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奈米微粒的搜尋結果,共17筆
巨生醫(6827)2日宣布,自主研發的MPB-1523 MRI顯影劑-肝細胞癌的臨床二期試驗結果佳,除了近期將在著名放射科醫學期刊JMRI發表成果外,團隊也積極規畫向美國FDA申請MPB-1523針對腎功能不佳的肝癌病患的孤兒藥資格認證和三期臨床試驗,並啟動與國內外各大藥廠洽談授權。
巴西利用無人機和奈米技術等高科技替代肥料,提高農作物產量,對抗肥料價格高漲。
巨生醫(6827)透過奈米微粒技術平台,自主研發的奈米氧化鐵微粒(IOP)佐劑,已成功完成IOP疫苗佐劑細胞實驗,與市售佐劑相比,可激發更高的T細胞免疫力,IOP可望成為新一代的疫苗佐劑。
興櫃生技類股新尖兵-巨生生醫(6827)於10月19日登錄興櫃。其主要業務項目為,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技術平台相關新成分新藥/新劑型新藥開發。
蠶絲不僅可以穿在身上,也能用於醫療材料,例如治療傷口。一顆平均大小只有0.00000783公分的奈米微粒,結合從蠶絲萃取出的蛋白加上多巴胺,創造出具備熱感應與抗氧化的藥物貼片,已經在動物身上實驗成功,未來可望應用在治療傷口加速癒合。
專攻奈米藥物與劑型開發的巨生醫(6827)預計10/19登錄興櫃,每股參考價35元。總經理王先知14日在法說會中表示,旗下用於肝細胞癌診斷的MPB-1523、用於缺鐵性貧血的MPB-1514,2020年已完成臨床II期、IIa試驗收案,預計年底到2022年陸續啟動授權;而MPB-1734抗癌藥物新劑型,則規劃第四季在台、美展開一/二期收案。
巨生醫(6827)今日下午舉行興櫃前法說會,規畫將在10月19日登錄興櫃,公司成立在2014年,是由工研院奈米國家計畫衍生的奈米藥物開發平台新創公司,以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核心技術,專注開發利基奈米藥物的新藥生力軍。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今(14)日啟動,並頒發科技部績優產學聯盟獎。陽明交大由FinTech研究中心主任黃思皓主持的「金融科技創新產學聯盟」,以及環境工程研究所講座教授蔡春進所領導的「PM2.5及奈米微粒監測與控制技術聯盟」,雙雙獲得科技部「109產學績優聯盟」殊榮。
全球首份奈米微粒暴露的流行病學追蹤研究報告出爐!國衛院追蹤全國14家製造或使用奈米材料機構長達3年半,發現長期暴露在奈米微粒的環境下,未來可能增加肺部功能損傷的風險,建議長期暴露者工作時應配戴N95等級以上的防護裝備,降低肺功能損傷機率。
全球首份奈米微粒暴露的流行病學追蹤研究報告出爐!國衛院追蹤全國14家製造或使用奈米材料機構長達3年半,發現若長期暴露在奈米微粒的環境下,未來可能增加肺部功能損傷的風險,建議長期暴露者工作時應配戴N95等級以上的防護裝備,降低肺功能損傷機率。
國衛院21日表示,4年來重複測量臺灣14家製造和使用奈米材料機構,結果顯示,長期暴露於奈米微粒環境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失衡;但統計結果並未顯示與心血管功能障礙、肺損傷、發炎反應、神經行為和遺傳毒性有關。
檢測設備廠致茂(2360)在半導體、Photonics等測試設備出貨暢旺下,第一季獲利年成長近六成,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公司表示,第二季將由5G、伺服器及半導體等需求挹注,看好本季業績有望勝過首季,17日股價力彈2.77%,收在148.5元。
環保署去年底才宣布抗空汙有成,紅害日大減一半,只是為何大家時不時抬頭看天空,還是灰濛濛,原來是政府忽略還有比PM2.5更毒的PM1,能夠直接進到人體的肺泡,甚至會侵入胎盤影響胎兒發展,問題是環保署說還在收集資訊,人民也只能自求多福?
耀群科技(ASYS)校正實驗室已通過全國認證基金會(TAF)「ISO 17025」認證,開啟該公司為電子、科技、生技、製藥等業界的無塵室專用儀器檢驗及校正服務範疇。
耀群科技(ASYS)校正實驗室通過全國認證基金會(TAF)「ISO 17025」認證,開啟該公司為電子、科技、生技、製藥…等業界的無塵室專用儀器檢驗及校正服務新里程碑。
耀群科技(ASYS)校正實驗室通過全國認證基金會(TAF)「ISO 17025」認證,開啟該公司為電子、科技、生技、製藥…等業界的無塵室專用儀器檢驗及校正服務新里程碑。
以甲殼素天然高分子素材為原料,享譽國內生技醫療業的世展科技公司,於2001年正式量產水溶性甲殼素基礎原料,並推出甲殼素應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