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富裕族群的搜尋結果,共16筆
疫情趨緩,全球觀光旅遊與消費大復活,帶動國際奢侈品業最近股價表現強悍,部分個股頻刷新高。法人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停滯陰霾仍在,但高端消費具備品牌獨特性、高消費力客群的雙重優勢,營運可望持續穩健成長,且拉長時間來看,隨Z世代可支配所得提高,奢侈品客戶基礎正加速擴大與年輕化,長期投資看俏。
全球調研機構凱捷(Capgemini)最新公布《2021全球財富報告》,調查統計全球擁有100萬美元可投資部位的富翁人數正式超過2,000萬人次、年增6.3%,總資產80兆美元、年增7.6%。北美地區表現超越亞太地區,經過五年時間重新拿回全球富翁最多的寶座。
新冠疫情提高投資人對於ESG、可持續投資考慮因素的意識,並且重新評估投資方式,匯豐環球資產管理《可持續投資調查》在香港、中國內地和新加坡3個市場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可持續性、環境影響,以及氣候變化的三大ESG議題,被3地投資者視為最為值得關注的焦點,同時估計未來3至5年,此3地半數以上的投資者認為,投資組合將100%由可持續投資組成。
企業和外資前撲後繼將龐大資金流入台灣,外銀財富管理部門今年來的私人銀行業務興盛的不得了。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台灣區執行總監謝淑琴說,今年和往年最大的不同是「錢回家了!」,愈多家族企業的創始企業家決定把家族資產安排在台灣,高資產的私銀帳戶現在下一代參與管理,在銀行團隊花時間服務投資理財規劃,溝通傳承,上一代對於下一代的信任愈加產生。
政府有意吸引香港資金來台,金管會也新擬訂高資產客戶相關服務辦法,證券商掌握高資產客戶理財業務下半年開跑,外商銀行在台灣的私人銀行專門服務高資產客戶,上半年來都加強服務力道,外銀主管表示,即使疫情阻擾無法指派專人來台,仍持續透過線上諮詢、視訊會議等推廣業務。
渣打集團日前透過問卷調查結合行為金融學研究,分析1200位亞洲地區富裕族群的投資行為與決策過程,並發布「投資者個性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多數台灣人屬於保守型投資者、占比約44%,顯示風險承受能力較低,面對市場波動傾向取得專業投資建議或指引等資訊;香港則以熱衷型投資者比例最高、佔比達40%。
渣打集團日前透過問卷調查結合行為金融學研究,分析1200位亞洲地區富裕族群的投資行為與決策過程,並發布「投資者個性研究」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台灣人屬於保守型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在面對市場波動時,也傾向取得專業投資建議或指引等相關資訊。
渣打集團《全球財富預期》最新調查(Wealthy Expectancy Study)10個國際市場的財富族群,台灣人平均財富巔峰值87.7萬美元,約新台幣2,622萬元,連全球平均值100萬美元都不到,而10個調查市場中最高的香港地區,個人平均財富巔峰值則達到249.7萬美元,近乎是台灣人的3倍。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金融市場,各家銀行紛紛調降存款利率,大額存款的利率大幅跌落至0.11~0.24%。遠東銀(2845)表示,數位金融子品牌Bankee社群銀行的數位存款帳戶,由於活存利率0.6%無額度上限,近期接獲不少客戶詢問申辦,每日申辦人數成長數倍。
數位帳戶戰場已有30家銀行加入,今年還面臨純網銀挑戰,現在各銀行從存款利息、跨行提款、轉帳優惠,更有銀行重點轉向外匯、投資等等,希望能夠提供整合服務,讓民眾能被牢牢抓住。
金融業財富管理選項很多,但能達到「健診級」的財管評鑑終於出現。富盛亞洲傳媒兼香港指標行政總裁鮑婉玲在三年前將指標基金評核法則帶進台灣,2019年更如火如荼進行《指標》財富管理評鑑的籌備。
熟齡族群相對於65歲以上的銀髮族,是落在50至65歲間的人口,隨著社會高齡化,這個中年以上,老年未滿的族群,占台灣總人口比例約20%,也是社會經濟結構的中堅,雖然熟齡族群在經濟上能賺敢花,但多年打拚形成精打細算的習慣,對網購詐騙手法不夠熟悉,可能因貪便宜陷入網路交易的騙局中。
隨嬰兒潮世代和千禧世代消費者交替,奢侈品牌將不得不重塑行銷策略,以應付世代變遷。金融研究員研究超級富豪發現,目前75%的超高淨值人口是在50歲以上,在接下來的30年,預計有16兆美元將傳到年輕的一代,這些繼承者傾向於積極的消費。
國內有錢人持續增加。美國運通發表「台灣富裕族群生活態度及價值大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私人財富成長在全球名列前茅,2013年資產超過百萬美元的人數已達11萬人,年成長達17.4%,不僅在全球排第22名,更是亞洲前5名。
大陸的富裕人口正在快速增加,財富來源也越來越多樣化。根據《富比士》中文版28日發布《2013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大陸的大眾富裕階層人口目前已超過千萬人規模,其組成多以「60後」、「70後」為主,報告指出,這個族群目前仍在迅速擴大中。
衛生署前署長葉金川日前在時論廣場「改革退休制 避免希臘化」一文,提出希臘現時的問題「什麼時候會發生在台灣身上呢?估計是民國一一四年」。該文又指出「許多五十、六十歲的退休軍公教的養老金比社會新鮮人的起薪高出二倍以上,那年輕人對於社會、政府會怎麼想呢?」此一問題直指我們社會世代間之分配正義,發生了偏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