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好事代表的搜尋結果,共72筆
致力於扶植食農新創的「好食好事基金會」,17日宣布遴選10家食農新創企業進入2023年好食好事加速器,執行長陳茂嘉表示,獲選的企業將展開為期4個月加速計畫,內容包括接受課程、業師輔導、行銷曝光、業務媒合、投資鏈結等,培育專業食農新創人才。
專注於支持台灣食農創新創業的「好食好事基金會」,17日宣布遴選出10家食農新創企業進入2023年好食好事加速器,將展開為期4個月的加速計畫,總獎金逾150萬元;今年十家新創企業中除了ECOCO等台灣團隊外,更有海外團隊新加坡Gentle Foods入選。
第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即將於2023年底於杜拜登場,是世界上重要的年度氣候會議。今年,台灣的臺大實驗林受到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 WCF)邀請,成為全球合作夥伴(Global Partner),將在聯合國氣候峰會(WCS)擔任專題演講與論壇與談講者。
全台蛋荒,顯現全球環境變遷、農業發展至飲食問題面臨極大挑戰,近年永續農業和食品創新的發展越受重視。台灣第一家食農加速器「好食好事加速器」多年來免費輔導食品及農業相關新創,目前累計輔導45家,存活率高達96%,現正展開第六屆招生,總獎金逾150萬元。
一雙襪子可以同時作三件好事。中國人壽10日表示,因認同瑪利亞基金會的理念,並鼓勵瑪利亞青年自力更生、成為創作者,中壽成為「瑪利亞YOUNGの快樂襪子店」的首家客製企業,認購3,000雙印有代表中壽企業精神「we share we link」字樣的襪子,送給中壽員工,在協助瑪利亞青年之餘,也作到環保及拋磚引玉。
由頂新和德基金捐助成立的「好食好事加速器」,第五屆新創團隊Demo Day大獎評選已圓滿落幕,鉅田潔淨將甘蔗渣變身低碳環保餐具,更是台灣首家取得產品碳足跡認證的植物纖維餐具廠商,讓農業廢棄物找到新價值,勇奪「潛力獨角獸獎」及100萬元獎金,成為最大贏家。
「好食好事加速器」14日舉辦第五屆新創團隊Demo Day大獎評選,決選結果出爐,將甘蔗渣變身環保餐具的鉅田潔淨技術,勇奪最大獎「潛力獨角獸獎」及100萬元獎金;利用檸檬渣製成風味魚飼料,兼顧循環經濟與養殖魚貨經濟價值的日東科技漁業,獲得「食農永續發展獎」和獎金50萬元。
台中市霧峰警友辦事處主任戴儲賢日前上午獲頒台中市好人好事代表,他長期投身公益,默默行善,協助家境困苦之人處理喪葬費用高達120件,皆未具名;戴儲賢表示,他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被幫助的人臉上的笑容,期望能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帶動善的循環。
台中市表揚好人好事協會所主辦的「111年台中市好人好事代表選拔活動」,今年從教育、警消、醫護、慈善團體、社會人士等5大類別,33名好人好事代表名單2日出爐,理事長李超群表示,透過好人好事代表溫暖感人的善行故事傳遞愛的力量,拋磚引玉,期盼各界人士共襄盛舉,發揚更多優良行善事蹟,創造和諧幸福溫暖的社會。
新北市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今於市府表揚28位好人好事代表,新北市長侯友宜應邀出席頒獎,並表示台灣最需要的凝聚正向的力量,及積極看待每個良善的地方,最不需要的是口水之爭,或是惡意批評,因此非常肯定協會以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當好人為宗旨,讓社會越來越好。
在父親節前夕,基隆市政府6日舉行模範父親好人好事代表表揚大會,共有8位模範父親及8位好人好事代表,在基隆市長林右昌及議長代表機要秘書藍正宗等人祝賀下,一起上台接受表揚,合影留念。其中,仁愛區的代表,是文化部認證米雕(捏麵人)大師謝源張。
第五屆「好食好事加速器」計畫今年4月啟動,經過為期四個月的輔導成長計畫,以及二個月徵件與評選,最新結果揭曉,從60多家食農新創企業中,遴選出12家台灣具有發展潛力的團隊。
彰化家扶兒少保護委員李世湧25年不間斷在元宵前5天街頭義賣燈籠為家扶孩子點燈,帶動成了彰化最美傳統;彰化有名董娘紀淑玲也擔任家扶扶幼委員18年,從鬼門關裡重生,更堅定老天爺要她執行尚未完成公益,兩人都榮獲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的殊榮。
中科院航空所工程師陳永祥,利用閒暇時間長期參與志工服務長達11年,投入弱勢長輩、體育、教育及導覽等服務,3年前加入台中市警察局第三分局正義民防分隊,成為民防志工,日前他榮獲「110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特地帶著獎牌三分局至正義派出所與警方分享這份榮耀。他說,從事飛機製造研發是守護國防,民防志工則協助維護治安,都是家園平安重要防線。
婚姻是愛情的延續,許多人一輩子尋尋覓覓,就是希望找到一個能和自己攜手終生的對象,但是婚後兩人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因此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談婚姻,《搜狐網》運勢專欄特別指出,12星座的男人一旦想娶妳,就會有以下徵兆出現。
新北市府今與新北市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舉辦2021年好人好事代表頒獎典禮,其中急難救援協會成員楊敏政也獲得表揚,他長期支援新北各項重大救災行動,這次虎豹潭失蹤事件,他待在現場整整6天,運用空中和水下無人機,協助消防搜救。楊敏政表示,他本身是做工程相關行業,但投入救災支援數十載,雖然每次救援返家都很疲累,但很有意義,這次能獲表揚也相當意外。
「宅經濟」與「網紅經濟」崛起,Z世代(90-00後)已逐漸成為消費主力,無論是足不出戶的「享受式生活」,或是跟隨KOL、KOC(關鍵意見領袖與消費者)的生活風格,都將牽動未來消費市場與商業行為。好食好事基金會正在辦理第4屆加速器種子計畫,扶植食農新創產業,餐飲平台「3 SQUARE」在期中成果簡報競賽中,以優秀的商業模式和中長期計畫,獲得第1名及獎金3萬元。
宜蘭市民族里民游林素梅多年來熱心公益,排解鄰里糾紛,在地方的推薦下榮獲宜蘭市好人好事代表,雖然受疫情影響,取消公開頒獎儀式,宜蘭市長江聰淵、宜蘭縣長林姿妙先後到游家,讚揚游林素梅是鄰里之光。
第4屆「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今(11)日於線上舉行開學日活動,好食好事基金會潘長庚董事長、陳茂嘉執行長帶領基金會營運團隊,並邀請加速器校友「峰漁有限公司」、「寶奇生技」與本屆入選的11家食農新創團隊於線上相見歡。本屆輔導為期4個半月,以線上課程、會議方式為主,盼疫情期間,持續給予台灣食農新創團隊支持,達成捐助人代表魏應充的「讓台灣處處有好食」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升溫,民眾自主防疫、餐飲強制外送外帶的規定下,「宅食經濟」趨勢也加速發展。台灣第一個食農加速器──好食好事加速器,第4屆食農新創加速輔導計劃改以線上模式開辦,為11家新獲選的台灣食農新創團隊提供4個月免費加速輔導服務,希望他們在這波疫情中撐過嚴峻時期、洞見「宅食經濟」等新食農創新產業的市場機會,掌握未來的趨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