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小文的搜尋結果,共112筆
今開學日,嘉義縣警察局各分局啟動「護童勤務」,結合義警、義交等協勤民力,並配合學校導護志工及老師,在學童上、放學時段加強校園周邊巡邏及守望勤務,警局還精心準備文具袋、彩色蠟筆及便條紙等文宣品送學童,讓學童開學日有小確幸!
上周圓寂的佛光山創辦人星雲大師,將於13日舉行圓寂讚頌典禮,但大陸前國家宗教局長葉小文等官員,卻遭陸委會拒絕入台弔唁。對此,曾任移民署長的民眾黨前秘書長謝立功感嘆,兩岸本可藉此機會良性互動,但最終「一盤好棋下壞了」。
星雲大師圓寂,佛光山擬於2月13日舉辦「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已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準備前往參與,其中也包括了港澳、大陸申請的120名親友、信徒,陸委會皆予以核准。
大陸前國家宗教局長葉小文等官員遭陸委會拒絕入台弔唁星雲大師,陸方反擊力道持續升級,葉小文撰文怒嗆,「願大師的在天之靈,能喚醒那幫還在阻擋『骨肉至親不往還』,竟然不顧起碼的人道主義,連參加赴台弔唁都要『政治操作』的不肖子孫。」
佛光山訂於2月13日舉辦「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陸委會今日表示政府極為重視,其中針對中國大陸人士申請入境部分,已會同主管機關共同召開專案會議,全力積極主動予以協處,現已完成星雲大師陸港親友、各界寺友、信眾及宗教人士共計120人入出境許可證之核發作業,後續亦將妥善協處相關人員之入境弔唁事宜。但不同意大陸前宗教事務局長葉小文申請來臺。
春天即將到來,應景的櫻花商品總是讓人愛不釋手,以烘焙起家的喜憨兒基金會,將幾米筆下「我不是完美小孩」的主角化身造型餅乾,搭配7款手工法式小點,再加上童趣的鐵盒設計,雙層禮盒裝載雙倍心意,質感美味上架銷售。
青年初次尋嘸職免驚!新北市勞工局推出「初次尋職青年就業服務」,針對設籍或居住新北市待業6個月以上的青年,輔導過程提供青年職業心理測驗、職涯諮商、團體輔導及推介就業等服務,並可領取最高3個月、共1萬5000元的「尋職津貼」,開辦9年已服務7373名青年,並協助4519名青年順利投入職場,成功就業率61.3%。
擁有「最美森林圖書館」之稱的屏東總圖修復完成後,從此成為屏東新地標,屏東市民生國小日前利用閒置空間,也仿造總圖打造一個全新的圖書館,由於環境舒適,加上豐富藏書,成了學生下課時間首選休憩、閱讀的好所在。
在家養痾,閑來翻閱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的《張大千先生詩文集》,在卷五第14頁,見先生為京劇名伶孟小冬女士寫的輓聯,聯文為:
【愛傳媒左化鵬專欄】照片中的兩人,一老一少,大手牽著小手,漫步街頭。竟讓我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女子小文去年10月間因警方登門搜索,才知老公不但與女同事小蕙搞外遇,兩人不歡而散還被控告涉傷害等行為。她怒控小蕙陪夫妻倆去聽五月天演唱會後,不久就與老公私約去泡湯嘿咻,婚外情長跑2年多,侵害她的配偶身分法益向小蕙提告求償撫慰金。小蕙坦承與人夫婚外情,台中地院判罰30萬元,仍可上訴。
