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學研的搜尋結果,共566筆
國家太空中心執行國科會政策,推動台灣進軍國際太空產業鏈,擴大籌組「台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提供太空元件輻射驗測一站式服務。太空中心今年改制為行政法人,加上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加入,28日號召聯盟夥伴簽署新約,10位成員攜手壯大太空電子元件輻射驗測能量。
人工智慧(AI)已進入各行各業、改變民眾生活,為引導AI成為人民信賴且有益於社會的力量,國科會今天宣布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卓越中心」(AICoE),做為跨部會整合及國際合作的平台,以提升台灣在全球AI領域的競爭力。
中央研究院曾在2013年首度發布「農業政策與科技研究建議書」,十年之後再度於日昨又發布「農業政策建議書2.0」,針對台灣農業面臨的問題,提出八大政策建議。敦促政府決策及研擬執行方案時,能夠重新思考農地利用、農食產業、農業科技、生態環保、教育、醫療照護、農業金融與人力資源等議題。
紅斑性狼瘡是全身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目前仍然是症狀最多樣且複雜的風濕病。從輕微的皮膚表徵到嚴重的器官衰竭,臨床上缺乏評估免疫活性的生物指標,因此醫師在治療病患及設計臨床試驗時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團隊近期的研究指出,免疫細胞表現一種特殊的基因名為NLRP12,能夠調節身體的發炎反應,並且反映紅斑性狼瘡病人的免疫細胞活化程度。研究結果顯示NLRP12基因有潛力可作為了解紅斑性狼瘡疾病嚴重度的指標,以及新的藥物研發方向。
全球許多產業面臨巨大衝擊,但化粧品相關產業卻逆勢成長!靜宜大學化粧品科學系擁有化粧品、化學、藥學及生技等跨領域專業師資,並設置全國第一座符合國際化粧品GMP規範的實習示範工廠。主任陳俊宏說,該系致力提升化粧品產業的研發能量及國際化,更具備產、官、學、研等豐富資源優勢;學生擁有扎實專業訓練及相關證照輔導,專業技能與國際接軌也完全符合化粧品產業之需求。
僑委會近年積極推動全球僑臺商與臺灣學研機構產學合作,自110年起即委請中華經濟研究院向海外僑臺商企業進行問卷調查,111年「鏈結海外僑臺商與臺灣產業共同發展」研究報告中,匯集亞洲、北美洲、中南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等全球六大洲之僑臺商對於臺灣產學合作之意向及趨勢調查。
今年邁進第五年的2023年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8日開展,總共吸引荷蘭、丹麥、英國、挪威、法國、荷蘭、丹麥等15個國家的121家上、中、下游風力發電產業供應鏈參展,展出攤位超過270個,爭取風電產業商機。
為協助CNC零組件製造、整機製造與加工智慧製造等金屬加工產業上中下游業者解決目前面臨的產業技術瓶頸,並提升國際競爭力,由國立臺灣大學機械系特聘教授覺文郁主導,結合國內產學研20家相關單位與業者共同執行的經濟部技術處「應用5G、工業物聯網推動CNC工具機產業數位轉型與雲端加值服務計畫/共同開發」成績亮麗,逢2023台北工具機展6日起開展,特別在南港一館一樓K0026展出廣用型感測器AI匣道模組(Ai-Node)、AR/MR 數位精準售服系統、數位生產履歷、多軸非接觸空間量測與自動補償(Alpha ONE/LRT)、主軸熱溫升補償系統(LST)與主軸負載監控防護系統等重要成果,歡迎各界前往參觀了解。
僑委會自110年起委請中華經濟研究院向海外僑臺商企業進行問卷調查,111年「鏈結海外僑臺商與臺灣產業共同發展」研究報告中匯集亞洲、北美洲、中南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等全球六大洲之僑臺商對於臺灣產學合作之意向及趨勢調查。透過此調查,可瞭解海外僑臺商企業營運趨勢及動態、對臺灣產業合作需求等資訊,強化鏈結海外僑臺商與臺灣產業共同發展。
