起必須將利潤全數提列為特別盈餘公積,保留在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