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學術排名的搜尋結果,共388筆
勞動部近日公布最新國內薪資職業排名,榜首機師平均月薪27萬元、年薪401萬元,朝陽科大航空學院備受矚目、招生水漲船高。校長鄭道明5日表示,航空學院已投資7億元,設備好、師資佳,其中,飛航系提供專業飛行訓練及取證課程,甄選學子赴美長榮飛行學院接受訓練,是國內少見培育機師管道、唯一與國籍航空公司合作推出飛航課程。
教育部近日公布第二期高教深耕計畫112年各大學核定經費,繼臺大、成大、陽明交大、清華等四強,興大獲得4億5,019萬7,237元,持續穩居全國第五,整體經費並較111年增加逾1,200萬元。
近日統測成績出爐,台中朝陽科技大學航空學院炙手可熱!包括飛行與民航人員技術系、航空機械系和航空運務系都逐步開枝散葉。飛航系一條龍教學、設備優良,航空機械系今年將有第1屆畢業生,今年首度加入招生行列的航空運務系,亦將於9月有第一批新生入學。
朝陽科大航空學院最後一塊拼圖報到!隨著邊境解封,航空產業復甦,斥資5億元投入航空學院的朝陽科技大學,在既有航空機械系、飛行與民航人員技術系的基礎下,去年獲教育部核准新設「航空運務系」,今年秋季首批新生入學,未來將培育空勤、地勤及運輸專業人才,為國際航空產業再添生力軍。
國家圖書館近日公布最新學術影響力評比,朝陽科技大學榮獲學位論文開放貢獻獎(全文授權數)、學位論文開放貢獻獎(全文授權率)、學位論文取用貢獻獎(全文下載數)及學位論文開放取用傑出貢獻獎,且根據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收錄的近135萬筆數據進行分析,朝陽科大學位論文被引用數,已連續11年蟬聯私立科大第一,展現豐沛的學術影響力。
臺科大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黃國禎講座教授,專精如何利用科技將教育內容傳遞給廣泛學習者,於數位學習教育領域擁有豐富研究經驗和卓越成就,曾獲108年師鐸獎,在學術排名上,教育、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全臺第二,電腦科學領域全臺第三,亦獲111年度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傑出特約研究員殊榮。111年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共計21名學者獲獎,其資格為累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二次,且執行特約研究計畫合計滿六年者。
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訪問團25日抵台,而為發揮政大在供應鏈研究優勢,以及擴大國際影響力,政大與捷克查理士大學合作,並由政大校長李蔡彥及查理士大學副校長波拉克(Jan Polák)代表,於今(29)日簽署「成立供應鏈韌性教研中心合作備忘錄」,將於今年秋季開始執行相關學術合作計畫。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近日公布2022到2023年全球最佳大學學科排名,在工程領域項目,台灣有17所學校入榜,其中,朝陽科技大學是私立科大唯一進榜,卓越學術表現名列全球851名。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24日表示,學校在國際合作研究評比項目表現突出,是致力推動國際化具體成果的展現。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近日公布2022到2023年全球最佳大學學科排名,在工程領域項目,台灣僅17所學校入榜,其中朝陽科技大學是私立科大唯一進榜,其卓越的學術表現,名列全球851名,朝陽科大表示,尤其國際合作研究評比項目表現突出,是校內致力推動國際化具體成果的展現。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指出,台灣在2023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的退步幅度為亞洲第二大,僅次於香港。在台灣223個參與評鑑的大學學科中,高達135個學科的全球排名較去年下滑。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指出,台灣在2023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的退步幅度為亞洲第二大,僅次於香港。在台灣223個參與評鑑的大學學科中,高達135個學科的全球排名較去年下滑。
在泰國富有盛名的皇太后大學,日前前往嘉南藥理大學進行學術交流拜會,並對於締結姊妹校以及簽署MOU合作備忘錄進行交換意見。
中山、高雄大學再掀併校話題,中山大學生會2月底在臉書、校內緊急發起意見蒐集行動,海報標語出現「併校還是病校」歧視字眼遭批判是「帶風向」,張貼一周後急撤。高大學生也反嗆,中山應與大陸中山大學切割、改名高雄大學,正本清源。
隨著各國邊境解封,看好後疫情時代旅運需求大增,斥資5億元投入航空學院的朝陽科技大學,在既有航空機械系、飛行與民航人員技術系的基礎下,今年新設「航空運務系」,培育空勤、地勤及運輸專業人才,為國際航空產業再添生力軍。
大陸觀察者網3日報導,知名「反華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2日發布報告稱,中國大陸在44項最關鍵和最新興技術中,有多達37項「驚人領先於全球」,包括國防、太空、機器人、能源、環境、生物技術和人工智慧等領域。
澳洲國防與戰略政策智庫周四表示,在對國防、航太、能源、生技等產業進行研究後發現,在44項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中,中國有33項取得「驚人的領先優勢」,而西方民主國家在研究成果的全球賽局中明顯落後。
2023大學暨技職校院多元入學博覽會台中場,25日、26日於烏日區台中國際展覽館登場,朝陽科技大學斥資5億設立的航空學院,今年首度加入招生行列,以培育空勤、地勤及運輸專業人才之「航空運務系」,吸引學生詢問,成為大博會的新亮點。
行政院長陳建仁於今(31)日正式走馬上任,但他已「借調」方式暫離中研院特聘研究員的高薪職務,抨擊聲浪持續不斷。前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質疑,不明白陳對我國學術貢獻何在,及特聘研究員又是如何具有作為終身職的價值?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回應,創設這項人事制度,在於讓研究人員待遇接近國際水平,而陳不僅是中研院院士,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攻擊陳建仁,我覺得不公平!」
新任閣揆陳建仁是國內知名的流行病學家,2021年底低調加入民進黨,被視為民進黨政治布局的「最佳活棋」,而大仁哥的人和,讓他在組閣上也獲得綠營人士讚許,但同屬公衛界及學界的專業領域人士則有不同看法,認為陳建仁曾被爆出掛名論文涉抄襲,新冠疫情期間更是盲目護航高端,有損學者風範,未來登上閣揆大位後,面對更多專業領域之外的事務,執政表現更是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