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安寧療護的搜尋結果,共81筆
美國本週末慶祝前總統卡特99歲生日,白宮特別在北草坪設置一個木製大型蛋糕裝飾,喬治亞州的卡特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也舉辦派對,但因憂心聯邦政府停擺危機而提前一天慶祝。
55歲的蔡文娟熱愛旅遊與攝影,希望有天能辦理攝影展向眾人分享環遊列國的作品,卻因罹患肺腺癌末期無法圓夢。花蓮縣衛生局結合2家醫院安寧團隊為她辦展,展出37張精心挑選的照片,開幕日特別邀請明年將結婚的姪兒與姪媳婦換上禮服出席,讓她提前當證婚人,其姪兒最後也她耳邊傾訴道謝「妳永遠是我第2個媽媽」,讓眾人相當感動。
現年98歲的第39任美國總統卡特和95歲妻子羅莎琳,剛於上個月7日在喬治亞州南部平原鎮家中度過結婚77周年紀念日,他們的孫子喬什‧卡特(Josh Carter)近日受訪時指,這對結婚77年的夫婦縱使「已進入最後篇章」,但依然感情融洽,常常牽手。
在家善終是許多台灣人的期盼,但據健保署統計,絕大多數病人的最後人生都是在醫院度過,住院安寧、安寧共照比例合計達8成,僅2成病人在家、機構死亡。面對少子化趨勢,衛福部規劃逐步將重心轉移至居家,9月將擴大居家整合照顧計畫。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希望推動「Hospital at home」,讓原本需要在醫院使用的管制藥品、抗生素帶到家中使用。健保署已在密切與食藥署合作,研議提高管制藥品的可近性,預計明年上半年開始試辦。
在家善終是許多生病者,期盼能在人生最後旅程中有尊嚴的離開,國際間多篇研究也發現,癌症末期病人在自宅死亡較易有善終。然而,安寧居家療護計畫上路來,至今臨終病患仍然只能在醫院、家中兩端疲於奔命。國家的安寧療護政策緩如牛步,完全趕不上老化速度。
「不一定每位病患都要在醫院往生!」健保署統計,國人臨終有8成都在醫院接受安寧療護,在家裡與機構僅2成,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接受本報專訪表示,9月將提出「擴大居家醫療計畫」草案,「翻轉」醫院與居家臨終「8:2」比例,讓醫療團隊到府注射抗生素、開立死亡診斷,並提高社區嗎啡可近性,減少臨終病患來回送醫的折騰,最快明年試辦,盼居家安寧能做到「Hospital at home」。
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上路23年,然而,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僅3778人使用機構的安寧服務,占比只有4%。醫師憂心,台灣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若不加速翻轉醫療資源集中醫院現象,安寧病房更加一床難求,病患與家屬經濟負擔與身心煎熬恐愈演愈烈。
為完善臨終病人的需求,「Hospital at home」在家住院,將是未來安寧療護的重點,讓病人能在熟悉的家中、長照機構結束生命。位在台北士林的北市聯醫陽明院區,是國內前5大推動居家安寧的重點醫療機構,去年陪伴超過600人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一、詮釋寶方最佳形容──受苦受難者的貴人。
如果沒有明天,要怎麼說再見!許多人走到人生最後一哩路時,因害怕與家人討論後續過程成為終生遺憾,鑑此,花蓮縣衛生局今年將運用花東基金200萬元,結合醫療院所及社區資源,將安寧療護的觸角擴散到每個角落,並公私齊力鼓勵民眾預立醫療決定,讓每個人都能毫無悔恨的離開。
美國前總統卡特接受居家安寧療護,一名政界人士把握時間公開多年前的秘密─1980年,他曾參與遍訪中東領袖以傳話給伊朗不要在選前釋放美國人質,盼有利雷根在大選擊敗卡特。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透露,高齡98歲的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已經向他提出,於卡特一別千古後致悼詞之請。
台灣將邁入高齡化社會,高齡者照顧需求增加,家人常面臨是否選擇安寧療護與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無助。弘光科大老人福利與長期照顧事業系師生,為讓大家了解生死敏感議題,設計繪本故事「陪你到最後」,由老師帶領和社區家庭照顧者分享及交流,獲得肯定。
台灣邁向高齡社會前進,高齡者照顧需求增加,家庭照顧者在照顧時,往往面臨是否選擇安寧療護與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慌亂無助,弘光科技大學老人福利與長期照顧事業系師生為了讓大家了解生死敏感議題,設計繪本故事「陪你到最後」,在老師帶領下和社區家庭照顧者分享及交流,獲得家庭照顧者與長照服務單位的肯定。
花蓮門諾醫院過去都會邀請在地咖啡達人在安寧病房交誼廳,手沖一杯熱呼呼的咖啡,溫暖患者、家屬與醫護的心,前兩年新冠疫情影響只能暫停,所幸近日疫情趨緩,院方再度重啟病房咖啡時光,讓病患直呼太幸福了!
花蓮門諾醫院推動「安寧緩和」邁入第25年,每年平均服務1200人次,院方響應「世界安寧日」,今在院內舉辦「生命旅程的最後一哩路」分享會,呈現25年來服務的歷程,邀集家屬分享心情,同時也在現場設計「安寧25問」,破除民眾對安寧緩和醫療的迷思。
街頭藝人「予予」接連送別父母,父親患有糖尿病、長期洗腎,病痛纏身10多年,父親面對不可逆病情,多次抱怨很痛苦,直到進入安寧病房,「我忘不了爸爸感激的眼神,我相信他是笑著離開的」,母親後來也因卵巢癌末期住進安寧病房,在睡夢中離世。
慢性病、矯正機關等民眾將受惠遠距醫療!衛福部次長石崇良21日指出,在《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上,明年起預計擴大適用遠距醫療的民眾,將從五類對象擴大至十類,不再以偏鄉、離島為核心,希望讓全民受惠。
「我沒辦法叫癌細胞消失,但我希望可以跟我愛的人好好說再見」。抗癌5年,28歲癌末患者陳雅君,為了不留遺憾,在門諾醫院安寧團隊協助下,舉辦「生前告別式」,丈夫獻花愛的告白,10多位好友齊聚,分享從前時光,透過溫暖的擁抱,互道珍重、再見。
月薪超過18萬2000元民眾未來要多繳健保費了! 衛福部昨天預告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投保金額分級表」,擬將現行投保金額上限從18萬2000元調高至21萬9500元,估計有13.7萬人受影響,每人約增加116至1939元不等保費,實施後每年可望為健保挹注17億財源,最快5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