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審判制度的搜尋結果,共57

  • 三角戀砍情敵致死 交國民法官法庭

    三角戀砍情敵致死 交國民法官法庭

     23歲男子高庭榮與廖女交往,獲知女友與45歲潘姓前男友藕斷絲連,兩男今年3月21日在廖女安康路住處談判,一言不和持刀互砍,年輕力壯的高將潘砍得渾身是傷,送醫不治,士檢13日依殺人罪起訴高男,全案因為故意致死案,將由國民法官法庭審理。

  • 苗栗地檢2件國民法官法案件 正式進入審判程序

    苗栗地檢2件國民法官法案件 正式進入審判程序

    苗栗地檢署4月20日偵結起訴林姓被告涉嫌傷害致死案;另於4月27日偵結起訴王姓被告酒後駕車肇事致死案,苗栗地檢署8日指出,兩案已依國民法官法相關程序送請苗栗地方法院審理,這也是苗栗地區在國民法官法實施後,第1、2件國民參與審判案件,正式啟動並進入審判程序。

  • 盼恢復軍法審判 民進黨立委:避免國安、軍事紀律漏洞有空窗期

    盼恢復軍法審判 民進黨立委:避免國安、軍事紀律漏洞有空窗期

    國內近年爆發多起共諜案和軍紀問題,外界關注軍審制度是否恢復,國防部長邱國正8日指出,不是立刻要恢復,還在討論階段。對此,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態支持,稱軍審廢除後不僅沒能發揮嚇阻力及司法審判機制,也流失掉很多優秀軍事司法官,盼能在本屆立委任期內完成修法,避免國安和軍事紀律漏洞不斷處在空窗期。

  • 酒駕害命 被告拒絕國民法官參審

    酒駕害命 被告拒絕國民法官參審

     與竹聯幫靜安會關係密切的男子李佳修,去年酒駕競速狂飆撞死無辜的王姓駕駛,台北地院11日開庭,李與律師主張,本案經媒體廣泛報導,未來的國民法官的心證已被汙染,聲請改為職業法官審理;庭末,審判長諭知,評議後再裁定是否准許。這是國民法官上路後,首次有被告拒絕國民法官參審的案例。

  • 國民法官審判上路 司法院開成效評估委員會會議

    國民法官審判上路 司法院開成效評估委員會會議

    國民法官審判制度元旦上路後,司法院於日前召開國民參與審判制度成效評估委員會第一次例行會議,由司法院院長許宗力擔任主席,及具備多元背景的委員全員出席;成效評估委員會是依國民法官法規定成立,於國民法官法新制於今年元旦正式施行後,持續進行必要的調查研究,並於每年就制度施行之成效提出評估報告,及於成效評估期間屆滿後提出總結報告。

  • 國民法官審判案件庭期表上網可查  台中地院案件最多

    國民法官審判案件庭期表上網可查 台中地院案件最多

    台灣司法最重大變革、國民法官審判制度今年元旦上路後,各地方法院陸續受理符合國民法官審理的案件,司法院24日也正式上線,國民法官專區新增「國民法官案件庭期表查詢」功能,可快速查詢相關案件,目前全台國民法官案件最多的是台中地院且已陸續排定3個庭期調查及審理。

  • 司法重大變革 國民法官今上路

    司法重大變革 國民法官今上路

     台灣司法重大變革,也是蔡英文總統最關注的司改議題、國民法官審判制度,2023年元旦開始實施,凡涉及故意犯罪致人於死案件,諸如殺人、強盜殺人、放火致死等案,除了少年刑案外,年滿23歲以上的國民都可以與職業法官一起審判。

  • 雜誌精選》誰是最佳國民法官?司法改革團體理事長陳為祥×法律媒體網站總編輯楊貴智

    雜誌精選》誰是最佳國民法官?司法改革團體理事長陳為祥×法律媒體網站總編輯楊貴智

    2020年7月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國民法官法》預計自2023年1月1日施行,究竟「國民法官制」必要性為何?民眾該具備何種素養,才能讓這樣的制度在良善的立意下順利推行?透過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陳為祥和法律媒體網站「法律白話文運動」總編輯楊貴智的對談,讓大家更了解這樣的制度。

  • 國民法官審判制度將上路  勞工參與審判可請公假

    國民法官審判制度將上路 勞工參與審判可請公假

    國民法官制度明年元旦起施行,司法院12日舉辦「國民法官,公假挺你」記者會,司法院祕書長林輝煌表示,為了讓來自百工百業的勞工朋友們能夠無後顧之憂參與審判,國民法官法明文規定雇主應於勞工擔任國民法官等職務期間給予公假,並不得予以任何職務上不利之處分。

