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好事集的搜尋結果,共10筆
中華開發金控日前舉辦「ESG公益好事集」,邀請23家社會企業、社福基金會與偏鄉學校,透過市集攤位推廣優質產品,並鼓勵集團員工參與,活動總銷售額在三小時內就突破220萬元,創下歷年新高。
2022中台灣元宵燈會「台中虎耶YA!」,正在文心森林公園熱鬧開展!除賞花燈、看表演,現場還有「花森好市文創市集」,跳脫以往「夜市排檔」框架,近百攤手作、小農、圖文創作等特色商品如百花盛開,搭配樂團歌手草地音樂會,展開一場有歌聲相伴的市集派對,期望2022年讓民眾好事會發生。
農曆金虎年前夕,開發金控於總部新大樓舉辦「迎春好事集」快閃公益活動,當天3小時即衝破新台幣110萬元,創下歷年最好成績,幫助所有參與市集的各家公益廠商,歡喜過好年。僅管受新冠疫情侵擾,戶外大型活動量體溫、戴口罩,防疫措施不能少,但開發金控2,000多位員工仍以實際行動展現投入社會公益的具體實踐。
農曆春節前,中華開發文教基金會在金控總部大樓舉辦「中華開發迎春好事集」,來自全台14家公益單位販售上千種商品。中華開發金控總經理龐德明(Stefano Paolo Bertamini)首次參與,呼籲同仁以實際採購行動支持公益商品。
2010年由在地小農成立的「花蓮好市集」,主張以自然農法與友善環境耕作方式,提供農友栽培技術與農產品交流平台,慶祝市集成立7周年,這個周末將在花蓮鐵道文化二館舉辦「好事集節」,經由農產品展售讓民眾認識在地無毒食材,傳遞對自然環境的尊重精神。
跨領域合作學習正夯,花蓮高商與海星高中、花蓮高工及花蓮高農4所高職聯手,從花草種植、甜點製作到行銷通通自己來,為籌備即將到來的好市集活動,學生緊鑼密鼓的演練叫賣過程,首次當起小農的學生,直呼當老闆真的不容易。
高價格不是有機蔬果的指標!花蓮在地的環境友善農夫市集,透過農產品和文創產品的結合,更豐富花蓮在地特色,小農們帶來自家土地種出來的農作物或加工品,省去通路商的剝削,價格自然平易近人。
小農市集崛起頗有取代傳統農產交易之姿,但專家認為,小農市集與傳統市場顧客群有強烈的分眾,研究更發現,會逛小農市集的人多屬「中產階級」,他們食安意識有較高要求,但占農產交易市場比例仍低,傳統市場仍是主流。
種菜容易,賣菜難。農業為主的花蓮,除了一般的農民種植蔬果外,另一股「有機」風正蔓延著。只是,超市或標榜健康有機店的有機蔬果實在太貴,反而讓民眾卻步。3年前,結合許多小農的花蓮第一個在地農夫市集-「花蓮好事集」因應而生,讓花蓮的有機農業與民眾更親近。
為了健康,也為了看不慣菜蟲剝削農夫,一股「直接跟農夫買」的綠市集風潮正在台灣各地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