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對台工作會議的搜尋結果,共181筆
大陸全國兩會正在北京舉行,歷任兼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的全國政協主席,自賈慶林起每年兩會均會參加人大台灣代表團審議。準政協主席王滬寧預料也將參與台灣團審議,由於卸任的汪洋日前在工作報告時罕見未提今後對台工作,原因或是要交由新任王滬寧未來自行闡述,王滬寧屆時到台灣團時將如何著墨對台工作備受關注。
李克強5日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涉台論述與未來的兩岸關係備受關注。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特約研究員郭瑞華認為,報告涉台部分只是代表政府做政策表達,基本上不會出格、也不會有創新。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則認為,兩岸政府都不應該把大交流扣上「民主協商」的帽子,並以此攫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大陸近期大力推進兩岸民間交流,據了解,今年北京對台工作基調會聚焦「四要」,包括「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今年恰逢「惠台31條」5周年,陸方將更凸顯軟性促融的一面。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近期密集會見台灣各界代表,近日還將會見高雄里長參訪團,至於每年年初舉行的對台工作會議,今年可能延到三月兩會完再舉行,涉台人士直言,「與其形式上的開會,倒不如像現在這樣踏踏實實和島內各階層接觸」。
在兩岸疫情都解封後,重啟民間交流是今年大陸對台工作的首要重點。據了解,相較往年,今年大陸各地早早就開始規畫活動和找人參加,但同時也面臨兩大難題,一是今年的兩岸活動將恢復以線下實體交流為主,需要動員的人數比視訊多很多;二是台灣在今年下半年將進入總統大選期,時機敏感,也會讓藍營人士不便赴陸,據指出,今年大陸各地的大型兩岸交流活動,將在3月兩會後密集啟動,暑假期間達到高峰,並盡量在9月前舉行。
在兩岸疫情都解封後,重啟民間交流是今年大陸對台工作的首要重點。據了解,相較往年,今年大陸各地早早就開始規畫活動和找人參加,並著眼兩大考量,一是今年的兩岸活動將恢復以線下實體交流為主,需要動員的人數比視訊多很多;二是台灣在今年下半年將進入總統大選期,時機敏感,也會讓藍營人士不便赴陸,據指出,今年大陸各地的大型兩岸交流活動,將在3月兩會後密集啟動,暑假達到高峰,大活動會盡量趕在9月前舉行。
大陸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3月4日舉行開幕式,正式揭開2022年「兩會」序幕,雖然兩會重點在於,定調大陸未來一年經濟、社會發展政策,但按以往慣例,政協主席會4日開幕做工作報告時,發表兩岸關係展望,台灣也可藉此觀察對岸對台政策是否有所轉向。
大陸正在召開全國兩會(全國政協、人大會議),適逢俄烏戰事延燒,各方關注兩岸發展前景。陸委會10日發表報告表示,中共近期對台加大「反獨促統」力度,但因當前對岸第一要務,是確保「二十大」前內外部環境穩定,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延任鋪排造勢,短期暫不致驟然升高緊張情勢。
陸委會10日發表報告表示,中共近期對台加大「反獨促統」力度,但因當前大陸第一要務是確保「二十大」前內外部環境穩定,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延任鋪排造勢,短期暫不致驟然升高緊張情勢。
中美摩擦和俄烏局勢牽動兩岸關係,大陸最新政府工作報告有關台灣的表述備受關注。
對於一年一度大陸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指出,當中基本立場與推進目標「兩不變」。而值得注意之處是「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已成為北京對台政策指導思想與戰略部屬,但總體方略是「現在進行式」而非「未來式」。
大陸福建省對台工作會議於18日召開,福建省委副書記羅東川表示,要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構建兩岸共同市場福建樣板,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民間基層交流,加快兩岸應通盡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
兩岸政治敵對情況嚴峻,短期內不易有所緩和。而兩岸的經貿往來卻仍十分熱絡。2021年台灣官方統計對大陸出口額為1718.1億美元,同比增長25.7%;自大陸進口為764.9億美元,同比增長30.9%,進出口總額為2483億美元,貿易順差為953.2億美元,讓兩岸經濟專家學者同感意外。
去年11月中共在十九屆六中全會發表《第三份歷史決議》,提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後,「總體方略」的說法一再被提出,如今已成為檢驗今年中共二十大提出「對台新綱領」的前奏曲。對台新綱領和過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所提的論述有何不同?兩岸可能「共議統一」嗎?外界不免睜大眼睛看。
去年11月中共在十九屆六中全會發表《第三份歷史決議》,提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後,「總體方略」的說法一再被提出,如今已成為檢驗今年中共二十大提出「對台新綱領」的前奏曲。對台新綱領和過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所提的論述有何不同?兩岸可能「共議統一」嗎?外界不免睜大眼睛看。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記者會中以客家話表示,「我希望有機會去台灣,和桃園、新竹、苗栗、屏東、美濃的客家鄉親面對面交流,尤其是用客家話交流,自家人講自家話。」陸委會隨即表示歡迎。兩岸願透過良善對話營造和解的氣氛,跟外界把台海和烏克蘭對比,外界認定台海已進入「準戰爭邊緣」顯然不符合現實。
北京冬季奧運召開前夕,全球目光聚焦俄羅斯是否入侵烏克蘭,美方智庫有關「俄侵烏、中侵台」的討論不脛而走,川普任內的國安顧問歐布萊恩亦指出不排除大陸在冬奧後攻打台灣的可能。如果仔細觀察新年伊始美、中、台三方的政治動作,很快就能感覺到,這些猜測無異於天方夜譚。
大陸召開2022年對台工作會議,在延續針對台獨的嚴厲用詞之餘,今年會議增加了更多有關「融合發展」的表述。可以預見,中共二十大將提出的對台新部署會以「兩岸融合」為軸心,並成為未來5至10年大陸對台政策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