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安保條約的搜尋結果,共121筆
北約東擴,不止擴到東歐,也擴到東亞,甚至東南亞,這是美國正在布的棋局。日本緊跟美國,韓國總統積極與日本和解,形成美日韓同盟,計畫在日本設立北約辦事處;菲律賓小馬可仕總統極力親美,東協國家與中國的南海爭端不得善解,中國對於東協的態度轉趨強硬。美國在亞洲的布局逐漸成形,對中國構成潛在的包圍圈,朝著亞洲北約化的路子前進。
北約東擴,不止擴到東歐,也擴到東亞,甚至東南亞,這是美國正在布的棋局。日本緊跟美國,韓國總統積極與日本和解,形成美日韓同盟,計畫在日本設立北約辦事處;菲律賓小馬可仕總統極力親美,東協國家與中國的南海爭端不得善解,中國對於東協的態度轉趨強硬。美國在亞洲的布局逐漸成形,對中國構成潛在的包圍圈,朝著亞洲北約化的路子前進。
北約觸腳橫跨兩大空間,從大西洋跨到印太地區,野心勃勃,試圖整合兩大洋,成為單一的「空間」以便與中俄聯盟相隔開來。在北約區域化經營策略之下,爭取東京設立北約辦公室,串聯區域國家、盟友,有助於吸引新的夥伴國共同參與北約的行動。
北約觸腳橫跨兩大空間,從大西洋跨到印太地區,野心勃勃,試圖要整合兩大洋,成為單一的「空間」以便與中俄聯盟相隔開來。在北約區域化經營策略之下,爭取東京設立北約辦公室,串聯區域其他國家、盟友,針對各種議題進行磋商,更有助於吸引新的夥伴國共同參與北約的行動。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3日在美國華府發表演說,把徹底強化防衛力定位為「日美同盟歷史上最重要的決定之一」。他提及擁有「反擊能力」(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和增加防衛費,稱之為繼前首相吉田茂簽訂《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前首相岸信介修改安保條約、前首相安倍晉三制定安保相關法之後的重要舉措。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積極擴充軍備。知情人士透露,美日領袖會談預計在13日舉行後,將發表以安全保障領域為主的聯合文件,內容包括深化美日同盟,及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等。不過,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前總裁河野太郎批評日本政策的轉變,他認為日本應該深思的是,可以做什麼達到「不參戰」的目的。
日本政府計畫年底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文件,如何定義中國的動向,料將成外界關注焦點。據共同社12日報導,針對中國加強軍事壓力的台灣海峽,岸田政府正檢討在新版安保戰略中載明「不容許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即將在明天出版新書《無煙硝的戰場:從威權到民主轉折的國安手記》,他在書中披露,90年代討論《美日安保條約》對台灣的意義時,一位迄今仍在拜登政府擔任重要職位的美方官員,直率的說:「台灣的朋友要認清楚,就美國而言,對台灣安全最重要是《台灣關係法》,這是美國的法律,相當於《聖經》。至於你們關心的《美日安保條約》,就如一本平裝的廉價小說!」
俄烏戰爭持續近2個月,日本跟隨西方國家腳步對俄祭出制裁。對此,東海大學國際學院國際經營管理學位學程副教授高少凡表示,日對俄的強硬態度,背後暗藏國內與國際政治雙重考量,一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欲藉此穩定7月選情;二是日本想藉此升高國際危機感,換取日本軍事化的合理性,背後終極目標就是促進日本正常國家化。
俄烏戰爭爆發,「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在網路流傳、熱議,但遭蔡政府否認,退輔會主委馮世寬更怒轟講這話就是無知。對此,前綠委沈富雄13點解析,直言,台灣將來要面對的重要議題不是「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而是「今日美俄,明日美中」。
美國總統拜登口中將台灣還有韓國、日本、北約並列,確實難得一見,也難怪綠營側翼吹上天,不過我們並不該過於高興,天真地以為台灣跟韓、日、北約在美國心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美國總統拜登口中將台灣還有韓國、日本、北約並列,確實難得一見,也難怪綠營側翼吹上天,不過我們並不該過於高興,天真的以為台灣跟韓、日、北約在美國心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美國總統拜登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ABC News)指出,「美國對北約第5條款(Article 5)做了神聖承諾。事實上,要是有任何人入侵,或是對我們的北約盟國採取行動,我們會加以回應。無論對日本,南韓或台灣都一樣。」被解讀美將台灣升級為北約及日韓等級盟友。不過,前外交官劉仕傑表示,拜登是指「美國對台做出承諾,如同美國對北約做出承諾」,並非「美國對台的承諾跟美國對北約的承諾相同」,兩者的意涵不同。
美國總統拜登8月18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獨家專訪時表示,阿富汗和台灣、南韓與北約不同,美國信守每一個承諾,若有人侵略北約盟國,美國會採取行動,對日本、南韓和台灣也是。
日本防衛省13日公布《防衛白皮書》,不僅揭露日本未來國防態勢,也對中美台情勢造成劇烈衝擊。白皮書的內容充分顯示,防衛省提出的國防政策完全反映日本首相菅義偉對中美台的政策。其中,不僅日美兩國關係更形緊密,而且日本對台海兩岸、朝鮮半島、南海的政策也都以美國馬首是瞻。至於美國付出的代價則只不過是將原來《美日安保條約》涵蓋尖閣群島的第5條(釣魚台列嶼)略為加碼,以因應中國通過《海警法》的挑戰。
日本防衛省13日公布《防衛白皮書》,不僅揭露日本未來國防態勢,也對中美台情勢造成劇烈衝擊。白皮書的內容充分顯示,防衛省提出的國防政策完全反映日本首相菅義偉對中美台的政策。其中,不僅日美兩國關係更形緊密,而且日本對台海兩岸、朝鮮半島、南海的政策也都以美國馬首是瞻。至於美國付出的代價則只不過是將原來《美日安保條約》涵蓋尖閣群島的第5條(釣魚台列嶼)略為加碼,以因應中國通過《海警法》的挑戰。
俄羅斯總統普丁4日表示,俄方願意繼續就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歸屬問題,與日本談判。這是俄羅斯去年7月修改憲法,寫入禁止割讓領土條款以來,普丁首次明確表示將繼續與日本進行和平條約談判。
日媒從近日解密的美國官方文件獲悉,1978年4月在多艘大陸漁船駛入釣魚台(日本稱尖閣諸島)附近海域,日中為此出現釣魚台主權爭議之際,日本政府曾要求美國基於美日安保障體制改變其釣魚台主權中立政策,但遭到美方拒絕。
美、日兩國領袖17日在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駐日代表謝長廷18日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台、美、日有必要早日實施聯合演習,否則難以因應台灣發生緊急狀況。
前總統馬英九昨天參加保釣運動50周年紀念研討會,他痛批,蔡政府執政5年來,對日本卑躬屈膝,態度軟弱,不但無法成為保釣的助力,甚至弱化保釣意識,去年日本在小學教科書中把釣魚台與韓國獨島納入日本固有領土,但蔡政府卻靜默不語,而蔡政府所修的課綱,對於釣魚台問題輕輕帶過,毫無主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