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奧運主辦權的搜尋結果,共237筆
儘管因人權議題及壓榨勞工遭受外界抨擊,卡達仍自認本屆世界盃舉辦相當成功,讓他們有著更大的決心,根據外媒《路透》表示,熟悉奧運申辦流程的人士透露,卡達有意再度申請2036年奧運主辦權,盼望成為第一個舉行奧運的穆斯林國家。
大陸再有賽事受到疫情影響,原定10月於杭州舉辦的2022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簡稱亞殘運會)宣布延期舉行,新的舉辦期程待定。此前,杭州亞運、成都世大運已確定延後,還放棄亞洲盃足球賽主辦權。
2022巴西南卡西亞斯第24屆達福林匹克運動會(巴西聽奧)於台北時間2日上午6點正式開幕,中華代表隊共39位選手代表,並由上屆聽奧網球女單、女雙勇奪2面金牌的林家文擔任進場掌旗官。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在20日正式落幕,冬季奧運閉幕式於晚間8點在俗稱「鳥巢」的大陸國家體育場舉辦,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等出席。
在疫情打擊下,東京奧運不僅延期舉辦,因而造成觀光與門票收入損失慘重,次年勉強舉辦,還加重了本土疫情,導致民怨四起。北京冬奧在變種病毒及美國「外交抵制」干擾下終於順利登場,讓運動員盡情發揮為國爭光。
美國國會議員今天疾呼,若該國運動員選擇在北京冬奧期間就中國侵犯人權的行徑發聲,美國奧會要準備好保護美國選手免受中國政府可能祭出的報復。
政府終於在「抵制北京冬奧」議題上出手。體育署日前宣布,我冬奧代表團因考量航班抵達時間和疫情等因素,將不出席開、閉幕典禮。這顯然是想打安全牌,只可惜看起來兩不得罪的做法並非好牌,反而凸顯台灣在美中競爭中像小媳婦般扭扭捏捏的窘境。
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於2月4日登場,疫情攪局外,又加上中國人權狀況導致國際抵制,在在讓北京冬奧會更加引發關注。《紐約時報》指出,2008年北京主辦夏季奧運時,這場體育界盛會是中國展示成就的窗口,如今,中國已經變成一個截然不同的國家,不再需要證明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外,也無視那些批評者。
北京冬奧下個月4日即將登場,中國不但克服曾讓北京申辦看來遙不可及的重重障礙,也決然壓倒各項新挑戰,包括永無止境的COVID-19疫情,以及國際對中國集權行為日增的關切。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將於2月4日開幕,中華代表團昨天下午授旗,並由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致贈加菜金,本屆冬奧中華隊目前確定在滑雪、滑冰及雪橇3個項目共4人取得參賽資格,還有2名選手有很大機會遞補參賽,期盼可以在這項冬季運動最大舞台傳回捷報。
美國奧林匹克暨帕拉林匹克委員會(USOPC)重申對這次的北京冬奧保持中立,不會加入抵制行列。奧會主席里昂(Susanne Lyons)16日對《美聯社》表示,他不願把政治凌駕於230位美國運動員的夢想之上,他希望彭帥沒事,但期盼有能力的團體去確認而不需要美國奧會來做。
「時事通信社」報導,日本航空自衛隊(以下簡稱空自)最著名的飛行表演隊「藍色衝擊」(Blue Impulse),先前在演出後違反規定自行釋放彩色噴煙,可能導致達1100輛民用車輛遭染色;空自近期承認,已著手準備相關賠償事宜。
美國之音報導,一組來自美國兩黨的參議員28日對一部年度國防政策法案提出一項修正案,將出於踐踏人權原因而對中國主辦的冬季奧運會實行外交抵制。目前離北京冬奧會的開幕還有不到一百天的時間。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組委會準備接收奧運火炬之際,人權活動人士當地時間17日在希臘雅典衛城舉行示威,抗議北京冬奧會。現場的幾十名警察迅速阻止,並拘捕2名向衛城投擲旗幟的活動人士。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組委會準備接收奧運火炬之際,人權活動人士當地時間17日在希臘雅典衛城舉行示威,抗議北京冬奧會。現場的幾十名警察快速對抗議的活動人士採取阻止行動,警方並拘捕2名向衛城投擲旗幟的活動人士。
日本為在東京奧運中重新以彩色煙霧進行飛行表演,先前耗費6年時間和2.31億日圓(約新台幣5800萬元),研發出在一定高度上使用便不會對地面造成影響的染料,結果卻有飛行員為讓民眾開心,在降落前釋放彩色煙霧,導致可能有數百輛民車遭到染色。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隨著盛夏轉入立秋,熱烈的2020東京奧運吸引了全球觀眾目光,加拿大的文藝城市蒙特婁,也曾是奧運會舉辦地,這座奧運之城充滿現代活力,更擁有迷人藝術氛圍,在這裡拍攝的每張照片彷彿都在訴說一段美好的故事。
恍如誤點的列車,時差整整一年的2020東京奧運,終於在台灣時間2021年7月23日晚上七點,從杳無音訊的異想世界,駛入眾聲雜遝的現實人間。
為期17天的2020東京奧運昨晚隨著聖火熄滅而落幕,主辦權交給下屆奧運主辦城市法國巴黎。中華隊本屆勇奪2金4銀6銅,在205個參賽國家/地區中排名34,創歷屆最佳紀錄,美國靠最後一天進帳3金2銀,以39金41銀33銅躍居獎牌榜第1,中國大陸38金32銀18銅排第2,第3名則是地主日本的27金14銀17銅。
舉辦奧運其實是一場相當難賺、甚至多數都是賠錢的生意,牛津大學研究發現,60年代以來,各界奧運都有嚴重超支情形,不過為何仍有城市想主辦奧運?專家指出,主要動力包括提升城市國際知名度、主場優勢贏得更多獎牌、藉機讓城市翻新、新建運動場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