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委外生產的搜尋結果,共59筆
高盛證券指出,英特爾從10奈米製程開始,就持續面臨製程升級延遲難題,近期更已決議在製造部門與內部產品事業體建立「類晶圓代工」模式,隨市場規模愈來愈龐大,預期英特爾2024、2025年將擴大釋單給台積電,委外代工趨勢抬頭環境中,台積電就是最大贏家。
高盛證券指出,英特爾從10奈米製程開始,就持續面臨製程升級延遲難題,近期更已決議在製造部門與內部產品事業體建立「類晶圓代工」模式,隨市場規模愈來愈龐大,預期英特爾2024、2025年將擴大釋單給台積電,委外代工趨勢抬頭環境中,台積電就是最大贏家。
台康生技(6589)今(21)日在竹北生醫園區舉行「全新微生物細胞商業化量產工廠建置工程」開工典禮,此場將在2025年開始正式生產,產能將較現有的微生物細胞廠達9倍大擴增,除了緩解在2025年現有產能趨於滿載不足外,更能承接國際以微生物細胞表達生產如重組蛋白及pDNA質粒(mRNA及病毒載體的起始原料)的商業化生產需求,使CDMO業務量能邁向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台股千元俱樂部之一的旭隼(6409)下午將參加花旗舉辦法說會,但謝絕媒體採訪。公司首季獲利7.46億元,EPS為8.55元,毛利率32.4%,營益率為22.15%,雙率表現均優於去年同期。
Gogoro採用資通(2471)MES製造執行系統,加速海外拓展,打造全球電動汽機車產業,並進一步投入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商機。
外資券商高盛發布電動車大報告預測,電動車產業正進入創新、可靠、及時上市和成本控制,以實現獲利的新時代,此一新需求,將帶動電動車製造委外的龐大商機。
泰福生技(6541)、中裕新藥(4147)14日共同宣布,就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及雙特異性抗體(bispecific antibodies, BsAb)開發生產合作,雙方皆擁有優異團隊、先進研發技術與設備,將從前端研發到生產與銷售攜手並進,期盼在CDMO市場攻下一城,展現研發、生產與成本最大綜效。
泰福-KY(6541)與中裕新藥(4147)今(14)日宣布就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及雙特異性抗體(bispecific antibodies, BsAb)開發生產合作,雙方皆擁有優異團隊、先進研發技術與設備,將從前端研發到生產與銷售攜手並進,期在CDMO市場攻下一城。
IC設計廠義隆(2458)公告第一季財報,單季歸屬母公司淨利季減27.5%至7.98億元,寫下2020年第二季以來單季新低,每股淨利2.81元。針對後續展望,義隆指出,由於中國封城影響物流狀況,因此預期第二季營收最高將僅季增9.8%,從全年角度來看,Chromebook需求下滑,筆電相關晶片出貨量亦將受到衝擊。
IDM廠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1日宣布,將把旗下一座在美國的8吋廠售予分離式元件大廠達爾(Diodes),預計2022年第二季完成交割。法人看好,由於與達爾合作關係密切的二極體廠德微(3675)未來將有機會因此承接更多達爾委外訂單,業績可望持續看增。
君帆(4584)今天以每股68元參考價登錄興櫃,開盤逆勢大漲,盤中最高成交價位來到93.7元,漲幅約38%,目前成交平均價格84.6元附近。
新冠風暴重創全球經濟,為分散產業風險,海外建基地已成趨勢,而有能力生產複雜高門檻產品的委託研發及生產代工(CDMO)廠更成當紅炸子雞,旅美生技企業家暨前羅氏(Roche)營運總裁楊育民,創辦的韌力生物(National Resilience),繼先前在加拿大收購藥廠後,7月底再宣布斥資1.1億美元收購bluebird細胞療法工廠,突顯生技產業已進入大洗牌。
板卡廠華擎(3515)因應越南當地政府要求企業須符合「就地生產、就地用餐及就地住宿」等三就地原則,其於平陽之委外代工廠在還未能立即達成前,將自7月19日起暫時停工,直至當地政府核准復工為止。
風雨衣製造廠達新11日高層人事異動,達新創辦人胡江河之子胡伯澤,再度回任達新總座,並負責日本業務,胡家第二代的達新董座吳子聰、副董胡伯毅,及總座胡伯澤,形成公司經營的「鐵三角」。至於達新總經理黃俊嘉,改轉任公司海外執行長,負責集團歐美地區外銷新客戶、新業務的開發。
花旗環球證券分析師Jim Suva指出,蘋果料將透過委外代工生產Apple Car,激勵營收、稅前息前攤提折舊前利潤(EBITDA)長足進步,正式開啟市值從2兆美元飆上3兆美元的甜美旅程;並點名鴻海、南韓現代汽車在內的11家亞洲大廠深具受惠空間。
資誠(PwC)聯合會計師事務所15日發布《2021金融業生產力調查報告》報告指出,金融機構已投入高達30%的年度預算於變革計畫,但卻未獲得相等的回報。
全球汽車產業近期陷入晶片荒,大型車廠紛紛宣布減產。華爾街日報分析,業界過度依賴台積電代工,舊型生產設備價格飛漲,以致車用晶片產能難以提升,供給短缺問題短期無解。
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上周四表示,直到2023年多數產品依然會在自家生產,受到英特爾(Intel)委外代工政策不如預期,台積電(2330)今天早盤開低走低,一度大跌23元至626元,跌幅逾3.3%,並跌落五日線。
即將接任英特爾執行長的傑辛格(Pat Gelsinger)指出,預期至2023年多數產品仍將在自有晶圓廠中生產,但委外代工比重確實可能增加。對台積電來說,英特爾原本就是大客戶之一,不論未來是否將核心的中央處理器(CPU)委外,包括蘋果、超微、聯發科、高通等對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需求強勁,可說是有恃無恐。
台積電股價13日終場收在605元歷史天價,邁向新里程碑。市場上關注台積電今天盤後法說,聚焦英特爾何時能確定委外代工訂單給台積電,美系外資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英特爾1月下旬將宣布擴大與台積電合作,看好台積電能接到25億美元(約台幣700億)大肥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