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審查ecfa的搜尋結果,共14筆
兩岸走向戰爭或和平為2024大選重中之重,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23日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自己是參選人中最能擔當兩岸溝通的人,侯更自信高喊3次「沒有錯」。面對大陸進行的貿易壁壘審查,他表示,2509項貿易調查對台灣有衝擊,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若要停,還是得坐下來講,不是選前說停就停。
已經不必指望明年1月的大選結果了,今後若站在不遠的未來重新回望今朝,兩岸正式走向一場歷史性的「命運分歧點」,錨定且滴答的時刻恰是自2023年9月開始!
已經不必指望明年1月的大選結果了,今後若站在不遠的未來重新回望今朝,兩岸正式走向一場歷史性的「命運分歧點」,錨定且滴答的時刻恰是自2023年9月開始!
2008年5月筆者借調至經建會(國發會前身)任政務副主委一職,同年12月奉令至上海參加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並於論壇中與中國大陸發改委副主任,同台並於同場次發表公開演講,這是1949年之後,兩岸政府間第一次、正式、公開、同台交流。當時,時任國台辦主任王毅也坐在這數百人現場的第一排,聽取雙方演講。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喊重啟服貿後,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邱臣遠稱將在下個會期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民進黨立院黨團29日批此舉畫蛇添足,2019年三讀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5條之3,已訂出高門檻;但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認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為政治議題協商的監督機制,服貿是經貿議題,呼籲勿「竹篙鬥菜刀」。
經貿外銷維繫台灣命脈,但最近幾個月的貿易外銷數字呈現連八黑。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出,6月1日簽訂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關乎台灣經貿的重要協議,但因為蔡政府蓄意逃避立法院的審查,讓人擔心將來很多國內產業受到不公平待遇,屆時將求訴無門。他質疑當年太陽花抗議服貿黑箱,如今卻便宜行事不讓立法院審查,跳過國會監督違背程序正義。也無法解釋為什麼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不讓台灣加入。
前總統馬英九近日呼籲蔡政府盡速於立院通過ECFA審查,這將有利於台灣加入CPTPP。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日赴立院備詢前受訪回應,馬英九應該先跟國民黨說明當年怎麼開放萊牛進口,比較實際。
對於陸方是否將終止ECFA一事,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表示,我方也發現,陸方並沒有釋出有改變的官方說法,「如果有任何改變的做法,陸方可依照目前兩岸協議的作為,向我們來提出,截至目前為止,我們沒有這方面的訊息」。
「換了位子,換腦袋」,「昨是今非」,乃至台灣特有的「髮夾彎」,生動刻畫出部分台灣政治人物的行為特質。前財政部長、首任駐WTO常任代表顏慶章獨樹一格,將過去10多年發表的談話、評論及新聞報導彙整成書,並以《昨是今是》(The Test of Time)作為書名,自我檢驗個人信念與專業學術素養,卻對映出台灣政壇的異象。
巴拿馬和台灣斷交後,台巴FTA(自由貿易協定)難保,我方多年來努力爭取對外簽署FTA,突破經貿邊緣化困境的努力,因兩岸關係惡化遭致重大挫折。29日兩岸ECFA屆滿7年,面對經貿邊緣化困境,蔡政府應回頭關注ECFA,創造兩岸關係解套契機,否則,非但原有對外FTA將不保,新的FTA也不會再來。
ECFA小組被撤了,沒有告別式,沒有人弔唁,更沒有人哀傷,在蔡政府兩岸不往來政策之下,小組已是聾子的耳朵;天邊一朵雲即將飄過,就讓它去吧。
兩岸簽署ECFA屆滿四年,民進黨批評,ECFA至今未能為台灣帶來預期經濟利益,對此,國民黨發言人陳以信下午駁斥,民進黨的心態就是典型的「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日前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APEC(亞太經合組織)高峰會上,我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和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首次見面,彼此以正式官方職銜互相稱呼,其中張志軍以「王主委」稱呼王郁琦,頗讓我方士氣大振。但這項動態能否增益雙方實質的共同利益,應是值得關注的一道重要課題。
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引發外界罵聲連連,朝野黨團同聲要求立法院針對協議內容進行實質審查;陸委會主委王郁琦22日表示,會尊重立法院的決定。但他強調,若對已簽定的協議進行細部修改,會造成執行困難,因此他建議循ECFA前例,國會逐條討論但整案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