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娛樂業的搜尋結果,共241筆
友通資訊(2397)舉行法說會,副董事長李昌鴻表示,友通Embedded(嵌入式事業)受惠於缺料緩解及各區域市場需求強勁,有望較去年同期成長。AI運算浪潮帶動板卡、高效能運算需求,工業自動化預期下半年回到正常的水位。今年營運重點在於質的提升,營收方面期待有機成長,獲利成長率將超過營收成長。
大批美國消費商品業主正加緊腳步在中國開設更多的新門市與生產線,品類從一般消費的麥當勞、星巴克等食品企業,到拉夫.勞倫(Ralph Lauren)等中高檔服飾業。其中星巴克計劃到2025年在中國新設3000家門市,去年在中國新開700家門市的麥當勞,今年則計劃再開900家。
大年初四接神,鹿港天后宮遵循流傳數百年傳統,向媽祖祈求抽出各行業運勢籤,日用什貨商、工業資訊、工業化學都抽得上籤,詩云「貴人自有非常遇」等,只有娛樂業抽到下籤,整體呈現吉祥好召頭。
主計總處12日公布薪資統計指出,受物價高漲影響,今年前十個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率-0.13%,依舊是近六年同期首次負成長。此外,全球景氣降溫對我製造業的衝擊,已由生產面延伸至勞動面,10月製造業僱用人數、加班工時雙雙下滑。
主計總處10日發布受僱調查指出,由於物價漲幅超過薪資增幅,1~9月「實質經常性薪資」依舊下滑0.07%,為近九年同期首度負成長(103年以來)。不過,隨著國境開放,旅宿相關行業的僱用、薪資可望進一步改善。
主計總處24日公布就業調查結果指出,隨著商業活動恢復,大學畢業生陸續找到工作,9月失業率降至3.66%,為近五個月最低,隨著國境開放帶動人力需求,加以受惠於年底的季節因素,第四季失業率有機會再降低。
無黨籍高雄市長「神祕」候選人鄭宇翔先前成立競選網站,先後針對空汙、居住、性產業及產業發展發表相關政見,鄭宇翔20日拋出「博弈產業」政見,訴求由高市府邀集民間合資成立公營賭場,將博弈產業建構成為一般休閒娛樂產業。
大陸中新經緯網20日報導,據不完全統計,除上海、湖北、西藏外,大陸28省分已披露2021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整體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高於城鎮私營單位。2021年大陸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0萬6837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46萬4741元),對比「全國平均線」,北京、天津、浙江、廣東、江蘇、青海6省市平均工資超過全大陸。此外,寧夏、重慶兩區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也跨過10萬元關口,分別為10萬5266元、10萬1670元。
主計總處11日公布薪資統計指出,雖然1~5月經常性薪資增幅創22年同期新高,但由於通膨率更高,以致「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2%,為近六年同期首度負成長。另受疫情影響,5月受僱人數月減8千人,以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內需服務業的衝擊最大。
這一段時間,政府施政焦點全在通膨問題,不論是央行的升息,電價的調升,或是大宗物資關稅機動調降全是因應物價,然而除了物價,近期國內長期失業問題也有山雨欲來之勢,值得注意。
大陸官方為加速「穩經濟」大局,大陸國新辦8日舉辦政策吹風會,包含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等單位出席,要共推外貿的保穩提質。其中商務部提出要從幫助外貿企業抓訂單拓市場、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4方面提出13條具體措施;人行也表態加快落實稍早推出的「金融23條」,達到讓企業融資成本降低、穩定國際貿易間的人民幣匯率波動等政策。
中國新聞網報導,大陸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2021年平均工資數據,2021年大陸城鎮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非私營單位為10萬6837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46萬4728元)、私營單位為6萬2884元。不管是非私營、還是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是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IT);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從增長速度看,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年平均工資的增速最高。
自疫情於2020年蔓延,大家都注意到了,旅遊業、餐飲業、休閒娛樂業等服務業都備受影響,使得這些部門的就業人口明顯滑落,然而,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影響當前就業統計最厲害的,並非前述這些原因,而是內政部戶籍法第16條所規定的:「出境二年以上,應為遷出登記」。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A股全市場新增上市公司524家,總家數4682家,總市值96.53兆元(人民幣,下同),規模穩居全球第二。2021年,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64.97兆元,年增長19.81%,遠高於當年GDP增速。全年共實現淨利潤5.30兆元,年增長19.56%。
主計總處24日公布元月就業調查,受就業環境改善的影響,元月失業率連續第七個月下降,降至3.61%,季調後失業率3.70也創近四年同月最低,勞動市場已逐步改善。
主計總處今(24)日公布元月就業調查,受就業環境改善的影響,元月失業率連續第七個月下降,降至3.61%,季調後失業率3.70也創下近四年同月最低,勞動市場已逐漸恢復。
2022年1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即台灣製造業PMI、非製造業NMI,將在農曆開市第二天的2月8日(周二),由調研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公布。自跨入2022年,製造業供應鏈亂象致使旺季不旺,內需的非製造業受到本土疫情攻擊,民生消費面臨物價通膨的陰影,此項景氣領先指標,恐難複製過往的年節熱度。
周一公布的初值數據顯示,歐元區1月經濟復甦進一步減弱;新的防疫管制措施,對歐元區主流的服務業造成又一次的打擊。
經濟部日前公布我國最新12月外銷訂單679.0億美元,年增12.1%、連續22紅,以外銷為主的科技、製造業近來頻頻徵才、加薪、發獎金;不過,卻有近300萬、占總數35.8%的受雇員工,在這波景氣中不但沒有受益,薪資不增反減,活在另個平行時空。
Omicrone突破台灣社區防線,防疫警戒是否要再升三級,成了近日的熱門話題;人資專家警示,部分企業已取消尾牙、聚餐,民眾也猶豫農曆年節旅遊活動,若防疫警戒真的再升三級,服務業薪資與就業恐怕會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