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安全大使的搜尋結果,共196筆
面對美國在國際上的外交圍堵,中國現在積極拉攏歐盟國家。歐盟理事會準備在6月的峰會上討論中國問題,屆時將重新評估和調整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表示,中俄關係「無上限」,中歐同樣如此;但隨著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的爭議言論發酵,80名歐洲議員要求法國政府驅逐盧沙野。
蘇丹內亂持續,印尼政府表示,已有43名印尼學生被撤離至位於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的印尼大使館,目前該地已暫時成為印尼公民的避難所。
美國日前獲得菲律賓新的4個軍事基地的使用權,將為美軍提供前沿據點,監視中國大陸在南海和台灣周圍的活動,此舉引發中國不滿。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近日呼籲,如果菲方真正擔心在台15萬勞工的安危,那就更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台獨,而非向美開放緊鄰台海的軍事基地,這樣只會火上澆油、推波助瀾。
我國與宏都拉斯斷交後,宏都拉斯副外交部長賈西亞(Antonio Garcia)27日表示,台灣必須在30天內撤離位於宏國首都德古西加巴(Tegucigalpa)的大使館。外交部昨表示,我國也依照「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的規範,在對等原則之下辦理;至於宏國在台學生部分,獎學金會提供到學期結束為止,後續會提供單程回國機票,減少學生衝擊。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對於近期在社交網路上出現的涉泰旅遊相關視訊和言論,中國大陸駐泰王國大使館25日表示,已注意到社交媒體上出現的所謂在泰旅遊存在嚴重安全風險的視訊,也注意到泰國政府、旅遊主管部門和駐華外交機構的澄清。
成立於一九四九年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被美國艾森豪總統譽為「最重要的聯盟,其繼續存在和力量的維持,對我們自己的安全及繁榮至關重要。」蔣介石在一九五三年六月七日,曾致函艾森豪「相對於歐洲已有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國亦應適時協助建立亞洲反共國家組織。」期能提升國府國際地位,利用群體的力量,擊垮中共。不幸的是,中華民國因「光復大陸」的政策,後被排除於亞洲反共國家組織外。
1月27日在WTO爭端解決機制會議上,美中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論戰。大陸駐WTO大使李成鋼批評美國是「單邊主義的霸凌者、多邊體制的破壞者和全球供應鏈的擾亂者。」罵得是暢快淋漓。而美國只能軟弱的回應,甚至遷怒WTO說:「一個充當中國非市場政策和行為盾牌的WTO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70多年來美國堅持的立場是國安問題不能放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審查。」
蔡英文總統今天主持新任官員宣誓典禮,除了內閣改組已上任的部次長外,今天宣誓人員還包括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總隊長井延淵、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署長白㨗隆、駐貝里斯大使徐儷文,以及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辛志中、顏雅倫、李師榮。
美中緊張關係不斷加劇,曾長年擔任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的前德國駐美大使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當地時間7日表示,擔憂美中兩個超級大國沒有設立處置危機的通話管道,呼籲雙方加強對話,「少一點高音喇叭式的對吵外交,多一些沉默外交」。另針對中國偵察氣球事件,他建議應該「低調處理」。
大陸觀察者網2日報導,伊朗駐華大使館2月1日發文,對網傳「伊朗情侶公開場合跳舞被判10年」一事進行闢謠。
時隔30年,美國今天正式重啟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做為華府抗衡中國、加強太平洋地區關係的一環。
拜登政府將在索羅門群島首都荷尼阿拉(Honiara)的前美國領事財產所在地,推進重新開啟大使館的計畫,以抗衡大陸在太平洋地區日益強勢的態勢。
近期國際地緣政治造成的能源短缺,成為各國重視能源自主的焦點,由美國聯邦眾議員匡希恆(John Curtis)帶領的11人訪問團日前拜會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雙方聚焦能源安全、淨零排放等議題進行廣泛意見交換,眾議員們表示此行欲了解美國可提供的協助。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20日宣布,任命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為駐美大使。目前美澳正深化安全合作,以因應中國崛起局勢,而陸克文有「中國通」之稱,中文流利,與台灣也有淵源。陸克文曾警告若台海爆發衝突,恐演變成全面戰爭災難,他日前呼籲兩岸領導人試著找到新的外交途徑,恢復政治對話,解決歷史問題。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20日宣布,任命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為駐美大使。目前美澳正深化安全合作,以因應中國崛起局勢,而陸克文有「中國通」之稱,中文流利,與台灣也有淵源。
教育部體育署20日辦理「111年度教育部體育署學生水域安全成果發表暨年終記者會」,特別邀請2020年東京奧運女子游泳國手黃渼茜、亞奧運國手卓承齊擔任活動宣傳大使,也邀請泳池業者、國小生、縣市代表蒞臨說明共同參與守護學生水域安全。
日本政府16日通過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安保3文件,加強國防能力,將中國的軍事動向定位為「最大戰略挑戰」。載明日本將擁有可攻擊敵方基地的「反擊能力」。這是日本在二戰後所做出的最重大一次改變。美國表示讚揚稱重塑美日同盟在區域和平的能力。北京則堅決反對。韓國敦促日方「立即撤回這一不當主張」。
中國於4年前斥鉅資在倫敦購入一處舊屋打算改建為中國駐英大使館,以及作為中國文化交流中心,此一大規模改造計劃引起不少爭議。最近改建計劃遭到倫敦自自治市議會否決,外界懷疑否決的理由是因為歷史建物改造破壞其歷史價值?還是反抗中國影響力擴張的政治氣氛所致?連日來各方在網路與媒體上的辯論愈來愈激烈。
西班牙警方今天在聲明中證實,他們正在調查寄給烏克蘭駐馬德里大使的郵包炸彈,與另1個寄給製造火箭發射器捐助基輔的武器公司的郵包炸彈之間可能連結。
海地前總統摩依士去年遇刺身亡後政局陷入混亂,日本政府24日已宣布暫時關閉大使館。外交部今天表示,我駐海地大使館目前仍正常運作,會視當地情勢發展隨時調整,當地台商、僑民和技術團人員也都平安,我政府也已響應國際社會呼籲,共同協助海地改善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