彰化詩歌節24日在員林公園、興賢書院等處熱鬧登場,活動以歌唱、吟誦、舞蹈等多元方式,帶領民眾走進詩的世界。彰化縣長王惠美並表揚「小文青詩詩入畫比賽」得獎者,她說,希望透過詩畫的欣賞與創作豐富精神生活,強化情意與美感教育。
疫情衝擊,彰化家扶歷經史上最困難的募款難關,為趕在開學頒發獎助學金,用盡各種辦法,終於得到溫暖回響,順利順利發出750萬元,其中還加碼給無處打工賺取學費又離鄉的國立大學學生約195萬多元,4日100多位學子出席領獎,分享上進的故事,激勵人心。
高雄市英明國中資優班E世代文學少年,創作熱情不因疫情而冷卻,13日舉辦線上《疫。文》新書發表會,以2萬多字記錄這段不安歲月,同時也見證了在疫情肆虐最壞的時代中,最美好的一頁。
東坡兄妹相互戲謔的故事,多從二人的長相開始。元.林坤《誠齋雜誌》卷下,記蘇軾取笑小妹額頭高,眼窩深,用「蓮步未離香閣下,梅妝先露畫屏前。」後來被改成了一首打油詩云:
奔走在台北各大社會案件現場的65歲資深媒體人、義消易姓男子,6日疑似於林森北路家中輕生,7日晚間證實其PCR核酸檢測呈陽性,為新冠肺炎確診者。警方指出,與易男有接觸的4名員警PCR檢測結果均呈陰性,但為求謹慎仍全數自主健康管理。
台灣首位「自媒體」資深記者,6日晚間被發現在林森北路住處輕生,震驚外界,法醫對其遺體進行核酸檢測,結果今天出爐,呈現陽性,確定感染新冠肺炎,目前已讓當天接觸的轄區警員、殯葬業者等,目前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中評社臺北七月三十日電(記者李仲維)(摘錄)陸委會的貴賓接待室裡,十二歲的彭小弟弟一見到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就噗地一聲跪在地上,感謝賴幸媛大力協助他突破法令的限制,來到臺灣與母親團聚。另一個大陸新娘鄭小文也多年來一直忍受骨肉分離之苦,乖巧可愛的女兒十歲的小欣兒一直到兩個禮拜以前,才來到臺灣和她團聚。他們三十日特別來到陸委會向賴幸媛表達感激之意。
在這之前,為了跟小孩團聚,劉茜窮盡方法。她先要求前夫送養小孩,由現在的先生收養,在大陸完成公證等法律程序,然後向臺灣法院聲請。因為先生已有子女,當時的兩岸關係條例規定不能收養大陸人民,劉茜的聲請被駁回。找個臺灣人來收養自己的小孩,便成為劉茜剩下的唯一途徑。她拿著菜籃在菜市場、火車站與市立療養院發傳單,看看有沒有好心的陌生人願意出面收養她的小孩,被趕過幾次,還是有空就去發。為何跑到市立療養院?劉茜告訴我,她猜想那裡可能會有病人與家人長期疏遠,經濟弱勢,又沒有家人照顧,她年輕力壯願意免費照護,只要對方收養她的小孩。劉茜經濟情況不好,先生生病了,連帶的先生多疾的親戚也常需要她照顧。她一個人打兩份工照顧三個臺灣人,在只能弱弱相扶的生活世界裡,多看照一個人,她認為沒問題,只要小孩能在身邊。提到小孩,劉茜說,每次返陸看小孩,最痛苦的是不知如何跟小孩說再見,小孩不放媽媽走,無法理解為何要丟下他回臺灣。劉茜趁小孩上學時,偷偷登機走了,後來只要媽媽在,小孩就不肯到學校。她也曾跟小孩說媽媽出門買菜了,然後跑到機場去。後來我曾見著了彭小弟,高壯得像牛犢的小男生,已是青少年了,還總是抓著媽媽的長髮跟東跟西,不放手。
對於陸配的處境感同身受,和我旅居英國的生活經驗有關。在英時深刻體會寄人籬下的感覺:曾經在火車站月臺上被青少年喊「yellow」;從事法律服務工作時,看到英國仲介違法苛扣移民勞工的工資,英國的食品業者雇用包括華籍在內的外籍移工,以勞動派遣的方式將勞動力外包,透過仲介業與工頭壓低人事成本。移工所得,遠低於法律的最低工資規定。