第3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矽」(SiC)晶體是發展電動車、6G通訊、國防、航太、綠能的關鍵戰略物資。國立中山大學晶體研究中心創全國學研單位之先,成功生長6吋導電型(n-type)4H碳化矽單晶,穩定性高、成本低,製程100%MIT,有助台灣產業升級、強化全球競爭力。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矽」(SiC)晶體是發展電動車、6G通訊、國防、航太、綠能的關鍵戰略物資。國立中山大學晶體研究中心創全國學研單位之先,成功生長6吋導電型(n-type)4H碳化矽單晶,穩定性高、成本低,製成100%MIT,有助台灣產業升級、強化全球競爭力。
安邦生技主辦、DCB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指導的「2023 安邦醫學生論壇」,今(24)日下午於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盛大舉辦。安邦生技董事長徐祖安博士表示,過去十年醫藥的進展令人驚嘆,從標靶藥物、新型癌症免疫檢查點療法、到逆轉遺傳性疾病、再到拯救全球數億生命的mRNA技術,都只是實驗室研究的「冰山一角」。他鼓勵醫學生們,若想成為未來醫學發展的推手,進入實驗室,即可掌握發覺醫學奧秘的絕佳機會。
教育部為建立多元化升學管道,從107學年度起辦理四技二專「特殊選才」入學聯合招生管道,本招生管道著重考生多元專業領域、特殊技能、經歷、專長或成就,不採學測及統測成績。112學年度四技二專特殊選才入學聯合招生,分別設有「青年儲蓄帳戶組」及「技職特才及實驗教育組」,招生名額各提供455名及469名,共計924個招生名額。
台灣浩鼎董座張念慈去年12月29日猝逝,18日舉辦追思會,與張念慈相知逾40年的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表示,張念慈是生技界的奇才,對台灣生技產業貢獻很大。2013年在翁啟惠號召下,參與募資成主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基金會,迄今已培養超過500位優秀人才。
香港城市大學台籍校長郭位近日率領行政團隊訪台,郭位表示港校是全世界最難進入的大學之一,15年前錄取率僅20%,現在也才30%;港城大「學研出塵、科創入世」,盼以「教研合一」理念吸引台灣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
台灣區絲織工業同業公會1月13日舉辦請益暨感恩餐會,紡織業相關產、政、學、研代表聚集,包括: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紡織所所長李貴琪、產紡協會理事長黃鯤雄、榮譽理事長羅忠祐、創代協會理事長程鯤、化學產業協會理事長陳偉望、亞東科技大學校長黃茂全、福懋興業總經理李敏章、流亞科技董事長陳暐仁、紡拓會副秘書長楊曉琴、各紡織教授及絲織公會理事長莊燿銘及林文仲、陳建柱、卓欽銘及戴宏怡名譽理事長等人,凝聚產政學研能量,場面溫馨洋溢。
隨著傳統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包括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等不同階層的學校,都陸續進入寒假。而在這例行年假屆臨的同時,今年在大學教育領域,卻有一個異於往昔的特殊訊息,引發台灣高教界的高度關注,並值得即將沉浸於新年節慶團圓喜樂氛圍的各界人士的正視與省思。
國科會30日預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認定辦法」及「政府機關(構)委託補助出資國家核心關鍵技術計畫認定辦法」草案,未來將設置「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審議會」,邀集產官學研專家共同認定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兩項子法預告至2023年3月1日止,自發布日開始施行。
友達宣布攜手成大共同成立聯合研發中心,並由友達董事長暨執行長彭双浪及成大校長蘇慧貞共同主持揭幕典禮。友達預計在未來3年投入3,000萬預算,聚焦智慧醫療、前瞻顯示、循環經濟及數位科技。
今(2022)年全球高病原禽流感病毒疫情的爆發,已經對全球家禽產業產生了重大影響,自爆發以來損失將近數十億美元。自2021至2022年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已經影響歐洲37個國家,總計2,467起家禽場染疫,並撲殺了4,770萬隻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