  • 國民法官法庭造型亮相 各地院明年1月前完成

    國民法官法庭造型亮相 各地院明年1月前完成

    國民法官制度將在明年元旦上路,屆時民眾將坐上法檯、參與審判,司法院今在新北地院舉辦「國民法官法庭空間打造記者會」,首次亮相國民法官法庭造型,法庭設計以白色、木質調為基底,採扇形、圓弧座位,另外選任會場、詢問室、評議室、休息室、專用動線及安全通道等關連場域,也顧慮到隱私、便利與安全性,盼製造出友善、可親的環境,貼近民眾。

  • 測謊結果不得作為犯罪存否證據

    測謊結果不得作為犯罪存否證據

     行政院會29日通過《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施行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關於「鑑定」相關條文修正,明定「測謊」結果不得作為認定犯罪事實存在與否的證據,同時將「交付審判」制度轉型為「准許提起自訴」,保障當事人的對質詰問權、改善現行鑑定制度的缺失,並同時夠兼顧鑑定的實務運作。

  • 維持法院中立 交付審判制改為「准許提起自訴」

    維持法院中立 交付審判制改為「准許提起自訴」

    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後,現行制度法院可以裁定交付審判,讓案件如同起訴,但因此被批評違反審檢分立;司法院22日通過修法草案,將交付審判制度轉型為「准許提起自訴」,裁准的法官不得參與其後的審判。

  • 檢辯交鋒激烈 法庭戲真實上演

    檢辯交鋒激烈 法庭戲真實上演

     士林地院是國民參審示範法院之一,模擬過各種法庭制度,參與制定《國民法官法》的歷任刑事廳長也都曾派任士院院長。現任院長蘇素娥表示,未來國民法官專庭的風貌,會與現行審判制度非常不同,因為採「刑事訴訟起訴狀一本主義」,檢辯雙方將在法庭上各自出證、激烈交鋒,相比現行制度更加活潑、更貼近戲劇中法庭情境。

  • 量刑回歸專業 職業法官操生殺大權

    量刑回歸專業 職業法官操生殺大權

     力挺陪審制的民間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主張量刑不宜全部交給人民決定,畢竟這涉及法學專業,沒有長期接觸審判實務的人,不易馬上進入狀況。學者則表示,司法院有制定出量刑系統表,職業法官也不能任意量刑。

  • 社論/軍紀渙散 當心雄三事件重演

    社論/軍紀渙散 當心雄三事件重演

     空軍基地李姓上兵賴床不參加早點名,卻不服管教而毆傷上級,移送司法懲處獲判緩刑,軍方認為如此量刑無以嚴肅軍紀,但上訴審結仍維持原判。全案雖仍可上訴,但纏訟過程中,整個部隊和士兵個人對立周旋,必須完全聽由司法機關仲裁,對部隊領導威信、軍令貫徹與管教均造成不利影響,將進而傷害國軍整體戰力,社會必須嚴肅思考。

  • 國民法官中籤率萬分之3 日薪3000元審理案件

    國民法官中籤率萬分之3 日薪3000元審理案件

    國民法官法》完成三讀後,粗估全台將有1700萬人,有機會被隨機選為國民法官,掌握與職業法官「同等職權」,對犯下重罪或殺人者進行審判,除非特例才可拒絕。根據統計,未來地方政府一年抽出的國民法官將有5000位左右,中籤率約萬分之3,被抽中出庭的國民法官,除了享有公假以及必要費用外,還可日領3000元日薪。

  • 法界憂缺配套 國民法官上路難

    法界憂缺配套 國民法官上路難

     《國民法官法》22日終於完成立法,司法院長許宗力說,司法地形地貌將要發生通盤變動,他彷彿已能聽到其發出的隆隆聲響了,呼籲部分立委及民間司改會等團體,放下立法過程中的歧見,重新開始,一起來通力合作。不過,仍有法官憂心配套措施及法治教育等問題,如果無法在2年半內準備妥適,國民法官制度將難上路。

  • 法官協會聲明 攜手國民向前走

    法官協會聲明 攜手國民向前走

    針對國民法官制度立法完成,中華民國法官協會發聲明稿表示,希望以後審、檢、辯共同推動「國民法官法」的宣導與模擬演練,讓2023年法案正式施行時,大家熟悉其運作,民眾也可做好準備經過抽選走上審判席,來執行國民法官的職務。

  • 國民法官法二讀  被告有罪認定與判刑採參審制

    國民法官法二讀 被告有罪認定與判刑採參審制

    立法院臨時會院會今天繼續挑燈夜戰,處理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等案。對於如何認定被告有罪的關鍵條文,經二讀表決,規定以包含國民法官及法官(共9位)雙方意見在內達2/3以上的同意決定之。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