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家庭支出的搜尋結果,共178筆
惠譽解決方案(Fitch Solutions)研究部門BMI在報告中指出,隨著印度中高收入的家庭增加,印度可望在2027年前躍居全球第三大消費市場,僅次於美國和大陸。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召開「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發表會,第一項宣布政策「0-22 投資未來世代」。賴清德今花45分鐘闡述,「0-22 投資未來世代」在觀念上,與以往單純扶助弱勢的社會福利不同,用投資國家未來的視角,希望建立全方位的社會支持體系,提供0-22歲世代優質、公平的教養資源,讓人人都有機會適性成長,成就更好的自己,國家就會更好,「我挺你,做自己」。
根據歐盟統計局6日公布,歐元區5月零售銷售連續兩個月停滯,遜於市場預估的月增0.2%,反映高通膨、高利率和潛在經濟衰退憂慮持續打擊家庭支出。與去年同期相比,5月零售銷售年減2.9%,顯示零售支出呈現一致的下滑趨勢。
市調機構GfK28日公布,德國7月消費者信心由6月的負24.4下跌至負25.4,此為2022年10月以來首度下滑,且低於經濟學家預估的負23。顯示經濟前景蒙塵與通膨居高不下恐持續衝擊家庭支出。經濟學家預估,德國第二季經濟恐連續三季負成長。
台股大盤近一個月來漲幅破10%,排名全球第七、亞洲第二,資金行情加基本盤反彈熱鬧不已,閒置資金是最容易跟進投資行列。
每年5月1日都是國際勞動節,根據台灣勞基法規定,多數勞工都可以在5月1日休息一天,但仍有少數民眾不能放假。新北市長侯友宜28日在議會總質詢被問及,是否支持全國一制性放假時表示,鼓勵全國都放假。人事行政總處表示,須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將配合內政部研議。
夫妻共同建立家庭後,該不該支付原生家庭開銷,或許應量力而為。疫情期間,日本一名人妻找老公討論收支規劃,赫然發現老公在婚後,每個月都拿錢回家,自家存款卻持續探底,讓她對枕邊人很不諒解。
在通膨尚未消褪以及實質薪資減少之下,日本元月家庭支出創10個月最高,月增2.7%。其中,交通、通訊與娛樂項目成長最大。同時,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則是年減0.3%。
加拿大央行一如市場預期宣布維持利率不變,表示經濟數據反映通膨在今年大幅放緩,邁向2%目標前進。這是加拿大啟動此波升息周期的一年以來首度按兵不動,也是七大工業國(G7)之中最先停止升息的國家。
儘管消費者支出持續增長,但澳洲第三季經濟擴張比前一季放緩,增幅不如市場預期。分析師認為,這反映出通膨高漲以及一連串的升息對該國的衝擊開始顯現,預料將拖累明年經濟表現。
現代許多人都擔心收入不夠支持家庭支出。一位人妻表示,45歲的老公月收入約5萬元,自己則是因為身體不好、學歷不佳,長年在家當家庭主婦,家裡有房、有車沒有貸款,兒子還在讀國中。由於近年物價飛漲,她擔憂月收5萬元是否能養活一家三口,不過許多網友發現,人妻老公在自家傳產幫忙,房子、車子也都是靠公公幫忙,直言她根本不必擔心,「因為是你公公養你全家」!
在通膨大漲以及實際薪資減少下,日本民眾生活是愈來愈辛苦。不過,日本家庭支出卻似乎不受影響,已連續兩個月都是成長的。專家學者認為,在民間企業持續投資以及消費力道不減弱之下,將有助日本經濟成長在本季的表現。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昨公布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由於連續3個月下滑,指數降至60點,創金融海嘯(2009年10月)以來新低,6項分項指標全面下滑;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警示,「消費信心還沒落底」,而中經院公布的PMI指數7月以後呈現緊縮、新增訂單顯著下滑,9月出口表現開始衰退,當企業營收受到衝擊,受僱員工就遭殃,不僅人事凍結、無薪假增加,甚至引發「裁員」風暴。
受食品與能源價格飆漲的影響,英國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攀抵11.1%,改寫41年新高。為了抑制物價上漲,英國財政大臣杭特(Jeremy Hunt)17日將公布增加稅收與削減支出等新措施。
日本政府慢慢解封下,也讓當地家庭支出連續數月都是成長的。不過,消費雖回溫,但日圓走貶的態勢還是沒改變,加上又有通膨壓力,日本9月實質薪資已連續6個月走低,前景堪慮也。
美國白宮周三(2日)宣布,拜登政府將提撥135億美元,協助低收入美國家庭支付今冬大幅增加的暖氣與能源成本。
受到美股暴跌超越房價上漲幅度,美國第二季家庭財富縮水逾6兆美元,不僅連二季出現萎縮、而且縮減金額更創下史上最高紀錄。
不畏新冠病毒再度造訪,日本7月家庭支出再度出現正向成長。但外界懷疑,日圓續貶至24年新低,當地通膨大增,日幣愈變愈薄下,以後的消費力是否還能像6月與7月一樣強勁。
拜解封後消費者支出增加所賜,日本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年率達2.2%,已連續三季成長,經濟規模也回復疫情前的水準。
因旅遊需求增加,日本家庭消費4個月以來首次出現成長,外界也對日本景氣復甦,重燃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