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射頻晶片的搜尋結果,共172筆
聯發科20日宣布,該公司數據晶片及單晶片產品,將進一步支持輕量級5G(5G RedCap)技術;其中,T300晶片將再開業界先河,為全球首款採台積電6奈米製程打造,並整合射頻單晶片(RFSoC)解決方案,預計明年上半年送樣,2024年下半年推出商業樣品,為營運增添柴火。
軟板大廠台郡公開收購宏觀提前達陣,台郡公告,截至13日累計應賣股數9,400,143股,一舉超越預定收購最高數量,台郡可望躍居宏觀第一大股東,儘管收購已逾最高數量,台郡表示,將持續公開收購至本月16日。
軟板大廠台郡(6269)18日宣布,將以每股170元、溢價29.28%,公開收購IC設計廠宏觀微電子(6568)近30%股權,以收購價計算,整體收購規模上看15.67億元,若該收購案順利成就,台郡可望成為宏觀第一大股東,不排除進入宏觀董事會,爭取董事席次。
台灣矽半導體產業執世界牛耳,而業者近期也大舉投入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的研發,台北國際光電週展覽即將展開,環球晶(6488)、穩懋(3105)等公司有備而來。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報導,華為旗下晶片設計公司已經在出貨用於監視器的中國製新晶片,再度顯示該中國科技巨頭似乎已經找到繞開美國出口管制的門道。
中國資通訊大廠華為低調建造晶片生產線的行動,引發美國關注,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表示,華為已從中國政府取得多達300億美元的補助,目前收購兩座工廠並興建三座廠房。美國政府表示正在注意,可能會再提升禁令管控力度。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於美西時間26日舉辦2023年北美技術論壇,會中揭示最新技術發展,包括推出3奈米效能與密度的強化版N3P製程、為高效能運算(HPC)應用量身打造的N3X製程、以及支援車用客戶及早採用業界最先進製程技術的N3AE解決方案。另外,台積電重申2奈米2025年量產進度不變。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於美西時間26日舉辦2023年北美技術論壇,會中揭示最新技術發展,包括推出3奈米效能與密度的強化版N3P製程、為高效能運算(HPC)應用量身打造的N3X製程、以及支援車用客戶及早採用業界最先進製程技術的N3AE解決方案。另外,台積電重申2奈米2025年量產進度不變。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作風一向低調,卻在美國科技業年度盛會之一的2023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3)意外彰顯在晶片市場的統治力,從最先進的處理器到喇叭等都採用台積電晶片,成為其在晶圓代工市場地位的完美例證。
路透社今天引述彭博報導,知情人士表示,蘋果公司(Apple Inc)計劃在2025年把旗下設備使用的一款博通(Broadcom)晶片換成自家設計的晶片。
彭博社周一援引知情人士報導,,蘋果公司擬在2025年以自家內部的設計取代一款博通(Broadcom)的晶片。
半導體測試介面大廠中華精測(6510)公告2022年12月合併營收3.43億元,推動全年合併營收年成長3.5%至43.89億元,刷新歷史新高。法人指出,今年第一季為半導體傳統淡季,預期精測最快第二季營運將開始回溫,今年全年營運在高效運算(HPC)、人工智慧(AI)等需求帶動下,全年營運有望再拚新高。
智邦(2345)宣布,與5G Open RAN(5G O-RAN)基頻晶片和軟體創新方案供應商Picocom合作推出全新5G Open RAN產品解決方案,其中包括由智邦採用Picocom晶片與軟體所開發的5G Open RAN無線射頻單元(O-RU),以及Picocom ORANIC基頻加速卡所開發的分布式單元(O-DU)。
5G Open RAN基頻晶片和軟體創新方案供應商Picocom 20日宣布與智邦攜手,推出全新5G Open RAN產品解決方案,據悉由Picocom所開發的Open RAM基頻晶片PC802現已進入量產,除可提供成熟L1軟體搭配、同步支援Open RAN分布式單元(O-DU)與無線射頻單元 (O-RU)應用外,還可以同時支持4G LTE和5G NR兩種網路模式,對助攻O-RU與O-DU商業化進程,具有關鍵性意義。
IC設計廠宏觀(6568)公告11月合併營收1.80億元,連續2個月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主要是受惠於機上盒晶片標案出貨放量,以及配合晶圓廠產能增加特殊應用晶片(ASIC)出貨。隨著電視及機上盒、光纖、物聯網等相關射頻IC出貨轉旺,法人預期宏觀第四季營收將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隨著5G毫米波時代來臨,為了達到高速且低延遲的通訊品質,並發展更多創新應用,通訊模組中的射頻晶片需求大量提升。工研院於15日宣布,攜手荷蘭商Altum RF與台灣稜研科技,投入擁有更高輸出功率性能、功率密度高的衛星通信系統開發,以高速、低雜訊元件在低軌衛星通訊供應鏈中站穩關鍵模組地位,樹立國際鏈結通訊里程碑。
美國政府上月7日公布新一輪對中國晶片的禁令,刺激中國加強晶片自主研發,雷鋒網報導,中國在成熟製程晶片競爭依然火熱,有部分國產晶片已出現突破,其中包括新能源車、物聯網和伺服器等,是中國晶片有機會創新的幾大關鍵領域。
美國上月7日對大陸發動「晶片大戰」再升級,手段粗暴力道更猛,外媒形容把中國大陸半導體業打回石器時代。有專家表示,美國核彈級的出口管制,拖累中國先進製程、高性能和記憶體三種晶片發展,但在「成熟製程」晶片競爭依然火熱,部分陸製晶片有一定程度突破,不少半導體業更在MCU闖出新市場。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指出,9月份全球晶片的銷售年減3%,為2020年初疫情封鎖以來首次衰退,主要因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下滑。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5G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預計將減少1.5億支;5G晶片的需求預期也將減少1億~1.2億支。
三星近年在先進製程技術上與台積電激烈競爭,但韓媒直指,用「競爭」這個詞並不恰當,因為台積電以其壓倒性的市占,在成熟製程的主導地位與三星有著很大的差距,也因此,三星逐漸將戰略目標轉向成熟製程,預計2027年產能將較2018年成長2.3倍,以撼動台積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