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客家戲的搜尋結果,共150筆
嘉義市政府推廣母語,市府文化局委請嘉義市客文化協會說演客家藝文,還有長義閣掌中劇團搬演台語布袋戲,推廣客語、台語;精忠國小則設計嘉義市8景迷宮定向越野活動,讓小朋友用母語玩闖關遊戲。
苗栗縣是客家大縣,致力推廣傳承客家文化,至今共補助500多班的歌謠班及採茶戲,今年持續獲客委會補助辦理「客家歌謠、八音暨採茶戲推廣計畫」,共補助了25班歌謠班及1班的八音班及3個採茶戲班。文觀局長林彥甫期望藉此推廣深耕,帶動縣內客家歌曲傳唱風氣,延續傳承客家傳統文化。
客家當代戲劇《千年之遇》,結合客家文化、戲劇及當代音樂,講述台中石岡客庄農民生活變遷的故事。台中國家歌劇院副總監鄢繼嬪22日在記者會表示,「差事劇團」在921地震後到石岡,以居民劇場的形式與社區互動,地震發生20多年後,已內化成在地的一部分,與台中國家歌劇院、客委會合作推出《千年之遇》劇場版,透過戲劇來展現在地力量。
美濃傳統習俗2023送聖蹟文化節今天在廣善堂及美濃舊橋盛大舉辦「送聖蹟字紙祭」儀式,活動遵循古禮進行祭拜與請神儀式,區長鍾炳光及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等代表,將字紙灰以竹勺舀起,透過竹道引流的方式流入溪水中,上達天聽,庇佑美濃子弟學業進步,讓2023美濃送聖蹟文化節活動圓滿結束。
嘉義市母語使用率不及5成,為推廣母語,市府文化局攜手嘉義市閱讀推廣協會、慈濟宮如意振裕堂八家將、長義閣掌中劇團及客家文化協會推展母語,自11日起至25日有「搬戲」、「家將」、「弄戲」及「好客味」等多場台語及客語的主題表演活動。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圖書館攜手嘉義市閱讀推廣協會、慈濟宮如意振裕堂八家將、長義閣掌中劇團及客家文化協會推展母語,自2月11日起至25日有「搬戲」、「家將」、「弄戲」及「好客味」等多場台語及客語的主題表演活動。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客家大戲「花囤女」女主角陳芝后,榮獲第33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獎,縣長徐耀昌 28日頒獎表揚,並期勉她持續深耕客家戲曲,傳承發揚客家傳統藝術文化。
高雄市客家事務委員會及財團法人高雄市客家文化事務基金會,11/27下午在高雄愛河畔的光之塔共同辦理「客家很有市—音樂馬戲市集」,活動包含客家傳統還福祭祀儀式、特色市集外,還有金曲歌手蕭迦勒、巴西薩克斯風情歌王子Diogo Pinheiro、Eye Catching Circus創造焦點馬戲劇團等表演,讓現場參與活動的大小朋友,在歡笑聲中體驗客家歡慶豐收的氣氛。
一場有別以往客家文化推廣的音樂市集歡樂活動「客家很有市-音樂馬戲市集」,11月27日下午2時在光之塔公園熱鬧登場,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楊瑞霞表示,客家人在秋收時節會有還福(或完福)儀式,用祭祀感謝上天保佑一年來的豐收,這次活動有著這般精神與理念,誠摯邀請民眾共同參加。
民進黨籍南投縣長候選人蔡培慧25日在草屯鎮與客家團體座談,客家鄉親稱讚蔡培慧一步一腳印拜票,深具客家硬頸精神。蔡培慧拋政見,她若當選縣長,將客家文化活動經費從4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創設「客庄發展基金」鼓勵青年返鄉繁榮客庄,並推動客家文藝復興平台,透過文化節慶凝聚客家認同。
苗栗縣政府近年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政策,依促參法辦理客家圓樓營運移轉,縣府今年6月完成移轉後,由民間企業營運並轉型為「台灣客家八音戲曲推廣中心」,經半年整修,24日正式落成開幕對外營運,館方與縣府盼客家圓樓未來能以新樣貌帶動文化觀光旅遊。
苗栗縣政府重視縣內各項重要文化資產,縣府21日肯定背後努力多年全力投入的保存人及團體,頒予文化資產保存人或是團體認證,包括苗栗縣賽夏族巴斯達隘文化協會、竹南鎮中港慈裕宮洗港、南庄鄉獅頭山勸化堂的客家九獻禮等。
為戲曲新秀搭建舞台,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開辦「承功-新秀舞台」,今年已邁入第6年,預計有自12個戲曲團隊而來的16位戲曲新秀,都能各自獨當一面,大展身手。歌仔戲武生國寶孫榮輝、歌仔戲名角王金櫻、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也都為新人加油打氣,唐美雲表示:「看到這些新生代的人才,就覺得戲曲有希望了。」
為戲曲新秀搭建舞台,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開辦「承功-新秀舞台」,今年已邁入第6年,預計有自12個戲曲團隊而來的16位戲曲新秀,都能各自獨當一面,大展身手,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歌仔戲武生國寶孫榮輝、歌仔戲名角王金櫻等人也都出席為新秀加油打氣。唐美雲表示:「看到這些新生代的人才,就覺得戲曲有希望了。」
為推廣客家戲曲藝術文化,新北市客家局舉辦客家文藝展演活動,邀請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在市府3樓多功能集會堂展演《鐵弓緣》,將在10月2日下午2時演出,除了演繹多元的客家戲曲風貌,也希望民眾藉機了解客家戲曲,一同欣賞客家採茶戲。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推廣客家戲曲文化超過30年,今年以「天上‧人間‧桃花源」及「花囤女」入圍第33屆傳藝金曲獎4項大獎,苗栗縣長徐耀昌26日頒獎表揚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藝術總監鄭榮興等人,感謝他們對客家戲曲的貢獻,也祝福他們勇奪傳藝金曲獎各項大獎。
隨時代變遷,傳統戲曲也逐漸凋零。全國唯一國立培育戲曲人才的台灣戲曲學院,110學年度入學考原預訂錄取歌仔戲科及客家戲科國一新生各26名,卻只分別錄取8名及3名,錄取達標率僅分別為30.8%與11.5%,面臨嚴重傳承斷層危機。
苗栗縣政府近年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政策,依促參法辦理客家圓樓營運移轉,縣府文化觀光局27日舉行簽約儀式,客家圓樓完成營運移轉後,也將轉型為「台灣客家八音戲曲推廣中心」,7月1日起閉館裝修。
苗栗縣政府積極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政策,依促參法授權文化觀光局辦理「客家圓樓營運移轉案」,27日舉行簽約完成營運移轉,未來將轉型為「臺灣客家八音戲曲推廣中心」,客家圓樓自7月1日起閉館裝修,預定年底前開館營運。縣長徐耀昌期許圓樓變身推廣中心後,為苗栗這個縣家大縣增添多元文化底蘊,成為國內最具規模也最醒目的客家八音戲曲文化地標。
民國51年羅添福奉命調至台南縣永康鄉四分子陸軍砲兵學校新兵訓練中心訓練砲兵。中心訓練的都是高級中學畢業生,必須先完成4個月的步兵訓練。砲訓中心ㄧ共有3個營,ㄧ營有4個連,羅添福在第三營第七連做連長,夫人林士嬌仍住在新埔枋寮的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