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學術論文的搜尋結果,共220筆
一位名叫瑪麗亞•沃龍佐娃 (Maria Vorontsova)博士後研究員,在瑞士MDPI出版集團的科學期刊上發表了5篇文章,也在美國內分泌學會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引起了一些爭議,因為沃龍佐娃是俄羅斯總統普丁的長女,是一名專業的內分泌醫學博士。
從大陸科技部辦公廳4月27日印發「關於開展論文學術不端自查和掛名現象清理工作的通知」後,要核查包含如論文是否存在抄襲、剽竊、重複發表;實驗研究數據是否為作者真實開展研究所得等情形。這也導致近期大陸多所大學例如北京建築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浙江寧波大學等都提出「徹底清理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
隨著AI人工智慧與GPT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的登場及快速進步,許多人類可以進行的事情陸續被取代。即使現在還沒有被取代,在不久的未來也會被取代。
大同大學獲國科會補助,三位博士及博士後研究員,日前飛往華沙理工大學(Warsa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進行研究交流。申請計畫的化生系副教授邱郁菁說,華沙理工大學是波蘭最好的大學,除增進學術能量,「也給學生不同的環境和學習機會」,本校為私立大學獲兩年補助最多人數的學校。
國家圖書館近日公布最新學術影響力評比,朝陽科技大學榮獲學位論文開放貢獻獎(全文授權數)、學位論文開放貢獻獎(全文授權率)、學位論文取用貢獻獎(全文下載數)及學位論文開放取用傑出貢獻獎,且根據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收錄的近135萬筆數據進行分析,朝陽科大學位論文被引用數,已連續11年蟬聯私立科大第一,展現豐沛的學術影響力。
國家圖書館成立至今90年,為感謝各送存單位長年付出與協助,特於3月31日舉辦主題為「國圖90,感謝有您—資源共建共享,知識永續傳承」之感恩活動,並於會中致贈感謝狀,玄奘大學為期刊論文暨學位論文開放績優單位,因此獲邀與會接受表揚,由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陳悅萱老師代表出席受獎。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狄亞斯(Ranga Dias)團隊在3月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發表21℃的室溫條件下的低溫超導體,由於技術太過科幻,部份資料也以保密為由拒絕公佈,在學術界引爆極大爭議,但在投資圈則刮起一陣低溫超導風潮。不過,該項研究結果近日被南京大學超導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聞海虎團隊以實驗數據推翻,最新研究數據已發布在學術論文預印本網站arXiv供同行審閱。
企業的人工智慧(AI)研究在加速,相關産業的範圍正在擴大。而其中很明顯地形成美中分庭抗禮的形勢。據日媒報導,企業開發AI論文篇數最多的企業前10名當中,有6家是美國企業、4家是中國企業。
37歲英國社會學者阿爾戴(Jason Arday)即將成為劍橋大學史上最年經非裔教授,他的人生故事相當勵志,從小診斷出自閉症與發展遲緩,11歲才學會開口說話,18歲才會讀、會寫。
前國安局長陳明通爆料台大國發所論文有客製化公版,而這個公版是他一手調製出來的,以此來強調余正煌是抄襲林智堅。陳明通與余正煌是師生關係,兩人從去年對搏到今年,不但在媒體上口水戰,還對簿公堂,是非曲直,讓人看得眼花撩亂,更感歎中國的傳統師道,已經蕩然無存。
在台灣,政客們「少時不讀書,從政洗學歷」,一點都不令人意外。綠營的支持者從來都不會用相同的標準檢視自己人,以至於林智堅的論文抄襲一再地被打臉成為笑柄。
行政院長陳建仁昨面對過去學術論文被指涉抄襲一事,他表示,這確實是個「抄錄疏失」的論文,被期刊審查者同意刊登,所以沒有抄襲問題,也是很好的論文;相關內容發言人陳宗彥也對外說明。立委王鴻薇批評,陳不要和蔡英文總統一樣什麼都推給發言人,「抄錄疏失到底跟抄襲有何不一樣?」陳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向社會大眾說清楚講明白。
日經中文網今天報導,在人工智慧(AI)研究領域,中國正在提高存在感,分析過去10年各國AI相關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中國自2019年不斷甩開排名第2美國的趨勢變得突出。
中國正在人工智慧(AI)研究領域提升優勢,日媒分析過去10年各國AI相關論文的數量和品質發現,中國自從2019年在品質上躍居首位之後,不斷甩開排在第2名的美國。從企業來看,中國企業在前10家之中佔4家,發展強勁。圍繞影響國力的AI競爭,已成為中美主導權爭奪的主戰場。
日昨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上,有若干校長建議:「碩士不必寫論文」。此提油救火之議,果然引爆網民撻伐海嘯,成為繼「論文抄襲土石流」後,再讓崩盤的台灣高等教育慘遭訕笑滅頂!
日昨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上,有若干校長建議:「碩士不必寫論文」。此「提油救火」之議,經媒體大幅報導,果然引爆網民撻伐海嘨,成為繼「論文抄襲土石流」後,再讓崩盤的臺灣高等教育慘遭訕笑滅頂!
近來多起政治人物論文抄襲醜聞,重創我國高教形象。昨日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多位校長認為,為防堵歪風,應以修課取代碩士論文,尤其是在職專班;四大公私校協會更提出,碩士班以專業實務報告替代學位論文及學位論文以公開為原則等建議,獲教育部長潘文忠拍板通過,並請高教司、技職司近期與相關法制單位針對建議進行會商。
近來頻傳政治人物論文抄襲醜聞,重創我國高教形象,學界因此開始反思,碩士論文是否應作為學生畢業的必備要件?不少大學校長認為,為防堵歪風再現,可參考歐美國家做法,以修課取代碩士論文,特別是在職專班,更值得思考改以不寫論文的方式處理。
近來不斷傳出政治人物涉論文抄襲醜聞,重創我國高教門面,教育部長潘文忠在去年12月初承諾,將在本屆大學校長會議討論因應方式。四大大學校院協進會在會中提案,未來如何維護學術論文品質,高教司在書面僅提出大方向作法,將邀各協會與專家研擬討論。
由政大地政系、社科院國土政策研究中心執辦的「2022年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中華民國住宅學會、中華城市管理學會聯合年會暨論文研討會」於12月10日在政大舉辦,校園內齊聚近三百位參與者、場面十分熱絡。本次聯合年會以「ESG、淨零碳排與元宇宙概念之空間規劃願景」為題,回應全球氣候變遷衝擊,期許透過橫跨多元領域的學術交流,創造空間發展典範,使臺灣在居住、都市發展、區域治理、國土規劃等層面皆能納入永續發展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